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跨国友谊 一段抗战往事
厦大教授受外国好友所托寻找参加飞虎队援华抗战牺牲的舅舅
2024年09月05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城市读本
王波(右)与鲁德明教授合影。
王波在刻有弗洛伊德·韦伯斯特名字的纪念碑前献花。(受访者供图)
弗洛伊德·韦伯斯特
晨报记者 傅曦颖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中国首次对外公布了2590名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的名录。当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通过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渠道公布了这份英烈名录,弗洛伊德·韦伯斯特(Floyd E.Webster)名列其中。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波向记者透露,弗洛伊德·韦伯斯特是其好友弗洛伊德·鲁德明教授(Floyd Rudmin)的舅舅。受鲁德明教授所托,他帮助其寻找弗洛伊德·韦伯斯特的线索,从而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事件缘起
为了外国好友的一个嘱托
据王波介绍,他与弗洛伊德·鲁德明教授是在2007年多伦多的一场国际心理学学术会议上认识的,当时王波是一名研究生,而鲁德明教授已经是享誉国际的文化心理学家。两人虽然相差近40岁,但因为共同的学术兴趣而一见如故,之后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学术合作,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王波还告诉记者,在8年前的一次聊天中,鲁德明教授提到了他与中国的渊源,说家人给他取名“弗洛伊德”是为了纪念在中国战场抗战中牺牲的舅舅弗洛伊德·韦伯斯特。多年过去了,生活在美国的一家人都非常怀念弗洛伊德·韦伯斯特,希望了解更多他在中国的事迹。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王波很感动,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英烈的故事,更是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法西斯侵略历史的一部分。于是,回国后他多方寻找,2017年终于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纪念碑上找到了弗洛伊德·韦伯斯特的名字。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鲁德明教授时,他非常高兴。他说:‘我朋友生活的地方,居然与我舅舅发生了关联,这真是意想不到的缘分。’”王波说。
通过这次寻找,王波了解了弗洛伊德·韦伯斯特的事迹。1942年8月,弗洛伊德·韦伯斯特在纽约参军,一年后来到中国,加入飞虎队,担任第14航空队341轰炸机大队22轰炸机中队参谋军士,成为一名炮手。1944年2月,弗洛伊德·韦伯斯特执行轰炸法属印度支那土伦(现越南岘港)日寇舰只的任务,返航途中因能见度低,发生飞机撞山,在广西云南区域失踪。
烈士其人
家境优渥却毅然参军援华
烈士的名字找到了,那么,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家庭情况如何?这些年,王波通过与烈士亲人沟通、查找资料,搜集到更多关于弗洛伊德·韦伯斯特的信息。
根据烈士家人回忆,弗洛伊德·韦伯斯特从小是个腼腆的男孩。在一张保存完好的老照片中,幼年的弗洛伊德紧紧躲在姐姐(鲁德明教授的母亲)身后,只露出一个小脑袋,显得有些羞涩。然而,内向的性格并没有阻止他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读大学期间,弗洛伊德曾在校园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散文《家乡的山丘》(The Hills of Home),文中他将流经自家农场的河流比喻成中国神话中的巨龙,这或许预示着他与中国的奇妙缘分。
弗洛伊德家境优渥,家人经营一个农场,生活稳定舒适。他本可以在纽约过安逸的生活,但选择了参军,远赴中国,投身反法西斯伟大事业。除了写作,他还热爱木工,80多年前,他亲手制作的书箱、象棋和姐夫诊所的招牌至今仍被珍藏。当年,他把制作的招牌交给姐夫后,就上了战场,没想到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家人期望
找到遗骸,让烈士“回家”
家人在弗洛伊德·韦伯斯特牺牲后的几十年里一直铭记着他的勇气和牺牲精神。鲁德明教授回忆:“母亲常常提起弗洛伊德舅舅,尽管他离开我们时,我还没有出生。”
王波手头有一份弗洛伊德·韦伯斯特牺牲50周年时,其家族晚辈写的一篇纪念文章,里面描写了弗洛伊德的父母接到儿子噩耗时的场景:“那是一个悲伤的日子,爷爷奶奶接到消息说弗洛伊德失踪了。然后又有消息说,这是一个错误,他要返回大本营了。后来,他真的失踪了,一年后被宣告死亡。尽管那是50年前的事,我的眼泪还是会流下来。我能回忆起当年的画面:奶奶坐在收音机旁,试图接收那不太灵敏的广播信号,寻找任何有关战争和叔叔的消息。”这篇文章的作者还写道,如果有机会,他们全家希望有一天能够来中国,参观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缅怀这位家族中的英雄。
“这不仅仅是对弗洛伊德个人的纪念,也是对所有为世界和平牺牲的英雄的纪念,更是对那段历史的尊重。”王波表示,他将继续关注与飞虎队相关的讯息,并计划带领厦大学生前往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超越时空的博大之爱,传承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跨国情谊。”王波说。
王波还告诉记者,鲁德明教授将把多方搜集到的飞虎队珍贵资料寄到中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在中国找到舅舅的遗骸,让他魂归故里。
一份跨国友谊 一段抗战往事
厦大教授受外国好友所托寻找参加飞虎队援华抗战牺牲的舅舅
王波(右)与鲁德明教授合影。
王波在刻有弗洛伊德·韦伯斯特名字的纪念碑前献花。(受访者供图)
弗洛伊德·韦伯斯特
晨报记者 傅曦颖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中国首次对外公布了2590名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的名录。当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通过中山陵园管理局网站渠道公布了这份英烈名录,弗洛伊德·韦伯斯特(Floyd E.Webster)名列其中。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波向记者透露,弗洛伊德·韦伯斯特是其好友弗洛伊德·鲁德明教授(Floyd Rudmin)的舅舅。受鲁德明教授所托,他帮助其寻找弗洛伊德·韦伯斯特的线索,从而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事件缘起
为了外国好友的一个嘱托
据王波介绍,他与弗洛伊德·鲁德明教授是在2007年多伦多的一场国际心理学学术会议上认识的,当时王波是一名研究生,而鲁德明教授已经是享誉国际的文化心理学家。两人虽然相差近40岁,但因为共同的学术兴趣而一见如故,之后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学术合作,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王波还告诉记者,在8年前的一次聊天中,鲁德明教授提到了他与中国的渊源,说家人给他取名“弗洛伊德”是为了纪念在中国战场抗战中牺牲的舅舅弗洛伊德·韦伯斯特。多年过去了,生活在美国的一家人都非常怀念弗洛伊德·韦伯斯特,希望了解更多他在中国的事迹。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王波很感动,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英烈的故事,更是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法西斯侵略历史的一部分。于是,回国后他多方寻找,2017年终于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纪念碑上找到了弗洛伊德·韦伯斯特的名字。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鲁德明教授时,他非常高兴。他说:‘我朋友生活的地方,居然与我舅舅发生了关联,这真是意想不到的缘分。’”王波说。
通过这次寻找,王波了解了弗洛伊德·韦伯斯特的事迹。1942年8月,弗洛伊德·韦伯斯特在纽约参军,一年后来到中国,加入飞虎队,担任第14航空队341轰炸机大队22轰炸机中队参谋军士,成为一名炮手。1944年2月,弗洛伊德·韦伯斯特执行轰炸法属印度支那土伦(现越南岘港)日寇舰只的任务,返航途中因能见度低,发生飞机撞山,在广西云南区域失踪。
烈士其人
家境优渥却毅然参军援华
烈士的名字找到了,那么,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家庭情况如何?这些年,王波通过与烈士亲人沟通、查找资料,搜集到更多关于弗洛伊德·韦伯斯特的信息。
根据烈士家人回忆,弗洛伊德·韦伯斯特从小是个腼腆的男孩。在一张保存完好的老照片中,幼年的弗洛伊德紧紧躲在姐姐(鲁德明教授的母亲)身后,只露出一个小脑袋,显得有些羞涩。然而,内向的性格并没有阻止他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读大学期间,弗洛伊德曾在校园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散文《家乡的山丘》(The Hills of Home),文中他将流经自家农场的河流比喻成中国神话中的巨龙,这或许预示着他与中国的奇妙缘分。
弗洛伊德家境优渥,家人经营一个农场,生活稳定舒适。他本可以在纽约过安逸的生活,但选择了参军,远赴中国,投身反法西斯伟大事业。除了写作,他还热爱木工,80多年前,他亲手制作的书箱、象棋和姐夫诊所的招牌至今仍被珍藏。当年,他把制作的招牌交给姐夫后,就上了战场,没想到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家人期望
找到遗骸,让烈士“回家”
家人在弗洛伊德·韦伯斯特牺牲后的几十年里一直铭记着他的勇气和牺牲精神。鲁德明教授回忆:“母亲常常提起弗洛伊德舅舅,尽管他离开我们时,我还没有出生。”
王波手头有一份弗洛伊德·韦伯斯特牺牲50周年时,其家族晚辈写的一篇纪念文章,里面描写了弗洛伊德的父母接到儿子噩耗时的场景:“那是一个悲伤的日子,爷爷奶奶接到消息说弗洛伊德失踪了。然后又有消息说,这是一个错误,他要返回大本营了。后来,他真的失踪了,一年后被宣告死亡。尽管那是50年前的事,我的眼泪还是会流下来。我能回忆起当年的画面:奶奶坐在收音机旁,试图接收那不太灵敏的广播信号,寻找任何有关战争和叔叔的消息。”这篇文章的作者还写道,如果有机会,他们全家希望有一天能够来中国,参观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缅怀这位家族中的英雄。
“这不仅仅是对弗洛伊德个人的纪念,也是对所有为世界和平牺牲的英雄的纪念,更是对那段历史的尊重。”王波表示,他将继续关注与飞虎队相关的讯息,并计划带领厦大学生前往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超越时空的博大之爱,传承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跨国情谊。”王波说。
王波还告诉记者,鲁德明教授将把多方搜集到的飞虎队珍贵资料寄到中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在中国找到舅舅的遗骸,让他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