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锐艺术家邀您逐梦“艺海星辰” |
“一眼一念”刘盈希作品展在厦门红顶美术馆举办 |
|
2024年11月21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两岸文创
 |
刘盈希作品展在厦门举办。 |
|
晨报讯(记者 叶子申 邱乐)近日,首届“艺海星辰”电影人艺术展——“一眼一念”刘盈希作品展在厦门红顶美术馆(B馆)举办。
本次展览以“一眼一念”为题,展出了新锐电影人、青年艺术家刘盈希“眼”“纠缠”“光”“星空”“生肖”五个系列的近50幅作品,呈现了她对水墨、丙烯、油画等多种材料的把控力及书法功底。展览由中央文史馆常务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艺术家冯远撰写前言,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徐里题写展名。
走进展览现场,刘盈希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深深吸引着观众——无论是“眼”系列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还是“纠缠”系列对情感纠葛的细腻描绘,都让人感受到她作为女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艺术魅力;而“光”系列和“星空”系列作品更是以宏大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浩瀚宇宙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
“盈希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生过程的复杂和最终追求的光明。”徐里说,在艺术的比较上,刘盈希的作品和德国的表现主义相似,“都是以真挚和激情作画”。
冯远认为,刘盈希的作品,构思命题没有刻意高调的主题和故作玄深的寓意,与时风迥然相异,有的只是看似简明,却意蕴匪夷。“这些作品虽然立意简洁单纯,可明眼人一眼观之,即能感受到这些作品真真切切是来自她内心一路成长、经历、变化的写照。”
策展人徐烜表示,此次展览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刘盈希对自我内在思想意识的探索。“画虽出于手,实则出于心。”徐烜说,在当下这个追求个人IP的时代,很多艺术家都急于构建自我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然而,外在的语言形式往往制约了艺术家对内心世界的由衷表达,因此,刘盈希这种走向内心的创作,就显得尤为珍贵。“每一件作品都是刘盈希与自己生命和情感的贴合,绘画是她从个体走向宇宙、从宇宙回归内心的过程。”
本次活动还联合水象公益基金、溱淇画廊举办了公益拍卖。著名画家徐里、著名导演尹力、著名演员陈炜、青年艺术家刘盈希分别捐赠书法《艺海星辰》、书法《输赢得失一笑 酸甜苦辣自知》、油画《素朴》、水墨《思念》、油画《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等作品参与善拍,拍卖所得将捐赠给水象公益基金,以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
本次展览由中国电影美术家协会、厦门市文联、厦门市电影局指导,中共湖里区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出版社有限公司、厦门红顶美术馆主办,将持续至12月8日,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去欣赏。
人物特写
创作中学会自省
刘盈希是“80后”,生于江苏。小时候未学过艺术的她,却在近年仿佛突然“开悟”,拿起画笔,一发不可收。
她经常废寝忘食地创作。“创作时,我总是会忘记时间,投入到自己的世界里。”刘盈希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喜欢在创作时听热烈甚至劲爆的音乐,对她而言,这样更容易进入状态。
这些年里,刘盈希忘我地用画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构筑起自己的艺术理想国与栖息地。她的作品细腻、敏锐、率真,充满了想象力和生命张力。
而通过艺术创作,刘盈希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我曾受困于家庭、社交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自身的短视与心态的失衡。”刘盈希说,投入艺术创作之后,她开始学会自省,不再一味向外寻,而是向内求,从精神依赖中解脱出来,并逐渐找到了那份本自具足的力量与宁静。
新锐艺术家邀您逐梦“艺海星辰”
“一眼一念”刘盈希作品展在厦门红顶美术馆举办
 |
刘盈希作品展在厦门举办。 |
|
晨报讯(记者 叶子申 邱乐)近日,首届“艺海星辰”电影人艺术展——“一眼一念”刘盈希作品展在厦门红顶美术馆(B馆)举办。
本次展览以“一眼一念”为题,展出了新锐电影人、青年艺术家刘盈希“眼”“纠缠”“光”“星空”“生肖”五个系列的近50幅作品,呈现了她对水墨、丙烯、油画等多种材料的把控力及书法功底。展览由中央文史馆常务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艺术家冯远撰写前言,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徐里题写展名。
走进展览现场,刘盈希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深深吸引着观众——无论是“眼”系列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还是“纠缠”系列对情感纠葛的细腻描绘,都让人感受到她作为女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艺术魅力;而“光”系列和“星空”系列作品更是以宏大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浩瀚宇宙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
“盈希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生过程的复杂和最终追求的光明。”徐里说,在艺术的比较上,刘盈希的作品和德国的表现主义相似,“都是以真挚和激情作画”。
冯远认为,刘盈希的作品,构思命题没有刻意高调的主题和故作玄深的寓意,与时风迥然相异,有的只是看似简明,却意蕴匪夷。“这些作品虽然立意简洁单纯,可明眼人一眼观之,即能感受到这些作品真真切切是来自她内心一路成长、经历、变化的写照。”
策展人徐烜表示,此次展览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刘盈希对自我内在思想意识的探索。“画虽出于手,实则出于心。”徐烜说,在当下这个追求个人IP的时代,很多艺术家都急于构建自我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然而,外在的语言形式往往制约了艺术家对内心世界的由衷表达,因此,刘盈希这种走向内心的创作,就显得尤为珍贵。“每一件作品都是刘盈希与自己生命和情感的贴合,绘画是她从个体走向宇宙、从宇宙回归内心的过程。”
本次活动还联合水象公益基金、溱淇画廊举办了公益拍卖。著名画家徐里、著名导演尹力、著名演员陈炜、青年艺术家刘盈希分别捐赠书法《艺海星辰》、书法《输赢得失一笑 酸甜苦辣自知》、油画《素朴》、水墨《思念》、油画《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等作品参与善拍,拍卖所得将捐赠给水象公益基金,以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
本次展览由中国电影美术家协会、厦门市文联、厦门市电影局指导,中共湖里区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出版社有限公司、厦门红顶美术馆主办,将持续至12月8日,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去欣赏。
人物特写
创作中学会自省
刘盈希是“80后”,生于江苏。小时候未学过艺术的她,却在近年仿佛突然“开悟”,拿起画笔,一发不可收。
她经常废寝忘食地创作。“创作时,我总是会忘记时间,投入到自己的世界里。”刘盈希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喜欢在创作时听热烈甚至劲爆的音乐,对她而言,这样更容易进入状态。
这些年里,刘盈希忘我地用画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构筑起自己的艺术理想国与栖息地。她的作品细腻、敏锐、率真,充满了想象力和生命张力。
而通过艺术创作,刘盈希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我曾受困于家庭、社交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自身的短视与心态的失衡。”刘盈希说,投入艺术创作之后,她开始学会自省,不再一味向外寻,而是向内求,从精神依赖中解脱出来,并逐渐找到了那份本自具足的力量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