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5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城市读本
晨报记者 陈晓青
7月22日晚,2024翔安区“和美乡村杯”百村千人篮球联赛在翔安火热开赛。随着这场“草根篮球文旅盛宴”的启幕,记者注意到,如今在翔安,从繁华的街镇社区到宁静的乡村田野,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正悄然兴起。这股热潮不仅源于居民、群众的健身热情,更得益于群众身边体育设施的提质升级。
本月,翔安区新圩镇乌山村上宫的一个新建篮球场正式对外开放,并举办了首场篮球联赛。这个新建的篮球场设施完备,有蓝色运动塑胶地面、围网、灯光以及休闲座椅,为村民提供了优质的健身环境。
今年上半年,随着翔安区新一批55个全民健身场地的全面完工,一幅幅生动的全民健身画卷在小区、社区公共活动场所徐徐展开。翔安区文旅局业务科负责人陈冬璇介绍,在马巷街道桐梓社区翠英公园,一块旧场地已改造为一个标准门球场;在新圩镇后亭村溪口祖厅,破旧坑洼的篮球场焕然一新;在新圩镇金柄村文化活动中心,崭新地面亮相,丰富的健身设施和游乐设施错落有致;在金海街道浦西社区阳光城翡丽湾,因地制宜提升改造后的健身区、游乐区,成为居民日常锻炼的新去处……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翔安区新一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覆盖九个镇街。目前,翔安区共有体育场地2787个、总面积193.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3.01平方米,超过省、市平均水平,基本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众所周知,全民健身场地不仅能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更成了居民们休闲娱乐、增进邻里情感的新平台。而在推进全民健身场地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和盘活闲置用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翔安区巧妙地将体育设施建设与社区提升、“城中村”治理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更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质的健身环境。
硬件设施的完善只是第一步,公共设施的有序管理同样关键。翔安区政府出台了《翔安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护实施细则》,全区179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带头作用,他们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愿加入公共设施管护队伍,让群众成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护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这种“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不仅减轻了有关部门的管理负担,还增强了群众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不仅如此,翔安区积极推进体育场地数字化升级,将辖区新建改建的全民健身场地和封闭式管理场地及时纳入厦门市体育局“厦门i健身”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并保持动态更新,极大提升群众体验感和场地管理效率。目前,平台共录入翔安区1422处健身点,其中对外开放体育设施学校29家、智慧健身房3家、近邻运动场57块、体育指导员驿站1个、其他一般健身点1336个。
通过盘活现有资源、补齐体育场地设施短板等方式,翔安区积极破解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无形中拓宽了全民健身的“幸福路径”,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翔安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
晨报记者 陈晓青
7月22日晚,2024翔安区“和美乡村杯”百村千人篮球联赛在翔安火热开赛。随着这场“草根篮球文旅盛宴”的启幕,记者注意到,如今在翔安,从繁华的街镇社区到宁静的乡村田野,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正悄然兴起。这股热潮不仅源于居民、群众的健身热情,更得益于群众身边体育设施的提质升级。
本月,翔安区新圩镇乌山村上宫的一个新建篮球场正式对外开放,并举办了首场篮球联赛。这个新建的篮球场设施完备,有蓝色运动塑胶地面、围网、灯光以及休闲座椅,为村民提供了优质的健身环境。
今年上半年,随着翔安区新一批55个全民健身场地的全面完工,一幅幅生动的全民健身画卷在小区、社区公共活动场所徐徐展开。翔安区文旅局业务科负责人陈冬璇介绍,在马巷街道桐梓社区翠英公园,一块旧场地已改造为一个标准门球场;在新圩镇后亭村溪口祖厅,破旧坑洼的篮球场焕然一新;在新圩镇金柄村文化活动中心,崭新地面亮相,丰富的健身设施和游乐设施错落有致;在金海街道浦西社区阳光城翡丽湾,因地制宜提升改造后的健身区、游乐区,成为居民日常锻炼的新去处……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翔安区新一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覆盖九个镇街。目前,翔安区共有体育场地2787个、总面积193.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3.01平方米,超过省、市平均水平,基本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众所周知,全民健身场地不仅能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更成了居民们休闲娱乐、增进邻里情感的新平台。而在推进全民健身场地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和盘活闲置用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翔安区巧妙地将体育设施建设与社区提升、“城中村”治理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更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质的健身环境。
硬件设施的完善只是第一步,公共设施的有序管理同样关键。翔安区政府出台了《翔安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护实施细则》,全区179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带头作用,他们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愿加入公共设施管护队伍,让群众成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护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这种“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不仅减轻了有关部门的管理负担,还增强了群众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不仅如此,翔安区积极推进体育场地数字化升级,将辖区新建改建的全民健身场地和封闭式管理场地及时纳入厦门市体育局“厦门i健身”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并保持动态更新,极大提升群众体验感和场地管理效率。目前,平台共录入翔安区1422处健身点,其中对外开放体育设施学校29家、智慧健身房3家、近邻运动场57块、体育指导员驿站1个、其他一般健身点1336个。
通过盘活现有资源、补齐体育场地设施短板等方式,翔安区积极破解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无形中拓宽了全民健身的“幸福路径”,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