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詹东晖: |
“人工智能+”加出民企新动能 |
| ||
|
晨报记者 叶子申
这段时间,厦门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詹东晖一直忙于出差拜访客户,以及对公司今年的工作进行部署。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在深圳。虽然忙碌,但提及人工智能,这位低调内敛的“IT男”便打开了话匣子。
詹东晖身上有不少光环——名校毕业;曾就职于华为十年,担任华为某产品线研发总监等职务。离开华为后,他两次创业,带领公司成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并在机场等多个领域取得第一。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关键词引发热议——“人工智能+”行动。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厦门市也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产业链基本成型。
国家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释放出哪些信号?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企业如何抢占发展先机?本期,我们对话詹东晖,听听他的见解。
谈创业
离开华为,扎根厦门12年
詹东晖是漳州人。1998年,他从南京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进入知名“大厂”华为工作,这一待就是十个年头。
十年间,詹东晖见证了华为蜕变为行业佼佼者,也经受住了华为严酷的竞争与考验。从研发岗位到项目经理再到部门经理,一路升职的詹东晖在成为研发总监时选择了离开,只因为“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2008年,詹东晖开始了创业之旅。他先是在南京创办了远立科技,后又回到家乡福建,和核心团队一起在厦门创立了新公司——厦门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来厦门创业,一方面是出于我的家乡情结,此外也缘于厦门对先进制造业的扶持政策。”詹东晖说,瑞为是厦门市政府“双百计划”首批重点引进企业, 厦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场地、人才落户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得益于这些政策,瑞为较为从容地走过前期技术与研发投入阶段。
历经十多年发展,瑞为已发展成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目前专注于视觉感知技术及相应产品、解决方案的研发。瑞为还是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制定者、福建省“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的人工智能企业。
在扎根厦门发展的12年间,瑞为也完成了多轮融资。其中,2022年,瑞为完成由招商局资本和上海机场旗下泓宇资本联合领投的D轮融资。
谈发展
加大视觉大模型研发力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已越来越多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那么,在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领域,瑞为的发展壮大有何秘诀?
“在企业发展中,我们首先需要去充分理解客户的痛点、需求,深入客户所在的行业,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在客户使用过程中持续改进,从而真正给客户带来场景化价值。”詹东晖告诉记者,当前,瑞为围绕空间数智化,在智慧机场、智慧园区、智慧商业等领域实现AI场景化落地,利用自身的技术与产品优势,助推客户和所在行业的发展。
您可能不了解瑞为的技术,但极有可能遇见过、使用过。据詹东晖介绍,在大兴机场、首都机场、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白云机场、宝安机场、萧山机场等全国2/3千万级机场、1/3民用机场,都有瑞为技术的AI算法、产品及相应解决方案的落地。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的竞争更为激烈,越来越多企业尤其是科技巨头入局。对此,詹东晖胸有成竹:“人工智能领域赛道众多,每个赛道的发展空间巨大,只要找准赛道,发挥自身优势,依然大有可为。”
那么,瑞为将选择哪个赛道持续跟进?“技术层面,这两年大模型很热,我们不会投入到通用大模型的研发,但会针对我们深耕的细分赛道,加大视觉大模型的研发力度,提升在机场、商业等领域视觉感知与场景交互能力。”詹东晖表示,接下来,瑞为还会将应用场景进一步延伸至轨道交通领域,为交通行业智慧出行升级赋能。
谈创新
AI算法模型实现“定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中说,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让詹东晖激动不已。“此举不仅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也预示着我们的生活即将迎来更深层次的变革。这对于我们这样从事人工智能行业的民营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詹东晖认为,“人工智能+”的“+”,就是赋能“各行各业+各种应用场景”,把人工智能有效应用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同时,“+”还可以让每个人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变得更有竞争力,能够开拓新未来。
让人工智能渗透到千行百业中并落地应用,变得更接地气、使用门槛更低,是摆在很多企业面前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瑞为推出了算法自动生成平台——“瑞智”。“该平台具备接近全自动的算法生成能力,即能够用算法自动生产算法,从而大大减少算法研发对算法工程师的依赖,在大幅降低算法研发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算法开发效率,致力于解决各行各业成千上万的碎片化AI算法开发成本高、周期长、上线慢、迭代慢的问题。”詹东晖说,不仅如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应用场景数据,快速“定制”个性化AI算法模型,实现AI快速、高性价比落地。
“目前,该平台已经累积了5000多种不同的算法,可以满足乡村、社区、园区、工地等多个场景对AI分析的长尾需求。”詹东晖说。
谈机遇
希望开放更多AI应用场景
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一个制高点,全国各大城市也对此进行了重要部署。在此背景下,厦门应该如何抓住这波“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厦门不断培育本土创新能力,坚持把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目前,我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基本成型,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厦门软件园也获批设立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去年下半年,《厦门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出台,聚焦人工智能发展核心需求,通过真金白银奖励、补助等方式,推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詹东晖认为,无论是从地理位置、城市建设,还是从人文、气候环境来看,厦门都具有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良好基础。“希望能推动更多AI应用场景开放,并且优先重点支持本土企业进行场景落地的先行先试与规模商用。”
詹东晖建议,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厦门也可以选择三到五个细分赛道去深耕,利用本土产业优势,充分培育行业领军AI企业,并引入上下游企业入驻厦门,形成产业链聚集。
当然,要赢得这一场科技竞争,关键还在人才。詹东晖表示,希望厦门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广泛吸引省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生落户;同时,围绕厦门及周边区域的产业基础,构建“产业+AI”的区域优势,不断扩大AI产业集群,形成人才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