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籍知名作家蔡崇达携“金色故乡三部曲”来厦举办文学沙龙时表示 |
“厦门很早就对我特别好” |
|
|
2024年11月19日·海西晨报·
第A05版
·
城市读本
 |
蔡崇达来厦分享写作背后的故事。记者 叶子申 摄 |
|
晨报记者 叶子申
“闽南,我回来了!”刚刚过去的11月17日、18日,福建籍知名作家蔡崇达携“金色故乡三部曲”《皮囊》《命运》《草民》在厦门连轴转——他相继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华侨大学、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开展了三场文学沙龙。活动期间,蔡崇达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他创作背后的故事,谈他与厦门的渊源等。
呕心沥血创作“三部曲”
蔡崇达出生于1982年,老家是福建泉州晋江市东石镇。蔡崇达说,他从小就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孩子。“内心躁动得很激烈,但又说不出来。恍恍惚惚之后,就开始疯狂看书。”蔡崇达说,从那时起,他就借助一部部文学作品,“抵达内心的深处”。他很早就开始写作,后来进入媒体行业,作品曾获《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等。
29岁时,蔡崇达决定辞去工作,沉心写作。他形容,那时的写作是“呕吐式”的,他要把积压多年的情感倾泻而出。2014年,《皮囊》问世,将故乡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呈现在一个个温情而残酷的故事中。这部非虚构作品,打破了纯文学作品难出圈的困境,总销量逾600万册,获李敬泽、阿来、刘德华等人力荐。
此后几年,蔡崇达中断写作,参与过服装品牌的运营,后来又重新拿起笔。2022年,《命运》出版,以99岁“阿太”的一生,串联起小镇几代人的命运沉浮。《草民》则是他的全新中短篇小说集,于今年6月上市,通过七个短篇故事,展现了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普通人面对生活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如野草一般坚韧和不屈的品质。
“厦门有着开放的品格”
在“金色故乡三部曲”中,蔡崇达认为,故乡是非常重要、坚实的依靠,蕴藏着支撑人们走下去的能量。蔡崇达说,每一次要做重大决定时,他都会选择回到家乡泉州进行思考和抉择。
厦门也是蔡崇达十分关注的城市。“厦门很早就对我特别好。”蔡崇达说,大一那年他获得福建一个重要小说奖项,当时厦门大学老师就联系他,邀请他去开讲座,谈小说写作。他觉得,敢邀请大学生去讲座,体现了厦大的胸襟和气魄。由此,他也认为,“和厦大一样,厦门这座城市也有着包容的胸襟和开放的品格”。
2022年以来,由《皮囊》改编的同名话剧在全国巡展。“厦门的闽南大戏院得知后,也多次和主办方联系,希望将这部话剧引进到厦门来演出。”蔡崇达说,他觉得,厦门一直在努力推广闽南文化,这让他很感动。
福建籍知名作家蔡崇达携“金色故乡三部曲”来厦举办文学沙龙时表示
“厦门很早就对我特别好”
 |
蔡崇达来厦分享写作背后的故事。记者 叶子申 摄 |
|
晨报记者 叶子申
“闽南,我回来了!”刚刚过去的11月17日、18日,福建籍知名作家蔡崇达携“金色故乡三部曲”《皮囊》《命运》《草民》在厦门连轴转——他相继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华侨大学、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开展了三场文学沙龙。活动期间,蔡崇达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他创作背后的故事,谈他与厦门的渊源等。
呕心沥血创作“三部曲”
蔡崇达出生于1982年,老家是福建泉州晋江市东石镇。蔡崇达说,他从小就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孩子。“内心躁动得很激烈,但又说不出来。恍恍惚惚之后,就开始疯狂看书。”蔡崇达说,从那时起,他就借助一部部文学作品,“抵达内心的深处”。他很早就开始写作,后来进入媒体行业,作品曾获《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等。
29岁时,蔡崇达决定辞去工作,沉心写作。他形容,那时的写作是“呕吐式”的,他要把积压多年的情感倾泻而出。2014年,《皮囊》问世,将故乡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呈现在一个个温情而残酷的故事中。这部非虚构作品,打破了纯文学作品难出圈的困境,总销量逾600万册,获李敬泽、阿来、刘德华等人力荐。
此后几年,蔡崇达中断写作,参与过服装品牌的运营,后来又重新拿起笔。2022年,《命运》出版,以99岁“阿太”的一生,串联起小镇几代人的命运沉浮。《草民》则是他的全新中短篇小说集,于今年6月上市,通过七个短篇故事,展现了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普通人面对生活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如野草一般坚韧和不屈的品质。
“厦门有着开放的品格”
在“金色故乡三部曲”中,蔡崇达认为,故乡是非常重要、坚实的依靠,蕴藏着支撑人们走下去的能量。蔡崇达说,每一次要做重大决定时,他都会选择回到家乡泉州进行思考和抉择。
厦门也是蔡崇达十分关注的城市。“厦门很早就对我特别好。”蔡崇达说,大一那年他获得福建一个重要小说奖项,当时厦门大学老师就联系他,邀请他去开讲座,谈小说写作。他觉得,敢邀请大学生去讲座,体现了厦大的胸襟和气魄。由此,他也认为,“和厦大一样,厦门这座城市也有着包容的胸襟和开放的品格”。
2022年以来,由《皮囊》改编的同名话剧在全国巡展。“厦门的闽南大戏院得知后,也多次和主办方联系,希望将这部话剧引进到厦门来演出。”蔡崇达说,他觉得,厦门一直在努力推广闽南文化,这让他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