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七病区主任、主任医师郑一雄: |
用心“医”心 点亮患者心里的光 |
|
|
2024年10月30日·海西晨报·
第A07版
·
名医周刊
|
郑一雄 |
|
晨报记者 马丽 通讯员 陈达捷
常言道:“身病易治,心病难医。”对心理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心理精神疾病犹如“精神深潭”,导致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个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病耻感”也往往使他们讳疾忌医,旁人的揣测和议论更是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七病区主任、主任医师郑一雄,作为引导此类患者游出“精神深潭”的一位领航者,或以专业知识在一次次精神治愈之旅中,拨开困扰患者心灵的迷雾;或用敏锐的洞察力,在蛛丝马迹中寻找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并防患于未然;或用无尽的耐心与患者交谈,从而找到病因突破口……
躬耕杏林二十载,郑一雄始终坚信“心理精神疾病可治、可控、可康复”,陪伴了众多罹患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病症的患者在黑暗中找寻“生门”,帮助他们重回美好的“心”世界。
角色共情
探寻心理疾病根源
国家级“白求恩式好医生”、省级“抗疫最美家庭”、健康厦门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厦门市健康卫生先进个人、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厦门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医”路走来,郑一雄获得荣誉不计其数。然而,他走上临床心理医生之路,其实是无心插柳的“安排”。
1998年,郑一雄考入福建医科大学。5年学业期满,他进入厦门市福利中心下属社区医院,开启从医之路。为了更长远的职业规划,郑一雄投身新一轮执业选择,没想到会被随机分配至厦门市仙岳医院。“我刚进病房或门诊时,都是壮着胆子工作,很担心患者突然冲动,掐、打、抓、咬医护人员。”郑一雄说,影视作品留下的刻板印象,险些吓退了他的从医热情。
守着医者初心,郑一雄坚持下来了。渐渐地,他发现,那些饱受精神困扰的患者,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尤其是当他以“角色共情”的姿态走近患者时,还在他们身上发现了很多“可爱之处”。基于此,他也逐渐摸索出了与患者相处的“秘籍”。“在深入的互动中挖掘病因,从而找到诊疗要点,往往事半功倍。”郑一雄认为,只有努力找到打开患者心扉的最佳“钥匙”,探寻心理疾病根源,才能有的放矢,给予他们更好的治疗效果。
就这样,郑一雄为自己打开了精神科世界的大门,并在这一领域一干就是20年。“把患者从‘深潭’中带出来,很有职业成就感,他们的涅槃重生,也滋养我不断成长。可以说,这是用生命影响生命,互相成就。”说这话时,郑一雄眼睛里明显闪烁着沉着和自信的光芒。
因人施治
成为患者坚实“医”靠
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患病时会使人出现烦躁不安、丧失生活兴趣、行为反常、睡眠障碍等,严重时导致患者产生“极端想法”。众多临床案例亦表明,这些病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虽然心理精神疾病未必能百分之百痊愈,但若早期发现、精准治疗,他们也可以与普通人一样工作生活。”郑一雄说。
郑一雄目睹了太多患者及其家庭因病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因此在接诊治疗时,短则15分钟,长至1小时有余,从不“万人一方”,而是因人施治,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并努力消除患者或其家属担忧的药物依赖。有时,他还特意营造环境,和患者及其家属一起面对面“聊天”,以点亮患者心里的光。
不过,郑一雄也曾为“明明改善了不少,为什么他刚准备好去工作,又被‘打回原形’”等类似的质疑声感到沮丧。究其原因,心理精神疾病的病因往往联动复杂的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即便患者通过专业救治获得一定程度的有效改善,也可能由于外因再次导致病症复发。因此,郑一雄在日常治疗基础上,还会为患者提供恢复社交、生活、康复功能等多方施治,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交活动,助力他们重拾回归社会的自信心。而让患者家属一起参与到治疗中来,也是郑一雄从业以来的习惯,旨为全方位消除患者病因,做好他们最坚实的“医”靠。
热心公益
深入基层开展宣教
通过精湛的临床技术和“有温度”的医疗服务,郑一雄收获了不少患者发自内心的感谢,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好医生。因此,他的门诊时常有从漳州、泉州,甚至江西、广东等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然而,郑一雄的影响力绝非局限于个体治疗。作为厦门市仙岳医院第十一党支部书记,他除了以党员的先进性引领科室在医护、心理治疗、职业康复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创建“红心引领匠心,照亮归家之路”支部党建品牌,还满腔热忱地参加医院创办的“精小卫”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地,开展义诊、公益讲座、心理健康快车、天使心“晴”服务等精神卫生知识宣教服务,帮助市民筑起保护心理健康的“铜墙铁壁”。
不仅如此,作为福建省心理危机干预二队成员,自2009年以来,郑一雄还积极参与厦门市各类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相关群众开展心理疏导或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成效显著。
“或许我无法触及所有患者的‘苦难深渊’,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去帮助一些人。” 郑一雄说这话时,他的目光穿透窗棂,投入在宁静而绚烂的秋色之中,仿佛“医路”艰辛与挑战都已被岁月抚平,唯余心中那份不灭的信念。
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七病区主任、主任医师郑一雄:
用心“医”心 点亮患者心里的光
|
郑一雄 |
|
晨报记者 马丽 通讯员 陈达捷
常言道:“身病易治,心病难医。”对心理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心理精神疾病犹如“精神深潭”,导致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个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病耻感”也往往使他们讳疾忌医,旁人的揣测和议论更是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七病区主任、主任医师郑一雄,作为引导此类患者游出“精神深潭”的一位领航者,或以专业知识在一次次精神治愈之旅中,拨开困扰患者心灵的迷雾;或用敏锐的洞察力,在蛛丝马迹中寻找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并防患于未然;或用无尽的耐心与患者交谈,从而找到病因突破口……
躬耕杏林二十载,郑一雄始终坚信“心理精神疾病可治、可控、可康复”,陪伴了众多罹患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病症的患者在黑暗中找寻“生门”,帮助他们重回美好的“心”世界。
角色共情
探寻心理疾病根源
国家级“白求恩式好医生”、省级“抗疫最美家庭”、健康厦门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厦门市健康卫生先进个人、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厦门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医”路走来,郑一雄获得荣誉不计其数。然而,他走上临床心理医生之路,其实是无心插柳的“安排”。
1998年,郑一雄考入福建医科大学。5年学业期满,他进入厦门市福利中心下属社区医院,开启从医之路。为了更长远的职业规划,郑一雄投身新一轮执业选择,没想到会被随机分配至厦门市仙岳医院。“我刚进病房或门诊时,都是壮着胆子工作,很担心患者突然冲动,掐、打、抓、咬医护人员。”郑一雄说,影视作品留下的刻板印象,险些吓退了他的从医热情。
守着医者初心,郑一雄坚持下来了。渐渐地,他发现,那些饱受精神困扰的患者,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尤其是当他以“角色共情”的姿态走近患者时,还在他们身上发现了很多“可爱之处”。基于此,他也逐渐摸索出了与患者相处的“秘籍”。“在深入的互动中挖掘病因,从而找到诊疗要点,往往事半功倍。”郑一雄认为,只有努力找到打开患者心扉的最佳“钥匙”,探寻心理疾病根源,才能有的放矢,给予他们更好的治疗效果。
就这样,郑一雄为自己打开了精神科世界的大门,并在这一领域一干就是20年。“把患者从‘深潭’中带出来,很有职业成就感,他们的涅槃重生,也滋养我不断成长。可以说,这是用生命影响生命,互相成就。”说这话时,郑一雄眼睛里明显闪烁着沉着和自信的光芒。
因人施治
成为患者坚实“医”靠
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患病时会使人出现烦躁不安、丧失生活兴趣、行为反常、睡眠障碍等,严重时导致患者产生“极端想法”。众多临床案例亦表明,这些病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虽然心理精神疾病未必能百分之百痊愈,但若早期发现、精准治疗,他们也可以与普通人一样工作生活。”郑一雄说。
郑一雄目睹了太多患者及其家庭因病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因此在接诊治疗时,短则15分钟,长至1小时有余,从不“万人一方”,而是因人施治,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并努力消除患者或其家属担忧的药物依赖。有时,他还特意营造环境,和患者及其家属一起面对面“聊天”,以点亮患者心里的光。
不过,郑一雄也曾为“明明改善了不少,为什么他刚准备好去工作,又被‘打回原形’”等类似的质疑声感到沮丧。究其原因,心理精神疾病的病因往往联动复杂的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即便患者通过专业救治获得一定程度的有效改善,也可能由于外因再次导致病症复发。因此,郑一雄在日常治疗基础上,还会为患者提供恢复社交、生活、康复功能等多方施治,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交活动,助力他们重拾回归社会的自信心。而让患者家属一起参与到治疗中来,也是郑一雄从业以来的习惯,旨为全方位消除患者病因,做好他们最坚实的“医”靠。
热心公益
深入基层开展宣教
通过精湛的临床技术和“有温度”的医疗服务,郑一雄收获了不少患者发自内心的感谢,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好医生。因此,他的门诊时常有从漳州、泉州,甚至江西、广东等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然而,郑一雄的影响力绝非局限于个体治疗。作为厦门市仙岳医院第十一党支部书记,他除了以党员的先进性引领科室在医护、心理治疗、职业康复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创建“红心引领匠心,照亮归家之路”支部党建品牌,还满腔热忱地参加医院创办的“精小卫”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地,开展义诊、公益讲座、心理健康快车、天使心“晴”服务等精神卫生知识宣教服务,帮助市民筑起保护心理健康的“铜墙铁壁”。
不仅如此,作为福建省心理危机干预二队成员,自2009年以来,郑一雄还积极参与厦门市各类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相关群众开展心理疏导或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成效显著。
“或许我无法触及所有患者的‘苦难深渊’,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去帮助一些人。” 郑一雄说这话时,他的目光穿透窗棂,投入在宁静而绚烂的秋色之中,仿佛“医路”艰辛与挑战都已被岁月抚平,唯余心中那份不灭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