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国春: |
守住照明根基 拓宽发展赛道 |
|
灯光是阳光的互补品,通士达照明一直做光的使者,愿通士达之光照亮全世界,为更多的人点亮回家的路。
晨报记者 王温萍
你知道福建的第一只白炽灯产自哪里吗?答案可以从厦门这家“老字号”企业的文化展厅中找到。
1958年,厦门灯泡厂(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的前身)生产了福建省第一只白炽灯。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通士达从白炽灯、节能灯到LED照明,再到智能照明,始终紧跟时代脉搏,从未停下转型升级步伐。
当前,通士达正积极进行产业链布局,探索多元化发展,致力于发展成为集照明、新能源、投资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制造服务商。本期“对话掌门人”栏目,晨报记者对话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国春,揭秘他与通士达共成长的故事。
谈经历
投身LED研发领域
在通士达的文化展厅,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这家老牌国企的发展历程。
1958年,通士达的前身——厦门灯泡厂生产出了福建省第一只白炽灯;1997年,通士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整合厦门灯泡厂、厦门玻璃厂等五家国有老企业;2000年,通士达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合资,成立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2000年以后,通士达进入技术创新时期,开始布局研发LED灯赛道,廖国春便是这个时期来到通士达的。
2005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半导体照明专业的廖国春怀着满腔热血,加入通士达。“我学的是半导体专业,刚好赶上公司研发半导体照明灯的好时机。”
“挽起袖子就是干。”廖国春坦言,能将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是一种幸运。此后的十年间,廖国春分管着通士达的研发业务。“当时整个照明行业正处于由传统节能灯转为半导体照明灯的时期,我们整个技术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常常通宵达旦地完成实验。”
2010年,通士达成立LED事业部,正式进入LED照明领域,成为国内较早研发和生产LED的企业之一。2015年,通士达搬迁至厦门同安工业区,建立现代化节能照明产品制造基地,全面开展精细化、规范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中国LED室内照明出口竞争力十强企业。
转眼间,今年已经是廖国春来到通士达的第19个年头。廖国春告诉记者,在通士达,他经历着属于照明界的技术革命,和公司一起成长,能为照明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他很有成就感。
谈发展
牢牢守住照明主业根基
作为中国照明行业的标杆企业,通士达长期致力于照明主业的发展和创新。廖国春坦言,照明行业是公司的主业,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根”不能丢失。
记者了解到,通士达拥有获得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实验室是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具备产品光学性能、安全性能等检测资质,该实验室还获得美国国家认可实验室资质(NVLAP),并通过了美国UL、瑞士SGS、英国Intertek、德国TüV等检测机构的认可。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国企,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展现国有企业的担当。”廖国春表示,深耕智能照明是通士达未来的发展方向。
据悉,今年4月,通士达举行了2024年通士达新品发布会,现场发布了“通士达LUXCORE”智能控光新品牌。据悉,这是一套面向智能家居、商业智慧照明和智能办公场所的高端智能照明解决方案。该系统具备智能调光、感应控制、语音控制等多种功能,能够与各种智能家居系统无缝衔接。
当前,全屋智能生态兴起,照明市场迎来了新的商机。作为全屋智能的关键一环,“全屋智能照明”这个细分领域的后起之秀,有力地推动了整个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步伐。廖国春说,他们希望通士达带给广大消费者的不仅是照明这么简单,而是能为更多用户提供差异化的选择,比如学生需要适合学习看书的灯光、老人需要更加柔和的光线等。
谈未来
积极发力新能源赛道
近年来,通士达在深耕照明细分领域的同时,不断向新能源产业拓展。“2022年对于通士达而言,是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通士达全力进军新能源赛道,建立了6000㎡充电桩生产车间以及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设备配置;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把关,新能源系列开始量产,获得客户青睐。
此外,通士达走出国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其在2023年德国慕尼黑国际电池储能与智慧能源博览会上,积极展示新能源产品和技术,获得了参展商的一致好评。
廖国春表示,通士达有深厚的研发能力和制造优势,这让企业在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上颇具优势。“很庆幸,我们的产品品质在市场上受到了认可,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廖国春透露,未来,通士达会持续加大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致力于高效能、智能化产品的技术研发,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不论走多远,通士达都不会忘记自己因为什么出发。”廖国春说,在许多厦门人心中,通士达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希望市民提起通士达,心中总会想起那些温暖的灯光和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