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城市读本
 |
新圩镇村尾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顶部架设了光伏发电板。通讯员供图 |
|
晨报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冯培雯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闲置的屋顶、空地等资源为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天然的条件。近日,记者走进翔安区新圩镇村尾村和云头村,在村委会院子里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并网发电以来,这些光伏发电板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可谓借“光”生金,以“能”兴农。
记者了解到,新圩镇光伏项目的建设,不仅盘活了闲置空间资源,也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形成了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新路。云头村光伏发电项目于去年12月完工、并网发电,项目投资约60万元;村尾村光伏发电项目则于今年4月30日实现并网发电,项目投资约30万元。两个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总增收超10万元。此外,“车棚式”光伏发电站有效解决了村委会的停车摆放、车辆夏日遮阳和雨天避雨等问题,实现了“一地两用”。
然而,新圩镇并不止步于此,在村尾村、云头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后,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乌山村和后埔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未来,新圩镇将紧抓光伏发电发展机遇,不断探索“光伏+”产业模式。相信这种产业模式的探索、完善,不仅有助于提升光伏发电效益,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和新活力。
光伏发电“照亮”了新圩镇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大家展示了绿色能源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美好前景。期待更多乡镇能像新圩镇一样,借助绿色能源的力量,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借“光”生金 以“能”兴农
 |
新圩镇村尾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顶部架设了光伏发电板。通讯员供图 |
|
晨报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冯培雯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闲置的屋顶、空地等资源为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天然的条件。近日,记者走进翔安区新圩镇村尾村和云头村,在村委会院子里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并网发电以来,这些光伏发电板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可谓借“光”生金,以“能”兴农。
记者了解到,新圩镇光伏项目的建设,不仅盘活了闲置空间资源,也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形成了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新路。云头村光伏发电项目于去年12月完工、并网发电,项目投资约60万元;村尾村光伏发电项目则于今年4月30日实现并网发电,项目投资约30万元。两个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总增收超10万元。此外,“车棚式”光伏发电站有效解决了村委会的停车摆放、车辆夏日遮阳和雨天避雨等问题,实现了“一地两用”。
然而,新圩镇并不止步于此,在村尾村、云头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后,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乌山村和后埔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未来,新圩镇将紧抓光伏发电发展机遇,不断探索“光伏+”产业模式。相信这种产业模式的探索、完善,不仅有助于提升光伏发电效益,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和新活力。
光伏发电“照亮”了新圩镇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大家展示了绿色能源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美好前景。期待更多乡镇能像新圩镇一样,借助绿色能源的力量,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