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建筑师在闽筑就幸福 |
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论坛在厦举行,两岸专家、业者探讨乡村振兴新路径 |
|
2024年06月18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台商周刊
 |
两岸嘉宾了解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 |
|
 |
台青陈信彦介绍样板村情况。 |
|
 |
台青团队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 |
|
 |
台青团队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 |
|
晨报记者 潘薇
“看到我们团队规划的适老化项目受到村民的认可,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在16日举办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论坛活动上,在厦门创业的台湾建筑设计师陈信彦笑着说道。本次论坛主题为“乡建乡创 助力乡村振兴”,两岸嘉宾180余人参与。多位专家教授、台湾在闽乡建乡创团队代表分享交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的成果,探讨深化合作、助力“以人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新路。
“福建经验”令人惊喜
近年来,省住建厅联合相关部门探索创新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模式,鼓励支持从事乡建、文创等行业的台湾团队来闽深入基层、陪护乡村,培育出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典范,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以闽台融合促乡村振兴之路。
论坛公布了获得2023年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镇、村正向激励和2024年三类样板项目名单,其中有不少做出特色的样板镇、村让两岸民众印象深刻,如三明市三元区、德化县美湖镇美湖村、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等,与村民深入交流改造农房、结合在地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挖掘历史文化打造特色伴手礼……成功的“福建经验”让两岸业者赞不绝口。
台湾艺术创生文化基金会会长李永萍感慨道:“看了很多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的实践成果,真的令人惊喜!为什么台湾青年在福建能够围绕乡建乡创创出一片天地?这得益于大陆提供的广阔平台,给了台青实现梦想的机会。”在她看来,台湾青年人的热血投入与大陆乡建乡创的需求有互补性,乡村振兴不只是住房设计、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更是要让村民参与进来,共享振兴成果。“我看到很多台湾团队深入村子,了解居民需求,与村干部探讨适合村镇发展的改造方案,无论是房屋改造,还是产业振兴都将村落的文脉存留,不仅留住了人,提升了村民居住感及收入,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绵不断,这就是福建经验,值得分享到大陆各地。”
图纸设计梦想成为现实
据了解,2018年起,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不断延伸扩面,以乡建乡创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也持续深化。截至目前,福建省已引进140多支台湾建筑师(含文化创意)团队、49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覆盖全省470多个村庄、87%以上的县(市、区)。两岸团队共同开展陪护式服务,从规划设计、营造美丽乡村到创意、营销、带动产业发展等,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既赓续传承了福建祖地文化,又增进了台胞对闽台根亲文化的认同感。
对此,陈信彦深有同感,他向晨报记者介绍了由他们与大陆团队一同设计完成的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项目——德化县美湖镇美湖村。“我们历时一年,围绕民生改善与农旅发展两大重点,推进实施田园雅舍、星空露营等14个项目。”陈信彦说,特别是村里的爷爷奶奶很满意他的团队规划的农房设计改造,他非常有成就感。
2012年,陈信彦在上海旅行时偶然结识了在当地读书的厦门女孩杨嘉林,两人由此结缘,最终走进婚姻殿堂。婚后,这位厦门女婿萌生了跨出台湾本岛,到大陆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想法,2016年,便与同样从事设计工作的妻子一起从台湾迁居到厦门,双双就职于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期间,陈信彦参与了成都TOD规划、厦门长庚医院附设护理院设计、漳州长泰的乡村改造等项目,先后去过大陆十几个城市。他说:“大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台湾建筑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022年,陈信彦下定决心创业,与4位台湾伙伴成立起厝(厦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在乡建乡创领域中大展拳脚。他说:“因为大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年的工作经验也为我创业提供了基础,特别是与台湾的合作伙伴一拍即合,大家都非常愿意投入闽台乡建乡创的合作中。”接下来,他们还将为莆田的乡建乡创项目忙碌。
本组图片 记者 潘薇 摄
台湾建筑师在闽筑就幸福
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论坛在厦举行,两岸专家、业者探讨乡村振兴新路径
 |
两岸嘉宾了解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 |
|
 |
台青陈信彦介绍样板村情况。 |
|
 |
台青团队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 |
|
 |
台青团队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 |
|
晨报记者 潘薇
“看到我们团队规划的适老化项目受到村民的认可,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在16日举办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论坛活动上,在厦门创业的台湾建筑设计师陈信彦笑着说道。本次论坛主题为“乡建乡创 助力乡村振兴”,两岸嘉宾180余人参与。多位专家教授、台湾在闽乡建乡创团队代表分享交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的成果,探讨深化合作、助力“以人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新路。
“福建经验”令人惊喜
近年来,省住建厅联合相关部门探索创新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模式,鼓励支持从事乡建、文创等行业的台湾团队来闽深入基层、陪护乡村,培育出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典范,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以闽台融合促乡村振兴之路。
论坛公布了获得2023年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镇、村正向激励和2024年三类样板项目名单,其中有不少做出特色的样板镇、村让两岸民众印象深刻,如三明市三元区、德化县美湖镇美湖村、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等,与村民深入交流改造农房、结合在地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挖掘历史文化打造特色伴手礼……成功的“福建经验”让两岸业者赞不绝口。
台湾艺术创生文化基金会会长李永萍感慨道:“看了很多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的实践成果,真的令人惊喜!为什么台湾青年在福建能够围绕乡建乡创创出一片天地?这得益于大陆提供的广阔平台,给了台青实现梦想的机会。”在她看来,台湾青年人的热血投入与大陆乡建乡创的需求有互补性,乡村振兴不只是住房设计、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更是要让村民参与进来,共享振兴成果。“我看到很多台湾团队深入村子,了解居民需求,与村干部探讨适合村镇发展的改造方案,无论是房屋改造,还是产业振兴都将村落的文脉存留,不仅留住了人,提升了村民居住感及收入,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绵不断,这就是福建经验,值得分享到大陆各地。”
图纸设计梦想成为现实
据了解,2018年起,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不断延伸扩面,以乡建乡创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也持续深化。截至目前,福建省已引进140多支台湾建筑师(含文化创意)团队、49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覆盖全省470多个村庄、87%以上的县(市、区)。两岸团队共同开展陪护式服务,从规划设计、营造美丽乡村到创意、营销、带动产业发展等,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既赓续传承了福建祖地文化,又增进了台胞对闽台根亲文化的认同感。
对此,陈信彦深有同感,他向晨报记者介绍了由他们与大陆团队一同设计完成的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项目——德化县美湖镇美湖村。“我们历时一年,围绕民生改善与农旅发展两大重点,推进实施田园雅舍、星空露营等14个项目。”陈信彦说,特别是村里的爷爷奶奶很满意他的团队规划的农房设计改造,他非常有成就感。
2012年,陈信彦在上海旅行时偶然结识了在当地读书的厦门女孩杨嘉林,两人由此结缘,最终走进婚姻殿堂。婚后,这位厦门女婿萌生了跨出台湾本岛,到大陆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想法,2016年,便与同样从事设计工作的妻子一起从台湾迁居到厦门,双双就职于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期间,陈信彦参与了成都TOD规划、厦门长庚医院附设护理院设计、漳州长泰的乡村改造等项目,先后去过大陆十几个城市。他说:“大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台湾建筑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022年,陈信彦下定决心创业,与4位台湾伙伴成立起厝(厦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在乡建乡创领域中大展拳脚。他说:“因为大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年的工作经验也为我创业提供了基础,特别是与台湾的合作伙伴一拍即合,大家都非常愿意投入闽台乡建乡创的合作中。”接下来,他们还将为莆田的乡建乡创项目忙碌。
本组图片 记者 潘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