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扶困 发挥余热奉献真情 |
市老年基金会助老志愿服务队长期关爱困难失能老人,服务成效显著 |
| ||
|
晨报记者 晋君
通讯员 邱志江
位于湖里殿前的神山,是解放厦门战役中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厦门岛的地方。在“3·5”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厦门市老年基金会助老志愿服务队组织40名队员到神山党员综合教育基地参观,探源生动实践,感悟伟大思想。
记者了解到,厦门市老年基金会助老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该志愿服务队长期活跃在助老志愿服务一线,关爱困难失能老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心厦门、爱心敬老行动,服务成效显著。
了解神山往事
进一步提升自我
活动当天,助老志愿者一步一个脚印登上神山。在神山战斗展陈室,大家通过认真聆听讲解、观看资料视频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关于神山的峥嵘往事。看到视频中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冲锋,将五星红旗插上鹭岛的画面,不少队员的眼眶湿润了。
大家又来到神山教育基地大馆,开启探源实践之旅。拥有模拟机舱和360度LED屏幕等的展厅充满科技感,令人耳目一新。队员们在这里了解厦门特区故事、特区生动实践等,还进行了“智慧沉浸体验式学习”。
参观结束后,大家回味无穷、感悟良多。厦门市老年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助老志愿服务队队长张培军告诉记者:“此次组织队员来到神山红色革命遗址,旨在让队员们通过了解厦门历史进一步提升自我,以后更好地奉献社会,传递正能量。”
服务队1组组长卢明表示,他在深入了解关于厦门解放的历史后,内心被深深震撼了,久久不能平静。“了解到先烈为解放厦门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为厦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奠定了基础,大家都觉得这次学习很有意义,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了。”卢明说。
弘扬雷锋精神 倡导文明新风尚
记者了解到,厦门市老年基金会助老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9月29日,当天厦门市政协原主席、市老年基金会创会会长林源为他们授旗、授牌。如今,服务队成员包括老中青三代,既有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的中老年志愿者,还有来自爱心单位的青年志愿者。他们活跃在助老志愿服务一线,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倡导文明新风尚,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心厦门、爱心敬老行动,包括核实困难失能老人数据库数据、走访慰问困难失能老人、配合市老年基金会举办大型为老服务活动等。
去年,助老志愿者响应市委文明办的号召,前往马銮湾生态三岛公园开展“快乐健步走 文明齐动手”洁净家园志愿活动。在市老年基金会助老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陈子韻和1组组长卢明、2组组长陈文英的带领下,大家统一身着“红马甲”、戴上一次性手套、提着塑料袋,在公园里健步走的同时捡拾沿途发现的垃圾。这些队员平均年龄在70周岁左右,但他们仍抱着一颗火热的心,为厦门创建文明城市尽一份力。
关爱困难老人 足迹遍布岛内外
今年春节前夕,在厦门市老龄委指导下,市老年基金会和海西晨报社共同举办2024“新春走基层 我圆微心愿”为百位老人圆微心愿爱心活动。其间,厦门市老年基金会助老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分头行动,或到老人家中送物资,或到社区了解物资落实情况。卢明和助老志愿者纪荣兴一起来到位于仁安社区虞朝巷的黄老伯家中送上微心愿物品。黄老伯是一名孤寡独居老人,还有智力残疾,他的新年微心愿是“要一台电磁炉”,以方便他做饭。从志愿者手中拿到电磁炉,黄老伯显得很开心。纪荣兴说:“黄老伯平时身边没有亲人照顾,全靠一名有爱心的邻居帮忙。能帮助像黄老伯这样的特殊群体,我们很有获得感。”
每年春节前,受市老年基金会的委托,助老志愿者们都会到一些困难失能老人家中开展慰问活动。多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岛内外。今年春节,助老志愿者分成4组,到全市六个区新增的困难老人家中慰问。助老志愿者王细妹到湖里区村里社区和康乐社区慰问困难失能老人,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新春祝福。王细妹家住湖里区禾盛社区,2017年加入助老志愿服务队,只要队里有需要,她都会积极参与。她还是社区志愿者,每月都会去探望一名80多岁的独居老人,有时还带义剪理发师上门为老人理发,在端午节为老人送去粽子。王细妹说:“我现在身体不错,还能服务更高龄的老人。老人一定要身心健康,生活才会更有质量。”
此外,助老志愿服务队骨干林梅珠每年也积极参与市老年基金会助老志愿服务队的各项活动。林梅珠家住虎溪社区,不但经常到社区帮忙,十几年来还担任建发厦门马拉松的赛道志愿者。“我退休后就开始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他人,收获快乐,感到很充实。”林梅珠说,“当马拉松志愿者时,我早晨3点多就起床了,5点就到比赛现场。我也喜欢跑步,曾参与过半马赛事。”
【相关新闻】
长者义工之歌
倪锋斌 词 赵秀英 曲
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为了家庭的安康,我们穿梭在邻里街巷。张家长李家短,百家琐事勤帮忙,帮困助贫解忧患,传承美德立榜样。共建美好社区,我们是一群长者义工。任他风吹雨狂,任他日爆天寒,我们数年如一日,站在志愿服务第一线,我们是一群长者义工。
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为了城市的通畅,我们伫立在十字路旁。绿灯行,红灯停,交通安全不能忘,扶老携幼指方向,创造文明书风范。共创和谐社会,我们是一群长者义工。我们来自四方,我们同心欢畅,在服务中共欢乐,在笑声中把爱心传扬,我们是一群长者义工。
《长者义工之歌》 正式发布
晨报讯(记者 晋君)“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为了家庭的安康,我们穿梭在邻里街巷……我们数年如一日,站在志愿服务第一线,我们是一群长者义工……”近日,一首朗朗上口的《长者义工之歌》正式发布,并在厦门市长者义工中广为传唱。这首歌曲由厦门市老年活动中心主任倪锋斌作词,集美区文联副主席、集美区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赵秀英作曲。厦门市老年基金会为歌曲的录制提供了资金支持。
谈及创作歌曲的初心,倪锋斌表示,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已然成为文明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各种不同群体的志愿者中,长者义工不仅可以充当社会公益服务的“先导者”,更能以受人尊敬的长者身份和热爱生活的激情,为促进家庭和睦、引导邻里相助发挥重要作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了雷锋精神的普及化与全民化,所以歌曲主创团队选择在学雷锋纪念日前发布这首歌曲。”倪锋斌说,“我们的作品展现了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风范,歌颂了他们在倡导文明新风、共创和谐社会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