繁花满枝 喜看新苗沐春风 |
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案例名单揭晓 |
| ||
|
晨报记者 俞杰
6人获得2023年厦门“新时代好少年”称号,1人获得2023年福建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新增建设1家市级、4家区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指导站……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繁花满枝,呈现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
喜看新苗沐春风。近年来,思明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全区广大未成年人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凝聚起教育和关怀未成年人的社会合力。去年,中共思明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在全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挖掘、总结、推广2021年以来在育人机制、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共征集176个案例,评选出十佳案例和30篇优秀案例。
聚合力 培育健康成长沃土
记者了解到,思明区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工作常态化机制,着力建好、管好、用好校内外各类阵地。各级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凝聚合力,共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同心圆”,把工作延伸到各个地方。
花朵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区教育局推进思明区思政实践大课堂活动,13所学校以“值周”的方式,在思政校外辅导员指导下,走进校外思政实践基地。区文化馆利用“讲古”这一文学艺术中的“轻骑兵”,深入青少年群体进行爱国主义、红色故事等正能量教育宣传。
塑造阳光心灵,聚焦“治未病”是关键。区委文明办成立思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11年来为全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学校和社区,提供公益性、专业性、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工作指导,累计开展普适性活动1500余场次,“一对一”服务未成年人及家庭0.93万人次,被亲切称为“未成年人的心灵家园”“孩子们的心灵庇护所”“家长们的加油站”。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为此,区妇联启动“近邻·幸福+”思明区家庭教育公益服务项目,聚焦家庭教育的热点、难点和堵点,开设“家庭大讲堂”“书香小课堂”“智慧解忧堂”“父母云学堂”四种形式课程,集中赋能家庭教育。
一项项措施的实施、一场场活动的举办、一个个成绩的取得,正是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的点滴缩影。思明区各级各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实际,为广大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花在枝头争俏。
树品牌 打造育德育才阵地
开元街道天湖社区定期开展“愉阅天湖”校外课堂,莲前街道前埔南社区成立“疏心工作室”,开禾小学开展闽台青草药特色课程建设,鹭江新城小学探索“节气文化+”育人新路径……如今,青少年学习活动品牌在思明区遍地开花,打造育德育才阵地,处处欢声笑语。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孩子成长的土壤,滋养着每一朵鲜花的绽放。地处厦门老城区的民立小学打造“近邻·立人”学堂,开创“城市漫步”小导游项目,通过“中山路小导游”“城记一日小导游”等活动让孩子们走近历史建筑和文物。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少年崇德向善、知行合一。梧村街道金榜山社区通过举办“讲古说今馫文化 培养传承新少年”主题品牌活动,采取寓教于乐、动静结合的形式“讲古说今”,使未成年人了解历史,传承传统文化。
紧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精心设计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嘉莲街道莲花北社区联合大党委成员单位、共建单位与辖区爱心商家,打造莲花北社区爱心集市。莲前街道莲翔社区紧扣厦航社区特色和居民需求,成立社区未成年人“梦飞翔”实践指导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梦飞翔”科普实践服务。
优环境 让青少年同沐阳光
学校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思明区着力优化学校环境,让青少年同沐阳光。
24支队伍、12场角逐、1个多月鏖战……2023年11月24日,思明区中小学生法治辩论赛落下帷幕。据介绍,该辩论赛由思明区司法局主办,从2017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引导师生关注社会法治问题,推进区域法治教育发展,从法治角度助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多角度打造检校共建,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思明区检察院与辖区学校全方面合作,院领导及检察干警共25人担任所在辖区中小学法治 (综治)副校长,截至2023年12月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67场次。
呵护未来花朵,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区民政局深化“友爱思明·希望蓓蕾”党建扶幼品牌,持续提升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能力,2022年至2023年12月累计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520.29万元,为875名困难学生发放思明特有的“圆梦”助学专项资金387.30万元。
思明未成年人如朵朵蓓蕾,在文明浸润下尽情绽放。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织更具活力、阵地更丰富、机制更完善,充满蓬勃生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局面正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