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创新 展现南音之美 |
南音新作《礼乐千秋》在古老南音与现代观众之间“搭桥” |
|
2024年03月26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城市读本
|
《礼乐千秋》剧照。 |
|
晨报记者 陈佩珊
将南音知识融入到历史演绎之中,唯美讲述南音的发展故事。日前,厦门市南乐团建团70周年献礼之作《礼乐千秋》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美轮美奂呈现,惊艳了观众。
该剧由市文旅局主办,厦门市南乐团创作演出,获得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2023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是2023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这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是继《文姬归汉》后厦门市南乐团第二次获得该资助。
追溯发展
感受南音独特美学特征
南音源于汉唐,兴盛于明清,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享有“唐宋古韵”之美誉,是目前还广泛流传于海内外的中国古乐。《礼乐千秋》以南音发展史为线索,远溯南音渊源汉代相和歌,呈现唐朝宫廷音乐的传承、五代南音乐神孟昶的传播、明清弦管的兴盛等。整场演出由大“汉相和歌”“南唐夜宴乐”“孟昶花蕊情”“明清弦管盛”“礼乐颂千秋”五个乐章串连起南音的百代千秋。
“之前,我们都是用南音来演绎一些别人的故事。大家一直有个想法:做一台属于南音自己的作品。”厦门市南乐团党支部书记、团长杨雪莉介绍,南音《礼乐千秋》的创意就是希望观众走进剧场后可直观地了解南音历史,感受其独特的美学特征。编剧曾学文则将该作品比喻为“桥”,希望通过该作品在千年古乐与观众间搭起一座桥。
传承创新
全方位展现南音之美
尊重南音传统是厦门市南乐团一直的坚守,“丰富千年古乐的当代表现力”也是厦门市南乐团的艺术探索。《礼乐千秋》是厦门市南乐团继承与创新的又一次有益实践,该作品的文本创作以历史文字和出土的石像、雕塑、绘画为摹本,力争做到“历史有所本、文字有所依、形象有出处”。为了让观众领略到南音传统名曲的精髓,南音四大名谱《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百鸟归巢》,还有《咱双人》《一纸相思》等传统名曲也融入作品。
在把握南音美学特征的基础上,《礼乐千秋》舞美设计既体现历史的厚重感又呈现当代性的空间结构。7条可左右移动的长条平台,形成横行、纵向交错的空间;以画卷为背景,与舞台人物、器乐呼应……“美”是很多观众对本场演出的最初且最深刻的印象。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声乐教授、厦门声乐研究会会长吴培文用“美轮美奂”评价《礼乐千秋》,还说道:“继《文姬归汉》后,《礼乐千秋》的表现力更高了,设计更美了、更丰富了。”
阵容强大
年轻一代成长喜人
《礼乐千秋》的创作、演出阵容也十分强大。由著名剧作家、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曾学文担任编剧,著名导演、文华导演奖获得者韩剑英担任总导演,著名作曲家吴启仁担任作曲,还有舞美设计胡佐、服装设计秦文宝、灯光设计刘传龙、造型设计姚钥等全国顶级设计师助阵。
作品中,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杨雪莉精准地塑造了离恨中以身守护弦管、外柔内刚的花蕊夫人。国家一级演员、省级非遗南音传承人王安娜、著名演员市级南音传承人陈美瑜、杨一红、陈慧雅以及在省级专业赛事中拔得头筹的青年演员潘文龙、陈妮莎、欧颜云靖、王进鑫等都有精彩表现。
这也是厦门市南乐团“六代同台”的一次展示,演员中有厦门艺术学校首个南音班的60后“元老艺术家”,也有70后到00后的中坚及新生代力量,更有厦门艺术学校2022级南音班的学生。专家评价,厦门南音年轻一代“能弹能唱会表演”,成长喜人。
传承创新 展现南音之美
南音新作《礼乐千秋》在古老南音与现代观众之间“搭桥”
|
《礼乐千秋》剧照。 |
|
晨报记者 陈佩珊
将南音知识融入到历史演绎之中,唯美讲述南音的发展故事。日前,厦门市南乐团建团70周年献礼之作《礼乐千秋》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美轮美奂呈现,惊艳了观众。
该剧由市文旅局主办,厦门市南乐团创作演出,获得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2023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是2023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这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是继《文姬归汉》后厦门市南乐团第二次获得该资助。
追溯发展
感受南音独特美学特征
南音源于汉唐,兴盛于明清,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享有“唐宋古韵”之美誉,是目前还广泛流传于海内外的中国古乐。《礼乐千秋》以南音发展史为线索,远溯南音渊源汉代相和歌,呈现唐朝宫廷音乐的传承、五代南音乐神孟昶的传播、明清弦管的兴盛等。整场演出由大“汉相和歌”“南唐夜宴乐”“孟昶花蕊情”“明清弦管盛”“礼乐颂千秋”五个乐章串连起南音的百代千秋。
“之前,我们都是用南音来演绎一些别人的故事。大家一直有个想法:做一台属于南音自己的作品。”厦门市南乐团党支部书记、团长杨雪莉介绍,南音《礼乐千秋》的创意就是希望观众走进剧场后可直观地了解南音历史,感受其独特的美学特征。编剧曾学文则将该作品比喻为“桥”,希望通过该作品在千年古乐与观众间搭起一座桥。
传承创新
全方位展现南音之美
尊重南音传统是厦门市南乐团一直的坚守,“丰富千年古乐的当代表现力”也是厦门市南乐团的艺术探索。《礼乐千秋》是厦门市南乐团继承与创新的又一次有益实践,该作品的文本创作以历史文字和出土的石像、雕塑、绘画为摹本,力争做到“历史有所本、文字有所依、形象有出处”。为了让观众领略到南音传统名曲的精髓,南音四大名谱《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百鸟归巢》,还有《咱双人》《一纸相思》等传统名曲也融入作品。
在把握南音美学特征的基础上,《礼乐千秋》舞美设计既体现历史的厚重感又呈现当代性的空间结构。7条可左右移动的长条平台,形成横行、纵向交错的空间;以画卷为背景,与舞台人物、器乐呼应……“美”是很多观众对本场演出的最初且最深刻的印象。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声乐教授、厦门声乐研究会会长吴培文用“美轮美奂”评价《礼乐千秋》,还说道:“继《文姬归汉》后,《礼乐千秋》的表现力更高了,设计更美了、更丰富了。”
阵容强大
年轻一代成长喜人
《礼乐千秋》的创作、演出阵容也十分强大。由著名剧作家、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曾学文担任编剧,著名导演、文华导演奖获得者韩剑英担任总导演,著名作曲家吴启仁担任作曲,还有舞美设计胡佐、服装设计秦文宝、灯光设计刘传龙、造型设计姚钥等全国顶级设计师助阵。
作品中,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杨雪莉精准地塑造了离恨中以身守护弦管、外柔内刚的花蕊夫人。国家一级演员、省级非遗南音传承人王安娜、著名演员市级南音传承人陈美瑜、杨一红、陈慧雅以及在省级专业赛事中拔得头筹的青年演员潘文龙、陈妮莎、欧颜云靖、王进鑫等都有精彩表现。
这也是厦门市南乐团“六代同台”的一次展示,演员中有厦门艺术学校首个南音班的60后“元老艺术家”,也有70后到00后的中坚及新生代力量,更有厦门艺术学校2022级南音班的学生。专家评价,厦门南音年轻一代“能弹能唱会表演”,成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