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前埔这座学校冠盖禾山 |
云梯学校建成与被毁的传奇故事值得铭记 |
| ||
| ||
|
口述人
黄国富
厦门市老禾山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云梯学校的传奇故事值得我们好好讲述,它的历史值得我们好好铭记。
晨报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王淑娴 林满满
路过前埔不夜城的人们早已熟悉了那片密集的楼房和车水马龙的街道,但很少有人知道,102年前,名满厦门、冠盖禾山(文中“禾山”均指老禾山。在改革开放之前,厦门岛除了中山路、沙坡尾一带的老城区以外的乡镇被称为“禾山”)的“云梯学校”正是在前埔不夜城右前方的土地上光彩落成。近日,厦门市老禾山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黄国富向记者讲述了云梯学校的传奇风云。
百年前气势恢宏
在老禾山首屈一指
“老前埔人把这一片叫作‘学堂口’,学堂指的就是云梯学校。”黄国富指着一张老照片告诉记者。
黑白照片里的云梯学校气势恢宏、建筑风格西式现代。学校主体是三层教学楼,每层8间,一共24间教室。巨大的方形立柱撑起排列有序的半圆形弯拱、宽阔的走廊、白石条压顶的琉璃瓶状护栏。屋顶是大跨度的木构屋架,覆盖水泥洋瓦。教学楼中部的前方是一座2层小楼,底层挑高作为主席台,前面就是一片操场。“大楼的左前方建了一座礼堂,造型庄重、形体宽敞,当时时常有社会团体光临。”黄国富说。
据黄国富介绍,云梯学校落成于1922年。教室、办公室、食堂、礼堂、宿舍、发电机房等一应俱全,图书、标本、书画室配置完善,无论是校舍的规模或者是设备的齐全,在当时的禾山都是首屈一指。离校舍100多米的莲花石下,还建有供学生运动的足球场、篮球场。“其位置大概是如今前埔不夜城对面的地方,因此老前埔人称那块地为‘球埔’。”黄国富说。
根据1926年的《福建省私立云梯学校简章》记载,云梯学校“设商业中学部、小学部、女学部、幼稚园部、平民教育部。特别注重商业、国文、英文、尺牍、国语等科”。学校“除认真教授外,极注重指导学生生活并提倡课外活动,如各种球队、国乐团、军乐队、文学、美术研究会、修养会等,藉以解除学生之烦闷,增加生活之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云梯学校“学费宿费一概豁免”,“贫寒子弟在本校肄业,半年后成绩品行优异者,本校酌予工作并给予相应津贴或减免膳费”。为了吸引贫寒子弟,云梯学校就连校服、课本、簿籍也实行免费。
尽管地处偏僻,学生规模与同期其他学校相比稍显逊色,但云梯学校仍培养了大批人才,比如惠安籍烈士蓝飞鹤、知名爱国银行家庄世平等。
一桩绑架案
开启双十云梯两校
云梯学校的诞生,绕不开林云梯、林珠光父子俩的名字。而在云梯学校建校的背后,更有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
林云梯是厦门前埔人,也是菲律宾著名侨商。林珠光是林云梯第四子。1920年春,林珠光回厦门前埔娶亲,骑着高头大马往来于市区,引起了歹人的注意。有一天,他经过双涵时遭一伙人设伏绑架。家人在报纸上刊登了悬赏告示,允诺重赏,并动用各种关系多方奔走。正好,马侨儒先生通过他早年在鼓浪屿养元小学教书的人脉,与绑匪有熟。马侨儒对绑匪晓知以义,最终将林珠光毫发无损地解救出来。
为了兑现之前悬赏的承诺,林珠光要给马侨儒一笔酬金,但马侨儒坚拒不收。林珠光与救命恩人马侨儒成了莫逆之交,马侨儒的“教育救国”主张深深打动了林珠光,他当即表示愿为马侨儒的办学出钱出力。
1920年10月,马侨儒在厦门开办了“双十乙种商业学校”,附设小学,租用霞溪仔民房为校舍。甫一开校,便苦于资金捉襟见肘。1921年,林珠光以“马尼拉云梯实业公司”的名义首捐8000元,连同厦门其他士绅所捐,双十乙种商业学校得以在今镇海路南侧购地建设校园,奠定了“双十”的办学基础。林珠光是“双十”创校最大的捐助人和支持者。1924年,“双十”兼收漳泉各县寄宿学生,宿舍一时成了难题。1926年秋,林珠光在双十校园捐建一座学生宿舍,命名为“珠光宿舍”。
与“双十”初创同期,陈嘉庚先生创办了集美学校师范部和水产科。这些都在林珠光的心中激起了办学的涟漪,这样的念头与他父亲林云梯“兴学育才”的遗愿不谋而合。
1921年,林珠光携巨款回到家乡前埔,在村子北部购得一片坡地,让人依照南洋华侨学校的模样画了图纸建设学校,以父亲的名字命名为“云梯学校”。他请来马侨儒主持建校工作,花了13万元,建成了堂皇气派的云梯学校。
双十新校区、云梯学校几乎在同一时间大兴土木。1922年云梯学校建成,开始招生;1923年,双十迁入新校区,次年改名为“双十中学”。两所学校初长成,既赖于林珠光源源不断的财力输注,也浸透了马侨儒的心血。
林珠光对于兴办教育矢志不渝,他重义信诺,倾巨资办学。1927年,“双十”校董会改行董事长负责制,林珠光先生为“双十校主”兼董事长。从此,学校常年办学经费大部分由他支付。教职工生活有了保障,安心工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双十”步入健康发展的大道。
一段被绑架的传奇,结成了一对莫逆之交,成就了双十、云梯两所学校,也让林珠光在厦门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日寇铁蹄蹂躏下
云梯学校烟消云散
然而,抗日战争爆发后,战火的阴霾也笼罩着云梯学校。1937年11月,日军占领金门,经常炮击厦门东部沿海,云梯学校不得不停办。1938年5月10日,日寇侵占厦门。日军杉野部队占据云梯学校做队部,插日旗、设岗亭,海军陆战队在这里耀武扬威,尽情蹂躏。云梯学校师生忍着屈辱度过3年地狱般的时光。
1941年,日新制糖会社经理、台籍浪人林阿乾等人恃仗敌人势力,以“云梯校董林能隐抵抗日军,学校即为‘敌产’”为由,将校舍全部拆毁,冠盖禾山的云梯学校被毁殆尽。
新中国成立后,早已成为废墟的云梯学校旧址长满了藤蔓杂草。驻扎在前埔村子里的解放军,曾经辟平了一部分作为操场,并挖掘了战备壕沟。1954年“九三”炮战和1958年“八二三”炮战期间,部队在这里修筑了火炮阵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在这里建了蘑菇房,在边上建了一列猪舍。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堂口”陆续划给村民作为宅基地使用,建起了一排排小楼,开了许多店铺。
如今,曾经恢宏堂皇的云梯学校早已销声匿迹,只留下了学校里的那口水井和一棵龙眼树。然而,“学堂口”“球埔”这两个小地名,仍在前埔人口中流传着,仿佛是曾经辉煌的云梯学校绝唱后的音符,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