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公安局海沧派出所社区民警方志红为辖区百姓布下反诈“固若金汤阵” |
383天“零警情”防诈有“硬招” |
|
|
2024年11月12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城市读本
|
|
方志红耐心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 |
|
|
|
方志红与群众话家常,收获群众信任。 |
|
诈骗犯罪无孔不入,就像看不见的藤蔓,侵入百姓的工作和生活。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手段不断翻新,被害人众多,财产损失巨大,占刑事案件的比例逐年升高。反诈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已经成为社区民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尽管诈骗如此顽固,但海沧区青礁村为了实现“天下无骗”的理想一直在努力。从2023年10月25日至今,青礁村已经保持383天诈骗“零警情”的纪录,守住了百姓的钱袋子。这背后就有海沧派出所社区民警方志红的付出,他为辖区百姓布下了反诈“固若金汤阵”。
近日,记者采访了方志红,他透露了“零警情”的终极密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晨报记者 张玲玲
天时 借力使力 用高科技辅助反诈
2019年,方志红从陆军转业到海沧派出所,成了青礁村的社区民警。他一直铭记着警校教官的嘱咐:“真心真意替百姓着想,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5年的社区民警经历,让他从社区的“门外汉”变为群众的“家里人”。特别是在反诈工作上,他倾注了很多心血。
“要想居民不上当,主动预防是关键。”方志红说,为了使反诈工作前移,提升百姓的主动预防能力,从公安部到省市各级公安机关都在创新研发预警平台,利用先进的技术侦测诈骗信息。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系统会根据情况严重性,向当地公安机关预警,以阻止诈骗行为。
方志红依托这些高科技技术,就像开了“外挂”一样。他每天“警务通”不离手,会按照上级推送的指令开展面对面的宣防,第一时间完成每条“派单”。他说,这些指令帮他筛查出了潜在的被骗对象,让他的反诈更精准。他还巧用“国家反诈中心”App、一警一码、“e治理”等应用平台,及时消灭诈骗“小火苗”。
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方志红接到了一条指令:一名公司职员疑似点击了诈骗网站。随后,记者跟着方志红赶到海沧区一家大型企业。宣防对象是一名年轻的小姑娘,见到警察有些拘谨。方志红让女孩别紧张,他只是来聊聊天。经过询问得知,女孩为了考取AI相关证书,登录了一个疑似境外网站。女孩拿着手机给方志红仔细讲解登录网站的过程。“来,拿出手机,我帮你清理一下浏览器。”方志红一边清理手机信息,一边给女孩讲解骗子的套路,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女孩听得入迷。方志红语速很快,但很有耐心,不厌其烦地列举各种诈骗案例,给女孩“一对一”授课了将近1个小时。临走时,他让女孩加了他的微信,后续还要跟踪了解情况,确保女孩不会成为骗子的目标,还叮嘱女孩向同事们多宣传学到的反诈知识。
方志红说,基层民警要会用、善用上级部门予以的反诈资源,用科技为反诈赋能,这就是“天时”。
地利 由点及面 精准定位扩大宣传范围
反诈宣防工作是基础工作的“晴雨表”。
青礁村是海沧区最典型的城中村之一,与漳州交界,人口跨市流动性大,给反诈工作带来了难度。青礁村常住人口有近万人,且宗族关系紧密,方志红充分利用这些区域优势,找准宗族族长、房东、老板、校长等这些精准点位,由点及面扩大宣传范围,形成“地利”。
方志红发现,“大水漫灌式”的宣传效果不佳,群众大多当成“耳旁风”。为此,他为辖区百姓做了反诈“人群画像”,找出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和年轻人手机活跃度高这两个重点因素,根据群众上班时间、从事行业“量身定制”不同的反诈方式:针对群众白天上班的情况,错时工作,送教上门;组织退休老人等志愿者定期在社区开展反诈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以村治保会、护村队为主体的青礁平安七社联盟作用,织密守望互助的防骗网络;针对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依托企业联盟建立企业反诈群,开展线上反诈宣传;在不影响企业经营的情况下,他还充分利用午休时间开展“插播式”宣传。
总之,无论是出警路过还是入户走访,方志红见人就“讲一波”反诈,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筑牢反诈宣防的“第一哨所”。他说:“常唠叨百姓才能记得牢。”
人和 不怕麻烦 从小帮忙中收获信任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方志红又接到一通电话,打电话的是辖区内的一位居民。居民称,公共设施用了他家的电,请方志红帮忙解决电费问题。方志红马上答应了这个求助,承诺会帮忙联系公共设施归属单位予以解决。方志红说,日常工作中时常会接到各种各样的“非警务类”求助,他都会尽量帮忙解决。因为这是与辖区群众建立联系和信任的关键,也是反诈最关键的“人和”。
“不怕麻烦,解决麻烦”是方志红的标签,也是他对百姓的承诺,而百姓对他的信任就是建立在一件件小事上的。他把自己的警民联系卡贴在村里各个路口和小商店门口,就是方便群众联系他。他说,当群众有事第一时间想起他、找他帮忙,他才算真正走进了百姓心里。他曾经用5个多小时耐心劝阻一位全职妈妈谨防投资理财诈骗,也曾“三顾茅庐”防止退休老人被假客服诈骗。
有了百姓的信任,他成了群众的“自家人”,说话也更有威望和认同感。对于他的反诈宣传,群众愿意听,接受度高。他还时常“老话新说”,创新开展“大道公反诈小铺”“反诈平安米”“反诈平安水”“反诈大篷车”等系列宣防活动,让反诈保持“新鲜度”。
方志红通过天时、地利、人和为辖区百姓搭建了反诈“固若金汤阵”,实现了383天诈骗“零警情”,坚定地守护着百姓的钱袋子。
本版图片 记者 唐光峰 摄
厦门市公安局海沧派出所社区民警方志红为辖区百姓布下反诈“固若金汤阵”
383天“零警情”防诈有“硬招”
|
|
方志红耐心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 |
|
|
|
方志红与群众话家常,收获群众信任。 |
|
诈骗犯罪无孔不入,就像看不见的藤蔓,侵入百姓的工作和生活。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手段不断翻新,被害人众多,财产损失巨大,占刑事案件的比例逐年升高。反诈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已经成为社区民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尽管诈骗如此顽固,但海沧区青礁村为了实现“天下无骗”的理想一直在努力。从2023年10月25日至今,青礁村已经保持383天诈骗“零警情”的纪录,守住了百姓的钱袋子。这背后就有海沧派出所社区民警方志红的付出,他为辖区百姓布下了反诈“固若金汤阵”。
近日,记者采访了方志红,他透露了“零警情”的终极密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晨报记者 张玲玲
天时 借力使力 用高科技辅助反诈
2019年,方志红从陆军转业到海沧派出所,成了青礁村的社区民警。他一直铭记着警校教官的嘱咐:“真心真意替百姓着想,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5年的社区民警经历,让他从社区的“门外汉”变为群众的“家里人”。特别是在反诈工作上,他倾注了很多心血。
“要想居民不上当,主动预防是关键。”方志红说,为了使反诈工作前移,提升百姓的主动预防能力,从公安部到省市各级公安机关都在创新研发预警平台,利用先进的技术侦测诈骗信息。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系统会根据情况严重性,向当地公安机关预警,以阻止诈骗行为。
方志红依托这些高科技技术,就像开了“外挂”一样。他每天“警务通”不离手,会按照上级推送的指令开展面对面的宣防,第一时间完成每条“派单”。他说,这些指令帮他筛查出了潜在的被骗对象,让他的反诈更精准。他还巧用“国家反诈中心”App、一警一码、“e治理”等应用平台,及时消灭诈骗“小火苗”。
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方志红接到了一条指令:一名公司职员疑似点击了诈骗网站。随后,记者跟着方志红赶到海沧区一家大型企业。宣防对象是一名年轻的小姑娘,见到警察有些拘谨。方志红让女孩别紧张,他只是来聊聊天。经过询问得知,女孩为了考取AI相关证书,登录了一个疑似境外网站。女孩拿着手机给方志红仔细讲解登录网站的过程。“来,拿出手机,我帮你清理一下浏览器。”方志红一边清理手机信息,一边给女孩讲解骗子的套路,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女孩听得入迷。方志红语速很快,但很有耐心,不厌其烦地列举各种诈骗案例,给女孩“一对一”授课了将近1个小时。临走时,他让女孩加了他的微信,后续还要跟踪了解情况,确保女孩不会成为骗子的目标,还叮嘱女孩向同事们多宣传学到的反诈知识。
方志红说,基层民警要会用、善用上级部门予以的反诈资源,用科技为反诈赋能,这就是“天时”。
地利 由点及面 精准定位扩大宣传范围
反诈宣防工作是基础工作的“晴雨表”。
青礁村是海沧区最典型的城中村之一,与漳州交界,人口跨市流动性大,给反诈工作带来了难度。青礁村常住人口有近万人,且宗族关系紧密,方志红充分利用这些区域优势,找准宗族族长、房东、老板、校长等这些精准点位,由点及面扩大宣传范围,形成“地利”。
方志红发现,“大水漫灌式”的宣传效果不佳,群众大多当成“耳旁风”。为此,他为辖区百姓做了反诈“人群画像”,找出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和年轻人手机活跃度高这两个重点因素,根据群众上班时间、从事行业“量身定制”不同的反诈方式:针对群众白天上班的情况,错时工作,送教上门;组织退休老人等志愿者定期在社区开展反诈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以村治保会、护村队为主体的青礁平安七社联盟作用,织密守望互助的防骗网络;针对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依托企业联盟建立企业反诈群,开展线上反诈宣传;在不影响企业经营的情况下,他还充分利用午休时间开展“插播式”宣传。
总之,无论是出警路过还是入户走访,方志红见人就“讲一波”反诈,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筑牢反诈宣防的“第一哨所”。他说:“常唠叨百姓才能记得牢。”
人和 不怕麻烦 从小帮忙中收获信任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方志红又接到一通电话,打电话的是辖区内的一位居民。居民称,公共设施用了他家的电,请方志红帮忙解决电费问题。方志红马上答应了这个求助,承诺会帮忙联系公共设施归属单位予以解决。方志红说,日常工作中时常会接到各种各样的“非警务类”求助,他都会尽量帮忙解决。因为这是与辖区群众建立联系和信任的关键,也是反诈最关键的“人和”。
“不怕麻烦,解决麻烦”是方志红的标签,也是他对百姓的承诺,而百姓对他的信任就是建立在一件件小事上的。他把自己的警民联系卡贴在村里各个路口和小商店门口,就是方便群众联系他。他说,当群众有事第一时间想起他、找他帮忙,他才算真正走进了百姓心里。他曾经用5个多小时耐心劝阻一位全职妈妈谨防投资理财诈骗,也曾“三顾茅庐”防止退休老人被假客服诈骗。
有了百姓的信任,他成了群众的“自家人”,说话也更有威望和认同感。对于他的反诈宣传,群众愿意听,接受度高。他还时常“老话新说”,创新开展“大道公反诈小铺”“反诈平安米”“反诈平安水”“反诈大篷车”等系列宣防活动,让反诈保持“新鲜度”。
方志红通过天时、地利、人和为辖区百姓搭建了反诈“固若金汤阵”,实现了383天诈骗“零警情”,坚定地守护着百姓的钱袋子。
本版图片 记者 唐光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