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电影学院承制的教育题材纪录电影《桃李无言》主创团队谈创作过程 |
半年内奔赴16个省(区、市)拍摄 |
|
|
2024年12月03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城市读本
|
厦大支教团在宁夏隆德县第四中学举办“家乡印象”摄影展,学生在操场上看展。 |
|
晨报记者 叶子申
不久前,由厦门大学、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具体承制,著名导演、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黄建新担任总监制,著名导演梁碧波担任总导演的教育题材纪录电影《桃李无言》在全国上映,立体展现了中国在教育扶贫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近期举办的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影·十年纷呈”活动中,这部电影获得不少人推介和好评。影片总导演梁碧波表示:“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观众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以及它在改变人们命运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桃李无言》讲了怎样的故事?其背后的拍摄过程如何?近日,记者对话影片主创团队,为您讲述幕后故事。
影片中也有“厦门元素”
纪录电影《桃李无言》聚焦“教育扶贫”主题,由7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主角年龄从小到大,讲述了中国深入开展教育扶贫事业,在控辍保学、教师队伍建设、推普脱贫、直属高校定点帮扶、职业教育东西协作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全方位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与剧情片电影不同,纪录电影《桃李无言》以真实的力量直指人心。”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李晓红说,拍摄期间,摄制组在半年内奔赴16个省(区、市),深入乡村、家庭、学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体会他们的艰辛和努力,在感动中完成了拍摄。
值得注意的是,《桃李无言》中也有“厦门元素”,其中有5分多钟讲述的是厦门大学参与教育帮扶的故事。“主要内容是厦大支教团在宁夏隆德县第四中学举办‘家乡印象’摄影展和‘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活动,由此引发的感人故事。”厦门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隆德分队队长林衍含说。
总监制黄建新表示,真实是《桃李无言》的第一要素,为了达成真实,摄制组长期与拍摄对象共同生活,让他们习惯摄影机的存在,能够在镜头前流露出最真实的感情。“我第一次看到影片剪辑版时就掉了好几次眼泪。”黄建新说。
拍摄中克服重重困难
总导演梁碧波向记者透露了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坦言“十分艰辛”。“2023年10月,我接到《桃李无言》的创作任务,要拍摄一部以‘教育扶贫’为主题的纪录电影,献礼第二年的中国第40个教师节。”梁碧波说,为了寻找优秀素材,他们先从全国案例中筛选出20多个故事,用于前期的分组调研。
然而,分组调研工作并不顺利。其中,蒋浩导演的“教师队伍建设”调研组为前往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中心学校,一路驱车翻越几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穿越大峡谷,途经多处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公路,路边没有护栏,“大家手心直冒汗”;侯旋导演的“控辍保学”调研组,因为题材的敏感性,在广西跑了4个市9个县10多所学校,才在广西教育厅的帮助下找到合适的人物;刘玉龙导演的“推普脱贫”调研组则到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大槽乡长期蹲点调研,直到大年三十才回家。
完成前期调研后,影片进入拍摄阶段。蒋浩导演说,他的摄制组本来计划前往云南独龙江拍摄,却遇到雨季封山、泥石流阻路,最终摄制组利用3月底短暂的停雨期,抢进独龙江,抢时间拍摄。
檀梦琼导演的“贫困生上大学”摄制组为了近距离拍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龙江一中高三学生李明洋,在李明洋家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全组住在那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德、同节奏”,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跟拍。在这一过程中,檀梦琼将自己的创作感悟总结为一个词“透明人”。
为教育扶贫事业作贡献
多位厦大学生参与了此次拍摄,林衍含便是其中之一。她去年8月就来到宁夏隆德县第四中学,成为一名地理老师。在《桃李无言》中,她可谓本色出演。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拍摄家访那一段。“当我们到学生家里,看到满墙的奖状,这个家虽然不大却十分温馨。我们和学生家长说到奖学金、助学金的流程和初衷时,家长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说:‘就因为在乎这条小鱼儿’。当下,我就觉得很感动,说明我们做这件事情是值得的。”林衍含说。
这也是林衍含第一次参加纪录电影的拍摄。她说,拍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如何与被拍摄的学生建立信任。“我所在的摄制组选取的学生是个乖巧、老实的男孩,一开始拍摄时,他显得不太自信,总是低着头、红着脸,拍摄呈现出来的效果不佳。后来,我协助导演和他聊天、玩游戏,慢慢地与他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习惯摄影机的存在,从而在镜头前流露出最真实的感情。”
林衍含说,这次拍摄给她带来的最大感悟是:能让支教带来改变的意义被更多人看见,让西部这些可爱的孩子被更多人看见,从而引起社会关注,带动资源投入到改善教育环境中。
“教育扶贫这个题材波澜壮阔,我认为将其做成非虚构的纪录电影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梁碧波说,拍摄《桃李无言》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让更多观众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教育扶贫事业作贡献。
厦大电影学院承制的教育题材纪录电影《桃李无言》主创团队谈创作过程
半年内奔赴16个省(区、市)拍摄
|
厦大支教团在宁夏隆德县第四中学举办“家乡印象”摄影展,学生在操场上看展。 |
|
晨报记者 叶子申
不久前,由厦门大学、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具体承制,著名导演、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黄建新担任总监制,著名导演梁碧波担任总导演的教育题材纪录电影《桃李无言》在全国上映,立体展现了中国在教育扶贫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近期举办的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影·十年纷呈”活动中,这部电影获得不少人推介和好评。影片总导演梁碧波表示:“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观众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以及它在改变人们命运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桃李无言》讲了怎样的故事?其背后的拍摄过程如何?近日,记者对话影片主创团队,为您讲述幕后故事。
影片中也有“厦门元素”
纪录电影《桃李无言》聚焦“教育扶贫”主题,由7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主角年龄从小到大,讲述了中国深入开展教育扶贫事业,在控辍保学、教师队伍建设、推普脱贫、直属高校定点帮扶、职业教育东西协作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全方位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与剧情片电影不同,纪录电影《桃李无言》以真实的力量直指人心。”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李晓红说,拍摄期间,摄制组在半年内奔赴16个省(区、市),深入乡村、家庭、学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体会他们的艰辛和努力,在感动中完成了拍摄。
值得注意的是,《桃李无言》中也有“厦门元素”,其中有5分多钟讲述的是厦门大学参与教育帮扶的故事。“主要内容是厦大支教团在宁夏隆德县第四中学举办‘家乡印象’摄影展和‘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活动,由此引发的感人故事。”厦门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隆德分队队长林衍含说。
总监制黄建新表示,真实是《桃李无言》的第一要素,为了达成真实,摄制组长期与拍摄对象共同生活,让他们习惯摄影机的存在,能够在镜头前流露出最真实的感情。“我第一次看到影片剪辑版时就掉了好几次眼泪。”黄建新说。
拍摄中克服重重困难
总导演梁碧波向记者透露了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坦言“十分艰辛”。“2023年10月,我接到《桃李无言》的创作任务,要拍摄一部以‘教育扶贫’为主题的纪录电影,献礼第二年的中国第40个教师节。”梁碧波说,为了寻找优秀素材,他们先从全国案例中筛选出20多个故事,用于前期的分组调研。
然而,分组调研工作并不顺利。其中,蒋浩导演的“教师队伍建设”调研组为前往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中心学校,一路驱车翻越几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穿越大峡谷,途经多处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公路,路边没有护栏,“大家手心直冒汗”;侯旋导演的“控辍保学”调研组,因为题材的敏感性,在广西跑了4个市9个县10多所学校,才在广西教育厅的帮助下找到合适的人物;刘玉龙导演的“推普脱贫”调研组则到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大槽乡长期蹲点调研,直到大年三十才回家。
完成前期调研后,影片进入拍摄阶段。蒋浩导演说,他的摄制组本来计划前往云南独龙江拍摄,却遇到雨季封山、泥石流阻路,最终摄制组利用3月底短暂的停雨期,抢进独龙江,抢时间拍摄。
檀梦琼导演的“贫困生上大学”摄制组为了近距离拍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龙江一中高三学生李明洋,在李明洋家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全组住在那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德、同节奏”,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跟拍。在这一过程中,檀梦琼将自己的创作感悟总结为一个词“透明人”。
为教育扶贫事业作贡献
多位厦大学生参与了此次拍摄,林衍含便是其中之一。她去年8月就来到宁夏隆德县第四中学,成为一名地理老师。在《桃李无言》中,她可谓本色出演。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拍摄家访那一段。“当我们到学生家里,看到满墙的奖状,这个家虽然不大却十分温馨。我们和学生家长说到奖学金、助学金的流程和初衷时,家长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说:‘就因为在乎这条小鱼儿’。当下,我就觉得很感动,说明我们做这件事情是值得的。”林衍含说。
这也是林衍含第一次参加纪录电影的拍摄。她说,拍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如何与被拍摄的学生建立信任。“我所在的摄制组选取的学生是个乖巧、老实的男孩,一开始拍摄时,他显得不太自信,总是低着头、红着脸,拍摄呈现出来的效果不佳。后来,我协助导演和他聊天、玩游戏,慢慢地与他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习惯摄影机的存在,从而在镜头前流露出最真实的感情。”
林衍含说,这次拍摄给她带来的最大感悟是:能让支教带来改变的意义被更多人看见,让西部这些可爱的孩子被更多人看见,从而引起社会关注,带动资源投入到改善教育环境中。
“教育扶贫这个题材波澜壮阔,我认为将其做成非虚构的纪录电影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梁碧波说,拍摄《桃李无言》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让更多观众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教育扶贫事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