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41亿美元到1348.67亿美元 |
厦门外贸进出口实现跨越式发展,1980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17.3% |
|
·A4-A5·
晨报记者 杨清白 通讯员 孙宇杰
75年前的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闽南,渡海作战,将五星红旗插上厦门岛,厦门解放。从此,厦门迎来新时代的曙光。
75年来,厦门在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上交出的精彩答卷,令世人瞩目。仅在外贸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3%,跻身中国贸易十强城市。可以说,厦门外贸腾飞的历程,是中国外贸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主要出口茶叶和干鲜果
回望75年前的厦门外贸,94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简称“南下服务团”)队员顾惠钧仍记忆犹新,他说:“1949年10月下旬,我和一名战友去接管厦门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接管后的商检机构共有3名工作人员,我负责干鲜果检验和茶叶取样,另外两人,一人负责申报、发证和统计,一人负责茶叶检验。单单我们三人,就足以应付日常的进出口商检工作。”
顾惠钧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厦门进口几乎空白,出口的主要是茶叶和干鲜果,品种及数量非常少,每周最多1到2条木帆船,每条船载货才50吨、100吨;而进口的则是厦门市场急需的物资,如汽油、柴油、西药、化肥、汽车零件等物品。”
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般贸易占比七成
“1978年,厦门的进出口总额只有0.82亿美元。”厦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厦门辟为经济特区起,经过40多年发展,特别是搭乘‘入世快车’以后,厦门外贸进出口迅猛增长,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41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1348.67亿美元,年均增长17.3%,实现了不起的跨越。”
在权威人士看来,这个发展阶段是这样划分的:1980年—1990年为起步阶段,贸易规模小,但增长快,年均增长23.3%;1991年—200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进出口总值快速增长,年均增长21.6%,200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0.49亿美元;2001年—2011年为跨越发展阶段,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连翻两番多,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20.3%,2010年全市进出口总值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达到570.36亿美元;2012年—2023年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至七成以上,内资企业成了进出口的中坚力量。从总量看,2023年,厦门市进出口总值9470.44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省比重48%,在15个副省级城市稳居第四,从增速看,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
积极参加广交会
“厦门制造”走向全球
“厦门外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的助力,广交会不仅是广大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渠道,更是厦门外贸企业重要的获客渠道。”记者采访时发现,年出口额2亿多美元的厦门金华南集团、年出口额6000多万美元的厦门立方艺品公司等参展企业,每年一半的订单均来自广交会上的境外采购商。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厦门市商务局精心统筹、高效推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助力厦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据介绍,第136届广交会,厦门派出强大的交易团参展,参展企业达700家次,参展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厦门企业各类展位总数达1861个,其中品牌展位数达365个,涉及家用电器、电子消费品、建筑装饰材料、医疗保健品及医疗器械、礼品与赠品、工艺陶瓷、箱包、鞋、运动服及休闲服等多个类别。
记者了解到,“厦门制造”已销往23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格局。
品牌出海
不少厦企成了“领路人”
创建外贸自主品牌特色培育机制,正是厦门市商务局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外贸竞争力的积极实践。早在2021年,厦门便出台《厦门市商务局外贸自主品牌培育三年(2021—2023)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本地外贸自主品牌企业精准培育,加快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目前已认定外贸自主品牌企业111家,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选。
从“厦门制造”出海向“厦门品牌”出海升级,既加速了外贸转型,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增强了制造业的信心。随着越来越多厦门企业扬帆出海,不少企业成了走出去的“领路人”,厦门金龙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厦门金旅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据厦门金旅客车海外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智明介绍:“我们的团队根据实地调研数据,联合国内优质的三电系统供应商一起‘组团出海’,当前导入埃塞俄比亚的商用车充电设施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国标也成了埃塞俄比亚商用车的招标标准。2023年,金旅客车全年营业收入53.41亿元,同比增长1.11%。海外销售额32.48亿元,同比增长52.44%,再创历史最佳,出口销量位居国内客车行业第二名。”
服贸规模不断扩大
去年首超千亿
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厦门市拥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形成“一试点”“一示范”“多基地”的服务贸易开放平台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厦门市服务贸易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1010.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长21.7%,高出全国增幅11.7个百分点;全年有3个案例入选“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2023年12月,商务部公布2022年度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申请城市综合评价结果,厦门在全国37个示范城市中位列第八。2023年1月至12月,我市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352.7亿元,同比增长51.2%。
外贸主体多元化
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厦门对外贸易由主要依赖于少数国有企业和传统的货物贸易方式,向外贸主体多元化、贸易方式多样化转变。
在外贸主体方面,随着外贸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外贸领域的重要力量,呈现“民营、外资、国有”企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2023年,厦门市进出口企业达36948家,比上年增加350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民营企业进出口4316.2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45.6%。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助厦门外贸腾飞
“厦门外贸的腾飞,既有体制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又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厦门市商务局相关人士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张性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是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自贸片区充分发挥“自贸+”“改革+”的制度创新,探索贸易便利化新路径。2023年,保税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出口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全省总值的88.7%。二是推动传统外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厦门引进京东等龙头平台,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带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群迅速发展。商务部发布的2023年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考核评估结果中,中国(厦门)跨境电商综试区评估结果为“成效明显”,在全国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中综合排名位列第一档,是福建省唯一获评第一档的综试区。2023年,厦门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达到236.70亿元,同比增长65%。
今年2月,厦门首单地方牌照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油加注业务顺利落地,见证我市又朝“逐梦深蓝”迈出关键一步。
为支持推进保税维修试点,在厦门市商务局、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共同努力下, 今年10月,厦门企业——贝莱胜电子(厦门)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开展“全球保税维修业务”试点,厦门也成为全国首批自贸片区内企业获批开展“全球保税维修业务”的城市。
据介绍,厦门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建设。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交通运输方面,厦门市主动服务“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建设陆路运输通道,率先开行中欧(厦门)班列,目前稳定开行中欧、中亚、中俄三条国际货运干线,主要通达12个国家和34个城市,累计发运1321列,进出口货值329.35亿元。
税收优惠方面,厦门实施货物港务费、引航费降费优惠政策。2023年,厦门口岸自RCEP成员国享惠进口193.73亿元,税款减让24.73亿元。
2023年,厦门海关开展“千企享惠”等活动,为重点项目定制“一揽子”解决方案,累计减免退税52.67亿元。
推进转型升级
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
75年来,厦门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窗口和标杆,以一系列先行先试的举措,率先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实现了从区域性市场逐步拓展至全球市场的历史性跨越。而今,按照《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厦门将持续推进贸易转型升级,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贸易枢纽功能,打造贸易自由便利、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同步发展,具有较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的新型国际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