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能见易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赖华平从法官转型法律科技创业者 |
用科技赋能 调解百姓纠纷 |
| ||
|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在法律科技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利用科技赋能助力调解事业的市场化发展和变革,为化解老百姓纠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晨报记者 钟宝坤
他曾是身披法袍、手持正义之剑的法官,如今是在法律科技领域深耕细作的创业者;他曾陷入破产困境,如今历经转型后带领企业逐步走向正轨……他就是厦门能见易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赖华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深化调解制度体制改革。赖华平表示,易判科技将以技术力量推动市场化调解事业的发展和变革,服务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身份转变
从法院辞职 走上曲折创业路
赖华平来自福建上杭,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法官,用法律的力量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一梦想引领着他不断努力,从中南政法大学到厦门大学,他不断积累法学知识,锤炼专业素养。1997年,他如愿进入法院系统工作,先后在龙岩中级法院、厦门市思明区法院及厦门市中级法院担任法官,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并成为了业内的资深法官。
出人意料的是,从业近20年后,赖华平于2016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创业。他意识到,法官面临的案件压力日益增大,亟需通过技术手段来辅助办案,提升效率。于是,他毅然放弃了稳定的法官职业,投身于法律科技创业的大潮中。
赖华平说,法官的工作压力很大,特别是法律文书撰写常常要耗费很大的精力。探索用技术的方式辅助法官办案,成为赖华平的创业方向。创业伊始,他回到母校厦门大学招募了一批法学研究生,组建早期创业团队,这支队伍将繁多的判决文书逐一进行解构,构建法律数据、判例的大数据平台。
“我们团队对判决文书进行整理解读,方便后续直接生成判决书草稿。法官只需要对草稿进行判断、修改,可以减少60%-70%的工作量。”赖华平介绍,使用易判科技的系统,只需输入原告的起诉状、被告的答辩状,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生成案件的基本要素,包括案件发生原因、原告诉求、适用法律条文、关键情节、争议点等,工作人员再对这些要素进行筛选,点击即可生成文书。
易判科技在法律服务领域的辅助系统很快引起了百度的注意。双方一拍即合,百度提供算法、算力,易判科技提供专业和数据。很快,“事故通”智能裁判系统上线,该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事故案件进行智能化处理,准确率高达80%以上。
由于法院对准确率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百度最终决定退出。因为资金问题,“事故通”项目无法继续做下去。易判科技也因为迟迟找不到盈利模式,一度面临破产。
企业转型
用科技赋能 提高调解工作效率
面对困境,赖华平沉下心来思考,如何用科技赋能法律的同时实现商业化,让企业可持续经营下去。
恰逢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也就是优先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日益增长的社会矛盾。赖华平一下子找到了新的机遇,他多方筹措资金,自己更是追加资金投入,调整企业战略方向,将业务重心转向法律服务领域,即从调解服务场景切入,以法律服务带动应用落地。
经过一系列市场调研,赖华平敏锐地发现,传统的纠纷调解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调解员很多是兼职的,专业化不足、职业化不够、管理不规范等;尽管有个别调解员能力突出,但力量有限,调解案件量有限,无法规模化工作,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于是,赖华平带领团队在原有的数据基础上开发出了易判智慧调解系统。
赖华平表示,易判智慧调解系统是为调解员量身定制的,通过数据和技术赋能,助力调解员规模化大批量开展调解工作。据悉,该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解构案件调解服务流程,将调解服务全流程分解成41个关键时刻,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实现调解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同时用机器解决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让调解员专注调解;沉淀数据,把调解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为调解员提供技术数据支撑;精细化管理,对调解的每个流程进行审核,并回测数据,把控案件进度。通过该系统,调解员可以规模化地成长,案件可以规模化处理,大大提高了案件调解效率。
赖华平介绍说,目前公司已经有60多名经过该系统培训的专职专业调解员,分别和思明区法院、湖里区法院、厦门市劳动仲裁、集美区劳动仲裁等达成合作,派遣调解员入驻这些单位开展工作。此外,公司还和福州鼓楼法院等外地法院有合作。
赖华平举例说,去年公司的专业调解团队入驻一家法院,成功调解案件3276件,调解员人均每个月调解100个案件左右,而一名传统调解员一般每个月只能调解10个案件左右。
目前,易判科技已经走出困境,从去年开始盈利,调解处理案件也从刚开始的每年1万多件提升到去年的3万多件,今年预计可达5万—8万多件。不过,易判科技仍在不断加大研发,让易判智慧调解系统持续升级,助力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未来愿景
构建线上平台 让调解服务更高效
赖华平介绍,公司调解员目前驻点法院调解成功率接近45%,而劳动案件调解成功率达55%,对于没有调解成功的案件,经过调解员的介入,也大大化解了矛盾,对法院后续处理案件起到了很大帮助。目前,在杭州等地,部分法院已经开放调解业务给企业,实现市场化收费。赖华平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法院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助力案件快速调解。
在赖华平的愿景中,调解不仅是解决纠纷的手段,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他表示,解决纠纷需要“中医疗法”,即慢慢调理,避免矛盾激化。
赖华平希望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把易判智慧调解系统开放,构建线上调解平台,让调解过程更加具象化、科学化,让当事人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纠纷解决的可能性与路径,让调解服务更加便捷、高效。老百姓能在平台上找到合适的调解员,实现纠纷的快速解决。这种市场化的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调解的普及率和成功率,还能极大地缓解法院的压力,让纠纷化解更快更好更便宜,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重要力量。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法律科技领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赖华平表示,易判科技将不断利用前沿技术,用科技赋能法律,帮助更多老百姓解决日常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