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部负责人洪雪辉: |
“医”路笃行 临床科研“双肩挑” |
|
|
2024年10月08日·海西晨报·
第A09版
·
健康新闻
|
洪雪辉(前)在实验室里忙碌工作。 记者 陈理杰 摄 |
|
晨报记者 黄伊娜 通讯员 石青青
25岁拿到博士学位,30岁出头已是厦大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部负责人、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洪雪辉身上有很多标签,但他最看重的始终还是医者的身份。
多年来,洪雪辉“医”路笃行,临床科研“双肩挑”,成绩斐然,好评不断。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
年轻有为 25岁获博士学位
“小学二年级时我立志要当一名医生。”洪雪辉说,幼年时奶奶因病去世,引发了他对生命的懵懂思考。长大后,对医学奥秘的好奇,驱使他报考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在校园里,洪雪辉是不折不扣的“学霸”,考试成绩年级第一是“家常便饭”。大四到医院实习,他除了在轮转的科室干活,一有时间就跟着急诊科“师兄”出诊、值班,锻炼应急处置和综合诊断能力。后来,根据学校培养计划,他前往美国罗格斯大学新泽西肿瘤研究所学习,25岁便拿到了博士学位。2015年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在美国行医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福建,加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为父老乡亲服务。
尽己所能 追求治疗“最优解”
在洪雪辉看来,要做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最重要的是“对患者负责”。为此,自从开始主刀手术,他就养成了给自己录手术视频的习惯,术后回看、复盘,争取不断进步,找到治疗“最优解”。他希望,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能为患者带来有效的帮助。
有一次,洪雪辉值急诊夜班,接诊了一名腹痛反复发作已持续一周的患者,此前她辗转多家医院没查出异常。现场排除了患者得急腹症的可能,其生命体征也很平稳,洪雪辉本可让她先回家观察,天亮后再到门诊做进一步检查。但看着她被疼痛折磨,洪雪辉放弃了这个念头,耐心分析病例资料和影像报告。
将各种可能一一排除后,洪雪辉判断,患者的疼痛是由间位结肠引起的。间位结肠是一种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患者还患有脂肪肝,肝脏体积增大,肠道蠕动时易受肝脏和膈肌的挤压,导致痉挛、引起疼痛。洪雪辉使用药物帮助患者缓解肠道痉挛,并指导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减轻脂肪肝,并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在洪雪辉帮助下,患者疼痛很快得到缓解,也终于找到后续治疗方向。“只要实实在在地帮到患者,我就很开心。”洪雪辉说道。
追根溯源 潜心医疗科研
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洪雪辉也负责厦门大学医学院胃肠肿瘤研究所的科研管理工作。今年8月,他开始担任厦大中山医院科研部负责人。
洪雪辉始终坚信科研与临床是相辅相成的,“要用科研思维指导临床,基于临床开展科研”。在厦大中山的9年,洪雪辉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开展科研,主持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发的小分子药物获2项发明专利,另有3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
胃肠道肿瘤代谢调控与免疫治疗是多年来洪雪辉与科研团队们一起主攻的方向。目前,他的团队正在探究部分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出现化疗耐药的机制原理,建立新的干预手段。“我们在研究是否能够通过增加某种小分子抑制剂,解决嘧啶代谢类抗肿瘤药物的耐药问题。如果这方面的研究能应用到临床,就能解决一小部分胃癌患者术后耐药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价值的。”洪雪辉说,“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是医生的最大追求,医院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愿竭尽所能,带领团队努力为医学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部负责人洪雪辉:
“医”路笃行 临床科研“双肩挑”
|
洪雪辉(前)在实验室里忙碌工作。 记者 陈理杰 摄 |
|
晨报记者 黄伊娜 通讯员 石青青
25岁拿到博士学位,30岁出头已是厦大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部负责人、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洪雪辉身上有很多标签,但他最看重的始终还是医者的身份。
多年来,洪雪辉“医”路笃行,临床科研“双肩挑”,成绩斐然,好评不断。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
年轻有为 25岁获博士学位
“小学二年级时我立志要当一名医生。”洪雪辉说,幼年时奶奶因病去世,引发了他对生命的懵懂思考。长大后,对医学奥秘的好奇,驱使他报考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在校园里,洪雪辉是不折不扣的“学霸”,考试成绩年级第一是“家常便饭”。大四到医院实习,他除了在轮转的科室干活,一有时间就跟着急诊科“师兄”出诊、值班,锻炼应急处置和综合诊断能力。后来,根据学校培养计划,他前往美国罗格斯大学新泽西肿瘤研究所学习,25岁便拿到了博士学位。2015年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在美国行医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福建,加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为父老乡亲服务。
尽己所能 追求治疗“最优解”
在洪雪辉看来,要做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最重要的是“对患者负责”。为此,自从开始主刀手术,他就养成了给自己录手术视频的习惯,术后回看、复盘,争取不断进步,找到治疗“最优解”。他希望,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能为患者带来有效的帮助。
有一次,洪雪辉值急诊夜班,接诊了一名腹痛反复发作已持续一周的患者,此前她辗转多家医院没查出异常。现场排除了患者得急腹症的可能,其生命体征也很平稳,洪雪辉本可让她先回家观察,天亮后再到门诊做进一步检查。但看着她被疼痛折磨,洪雪辉放弃了这个念头,耐心分析病例资料和影像报告。
将各种可能一一排除后,洪雪辉判断,患者的疼痛是由间位结肠引起的。间位结肠是一种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患者还患有脂肪肝,肝脏体积增大,肠道蠕动时易受肝脏和膈肌的挤压,导致痉挛、引起疼痛。洪雪辉使用药物帮助患者缓解肠道痉挛,并指导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减轻脂肪肝,并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在洪雪辉帮助下,患者疼痛很快得到缓解,也终于找到后续治疗方向。“只要实实在在地帮到患者,我就很开心。”洪雪辉说道。
追根溯源 潜心医疗科研
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洪雪辉也负责厦门大学医学院胃肠肿瘤研究所的科研管理工作。今年8月,他开始担任厦大中山医院科研部负责人。
洪雪辉始终坚信科研与临床是相辅相成的,“要用科研思维指导临床,基于临床开展科研”。在厦大中山的9年,洪雪辉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开展科研,主持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发的小分子药物获2项发明专利,另有3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
胃肠道肿瘤代谢调控与免疫治疗是多年来洪雪辉与科研团队们一起主攻的方向。目前,他的团队正在探究部分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出现化疗耐药的机制原理,建立新的干预手段。“我们在研究是否能够通过增加某种小分子抑制剂,解决嘧啶代谢类抗肿瘤药物的耐药问题。如果这方面的研究能应用到临床,就能解决一小部分胃癌患者术后耐药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价值的。”洪雪辉说,“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是医生的最大追求,医院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愿竭尽所能,带领团队努力为医学事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