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长庚医院护理院主任陈香兰: |
“医”心护航 使养老更有“医”靠 |
|
|
2024年09月29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名医周刊
|
厦门长庚医院护理院主任陈香兰。记者 陈理杰 摄 |
|
晨报记者 马丽
自从入住了厦门长庚医院护理院,市民李文梅(化名)终于能踏踏实实地睡觉了。“我今年78岁,老伴81岁,儿子和儿媳年纪也大了。” 李文梅告诉记者,老伴自从2022年意外跌倒后,她一个人根本照顾不了,“感觉儿子也快扛不住了,这才住进了长庚护理院。”
让李文梅没想到的是,她和老伴这一住,就不想回家了。“有病治病,无病养老,打桥牌、唱歌、聊天等随时都能约到人。” 李文梅认为,“住在这里,夕阳无限好。”
“老有所养,是许多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国事’。作为一家情系两岸民众健康的三甲综合医院,厦门长庚在持续融合两岸特色诊疗技术的同时,不断助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满足民众对‘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向往。”厦门长庚医院护理院主任陈香兰表示,将竭尽所能带领团队提供优质服务,使养老更有“医”靠,让“夕阳”更美。
深耕临床36载
矢志不渝守初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兰因在严酷的环境中坚持绽放,而寓意着坚韧和毅力。人如其名,自从1988年进入高雄长庚医院以来,陈香兰多年如一日坚守初心,将自己的爱洒满高龄友善照护、安宁疗护、失智症及长期照护等临床照护一线。由于患者好评如潮,她在台湾赢得无数荣誉,还常穿梭在台湾美和科技大学、辅英科技大学、长庚科技大学等高校医学讲堂里,教授学生相关专业知识。2019年,陈香兰跨越海峡“转战”厦门长庚医院护理院。
陈香兰向记者表示,台湾早在1998年就建立“整合型”养老服务网络,并聚焦失能者及其家庭先后启动“长照十年计划1.0”“368照顾服务计划”“长照十年计划2.0”等医养服务模式,让需要受长期照顾者都可获得稳稳的“医”靠。“我熟悉台湾‘医、护、药、康、养’全方位医养结合服务,如今也乐于将其奉献给大陆民众。”陈香兰坚信,以“医”为纽带,厦门长庚还会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浇灌出两岸医疗融合发展的“常青树”。
健康有“医”靠
老人生活更放心
医养结合,“医”是根本。没有“医”靠,环境设施再好的养老院,都不会让老年人和子女安心。记者采访陈香兰当日,走进厦门长庚医院住院大楼8楼的护理院,第一印象就是干净与整洁。而这里老人居住的房间,无论是床头还是卫生间,都醒目配置着专业医疗呼叫设备和紧急呼叫装置。
“老年人突发冠心病,若没有及时抢救,很可能危及生命。但在这里,医生护士24小时值班,可真正实现院内‘护理床’和‘治疗床’无缝衔接,充分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陈香兰说,目前在护理院居住的老年人平均年龄85岁,最老的是101岁,其中10%的老年人因年纪和疾病原因导致失能,他们可能达不到长期住院的要求,但又需要专业的医疗技术保障。像长庚这样“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选择。
民以食为天,“医”有保障,“食”又如何服务呢?记者看到,在厦门长庚医院护理院,老年人一日三餐可随时选择“想吃什么”,不需每月提前预订套餐。医院中医科专家还会每周定期查房,了解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并给予饮食指导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陈香兰还特别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老年人的用药专人管理。“很多老年人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吃的药会不会‘相克’?家属带来的药膳食补,会不会影响药物发挥?我们会通过系统仔细核准辨别相关药品,守好老年人‘健康关’。”
护航“夕阳红”
完善服务更贴心
“今年6月我过78岁生日,陈主任还带着护士们给我唱了生日歌,送了长寿面和蛋糕,我很高兴。”李文梅说。在她的房间,不仅有电视柜、沙发、茶几,窗台边还有几盆花开得正艳,她很享受养花的过程。她的老伴则喜爱下象棋,每两天都要“出去杀一盘”。
“我们注重老人的身心健康,积极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陈香兰介绍,护理院环境宽敞、功能多元,可充分满足老人娱乐活动需求。每逢节日,他们还会邀请小朋友到这里开展汇演,让老人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欢乐”。
陈香兰透露,近两年来护理院还针对居家养老群体推出“喘息服务”,即“短托养老”,使更多老年人得到专业的照顾,也让原本的照护者有“喘息”之机。“不限天数,不限节假日,只要有家属出行、保姆请假等临时状况,都可以将老年人交由我们专业托养。”
此外,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照护需求,总投资约3.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厦门长庚养生护理院(厦门长庚养生文化村)于2022年开工,今年9月4日顺利封顶,预计2025年底竣工,提供床位420张。未来,更多老年人可到长庚感受集养生、休闲、娱乐、保健、医疗于一体的全方位照护服务。
厦门长庚医院护理院主任陈香兰:
“医”心护航 使养老更有“医”靠
|
厦门长庚医院护理院主任陈香兰。记者 陈理杰 摄 |
|
晨报记者 马丽
自从入住了厦门长庚医院护理院,市民李文梅(化名)终于能踏踏实实地睡觉了。“我今年78岁,老伴81岁,儿子和儿媳年纪也大了。” 李文梅告诉记者,老伴自从2022年意外跌倒后,她一个人根本照顾不了,“感觉儿子也快扛不住了,这才住进了长庚护理院。”
让李文梅没想到的是,她和老伴这一住,就不想回家了。“有病治病,无病养老,打桥牌、唱歌、聊天等随时都能约到人。” 李文梅认为,“住在这里,夕阳无限好。”
“老有所养,是许多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国事’。作为一家情系两岸民众健康的三甲综合医院,厦门长庚在持续融合两岸特色诊疗技术的同时,不断助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满足民众对‘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向往。”厦门长庚医院护理院主任陈香兰表示,将竭尽所能带领团队提供优质服务,使养老更有“医”靠,让“夕阳”更美。
深耕临床36载
矢志不渝守初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兰因在严酷的环境中坚持绽放,而寓意着坚韧和毅力。人如其名,自从1988年进入高雄长庚医院以来,陈香兰多年如一日坚守初心,将自己的爱洒满高龄友善照护、安宁疗护、失智症及长期照护等临床照护一线。由于患者好评如潮,她在台湾赢得无数荣誉,还常穿梭在台湾美和科技大学、辅英科技大学、长庚科技大学等高校医学讲堂里,教授学生相关专业知识。2019年,陈香兰跨越海峡“转战”厦门长庚医院护理院。
陈香兰向记者表示,台湾早在1998年就建立“整合型”养老服务网络,并聚焦失能者及其家庭先后启动“长照十年计划1.0”“368照顾服务计划”“长照十年计划2.0”等医养服务模式,让需要受长期照顾者都可获得稳稳的“医”靠。“我熟悉台湾‘医、护、药、康、养’全方位医养结合服务,如今也乐于将其奉献给大陆民众。”陈香兰坚信,以“医”为纽带,厦门长庚还会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浇灌出两岸医疗融合发展的“常青树”。
健康有“医”靠
老人生活更放心
医养结合,“医”是根本。没有“医”靠,环境设施再好的养老院,都不会让老年人和子女安心。记者采访陈香兰当日,走进厦门长庚医院住院大楼8楼的护理院,第一印象就是干净与整洁。而这里老人居住的房间,无论是床头还是卫生间,都醒目配置着专业医疗呼叫设备和紧急呼叫装置。
“老年人突发冠心病,若没有及时抢救,很可能危及生命。但在这里,医生护士24小时值班,可真正实现院内‘护理床’和‘治疗床’无缝衔接,充分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陈香兰说,目前在护理院居住的老年人平均年龄85岁,最老的是101岁,其中10%的老年人因年纪和疾病原因导致失能,他们可能达不到长期住院的要求,但又需要专业的医疗技术保障。像长庚这样“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选择。
民以食为天,“医”有保障,“食”又如何服务呢?记者看到,在厦门长庚医院护理院,老年人一日三餐可随时选择“想吃什么”,不需每月提前预订套餐。医院中医科专家还会每周定期查房,了解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并给予饮食指导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陈香兰还特别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老年人的用药专人管理。“很多老年人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吃的药会不会‘相克’?家属带来的药膳食补,会不会影响药物发挥?我们会通过系统仔细核准辨别相关药品,守好老年人‘健康关’。”
护航“夕阳红”
完善服务更贴心
“今年6月我过78岁生日,陈主任还带着护士们给我唱了生日歌,送了长寿面和蛋糕,我很高兴。”李文梅说。在她的房间,不仅有电视柜、沙发、茶几,窗台边还有几盆花开得正艳,她很享受养花的过程。她的老伴则喜爱下象棋,每两天都要“出去杀一盘”。
“我们注重老人的身心健康,积极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陈香兰介绍,护理院环境宽敞、功能多元,可充分满足老人娱乐活动需求。每逢节日,他们还会邀请小朋友到这里开展汇演,让老人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欢乐”。
陈香兰透露,近两年来护理院还针对居家养老群体推出“喘息服务”,即“短托养老”,使更多老年人得到专业的照顾,也让原本的照护者有“喘息”之机。“不限天数,不限节假日,只要有家属出行、保姆请假等临时状况,都可以将老年人交由我们专业托养。”
此外,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照护需求,总投资约3.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厦门长庚养生护理院(厦门长庚养生文化村)于2022年开工,今年9月4日顺利封顶,预计2025年底竣工,提供床位420张。未来,更多老年人可到长庚感受集养生、休闲、娱乐、保健、医疗于一体的全方位照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