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医生吴永芳: |
全力以赴呵护“新生之花” |
|
|
2024年08月29日·海西晨报·
第A07版
·
城市读本
 |
吴永芳正在检查患儿的情况。 记者 黄伊娜 摄 |
|
晨报记者 黄伊娜 实习生 林鹭
通讯员 陈琳
仔细进行手消毒,在各个保温箱之间来回穿梭,把听诊器焐热了再探查……在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医生吴永芳每天都要重复数次这样的动作。小到患儿的吃喝拉撒、头围身长,大到他们的生命体征、脏器功能,她都要仔细过问,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像绣花一样轻柔、精细”,悉心呵护娇嫩的“花骨朵”慢慢绽放。
脚踏实地练就过硬本领
在湖南长大,在重庆读书,最后来到厦门……2017年,硕士毕业后,吴永芳选择加入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她说:“医院与上海总院同质化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成长的平台。”
读书期间,吴永芳选择新生儿科专业,当她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首先感受到的是压力与劳累。那时候,吴永芳初出茅庐,各项工作都要逐步适应,每隔一天就要轮一次24小时值班,还要参与新生儿转运。在高强度的临床工作之余,她还要继续学习,提升自己。吴永芳坦言,刚开始工作的3个月累得想打退堂鼓。但是看到新生儿可爱的脸庞,她不甘心也不舍得就此放弃。也正是在这样高强度的锻炼过程中,她像一块海绵迅速吸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对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管床等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更坚定了她要当好一名新生儿科医生的决心。
吴永芳记得第一次独立负责新生儿转运的情形。当时,外地一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病情严重,急需转运到厦门市儿童医院。到了当地医院,吴永芳看到患儿血压波动大,身体青紫,当机立断选择为患儿重新插管,并在上级医师远程指导下调整好呼吸机参数,患儿的缺氧状况立刻好转,被顺利转运至厦门。事后吴永芳坦言当时心里没底,“但成功后感到非常开心,也更有勇气和信心胜任这份工作”。
根据医院的人才培养规划,经过报名和选拔,吴永芳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专科培训。经过3年的系统培训,她积累了丰富的新生儿学科专业技能与临床经验,逐渐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新生儿科医生。她说:“规培时每天都很累,但每天都有收获,我很享受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竭尽全力为新生命护航
早产儿救治是衡量一个地区儿科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依托上海总院及本院多学科强力支撑,在危重新生儿救治技术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屡屡打破全省乃至全国最低体重、最小胎龄新生儿成功救治纪录。吴永芳表示,新生儿治疗不仅要把患儿的病治好,更要减少后遗症,让患儿追上足月儿的生长发育进度。
2023年,吴永芳参与救治了出生体重只有350克的“巴掌宝宝”贝贝(化名)。小家伙胎龄24周,皮肤薄似蝉翼,血管细如发丝,医生的任何操作都要慎之又慎,“要像绣花一样轻柔、精细”。
作为管床医生,吴永芳把在上海总院学到的理念和技术用在贝贝身上,给予患儿疾病治疗支持及充分的营养支持,定期监测其生长发育指标和内环境稳定,制订个体化营养方案,后期及时调整喂养方案。在新生儿医学中心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贝贝在145天里闯过重重生死关,长到3.04千克,发育良好,顺利出院。
“竭尽全力帮助患儿闯过难关,让家庭重拾希望,是医者最大的幸福。”吴永芳表示,未来也许会面对很多挑战,但她愿意一直走下去,用耐心、细心、责任心,把一个又一个患儿健健康康地交到父母手中。
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医生吴永芳:
全力以赴呵护“新生之花”
 |
吴永芳正在检查患儿的情况。 记者 黄伊娜 摄 |
|
晨报记者 黄伊娜 实习生 林鹭
通讯员 陈琳
仔细进行手消毒,在各个保温箱之间来回穿梭,把听诊器焐热了再探查……在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医生吴永芳每天都要重复数次这样的动作。小到患儿的吃喝拉撒、头围身长,大到他们的生命体征、脏器功能,她都要仔细过问,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像绣花一样轻柔、精细”,悉心呵护娇嫩的“花骨朵”慢慢绽放。
脚踏实地练就过硬本领
在湖南长大,在重庆读书,最后来到厦门……2017年,硕士毕业后,吴永芳选择加入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她说:“医院与上海总院同质化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成长的平台。”
读书期间,吴永芳选择新生儿科专业,当她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首先感受到的是压力与劳累。那时候,吴永芳初出茅庐,各项工作都要逐步适应,每隔一天就要轮一次24小时值班,还要参与新生儿转运。在高强度的临床工作之余,她还要继续学习,提升自己。吴永芳坦言,刚开始工作的3个月累得想打退堂鼓。但是看到新生儿可爱的脸庞,她不甘心也不舍得就此放弃。也正是在这样高强度的锻炼过程中,她像一块海绵迅速吸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对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管床等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更坚定了她要当好一名新生儿科医生的决心。
吴永芳记得第一次独立负责新生儿转运的情形。当时,外地一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病情严重,急需转运到厦门市儿童医院。到了当地医院,吴永芳看到患儿血压波动大,身体青紫,当机立断选择为患儿重新插管,并在上级医师远程指导下调整好呼吸机参数,患儿的缺氧状况立刻好转,被顺利转运至厦门。事后吴永芳坦言当时心里没底,“但成功后感到非常开心,也更有勇气和信心胜任这份工作”。
根据医院的人才培养规划,经过报名和选拔,吴永芳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专科培训。经过3年的系统培训,她积累了丰富的新生儿学科专业技能与临床经验,逐渐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新生儿科医生。她说:“规培时每天都很累,但每天都有收获,我很享受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竭尽全力为新生命护航
早产儿救治是衡量一个地区儿科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依托上海总院及本院多学科强力支撑,在危重新生儿救治技术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屡屡打破全省乃至全国最低体重、最小胎龄新生儿成功救治纪录。吴永芳表示,新生儿治疗不仅要把患儿的病治好,更要减少后遗症,让患儿追上足月儿的生长发育进度。
2023年,吴永芳参与救治了出生体重只有350克的“巴掌宝宝”贝贝(化名)。小家伙胎龄24周,皮肤薄似蝉翼,血管细如发丝,医生的任何操作都要慎之又慎,“要像绣花一样轻柔、精细”。
作为管床医生,吴永芳把在上海总院学到的理念和技术用在贝贝身上,给予患儿疾病治疗支持及充分的营养支持,定期监测其生长发育指标和内环境稳定,制订个体化营养方案,后期及时调整喂养方案。在新生儿医学中心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贝贝在145天里闯过重重生死关,长到3.04千克,发育良好,顺利出院。
“竭尽全力帮助患儿闯过难关,让家庭重拾希望,是医者最大的幸福。”吴永芳表示,未来也许会面对很多挑战,但她愿意一直走下去,用耐心、细心、责任心,把一个又一个患儿健健康康地交到父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