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贵州人 酸汤鱼腊肉就酱酒 |
晨报推出年终融媒体特别策划“围炉话乡情”,首期邀几位在厦贵州人围炉 |
| ||
|
在繁忙喧嚣的都市,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故土情怀。春节临近,为了慰藉这份思乡之情,让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厦门这片热土交融共生,晨报推出年终融媒体特别策划——围炉话乡情。我们希望通过围炉共聚的形式,让在厦各地代表品尝到家乡的味道,分享过去一年在厦门奋斗的点点滴滴。我们将通过短视频和晨报纸媒报道,记录下这份跨越地域的温情与美好。
晨报记者 谢祯 陈嘉汶
“来,吃饭哦!”近日,在阿志苗家酸汤鱼私房菜(金尚店),一声亲切的乡音拉开了“围炉话乡情”的第一次围炉——贵州人、贵州菜、贵州酱酒。
围炉畅聊 乡情浓厚
在厦门,贵州人以其独特的勤劳和智慧在各行各业绽放光彩,他们中有教师、律师、企业家、房地产经纪人、餐饮管理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围炉共聚,共话乡情。活动一开始,各位贵州籍在厦工作生活的人士便纷纷打开话匣子。“无论走到哪里,家乡的味道总是最让人怀念。在厦门能找到这么多贵州的美食和老乡,真是让人感到特别温暖。”仁铭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涛1992年就来到厦门打拼,现在是厦门市贵州商会会长。
厦门一中退休英语特级教师余宪林也深情回忆起自己在厦门的20年时光:“这里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但是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想起贵州的山山水水和那些熟悉的面孔。”
“来厦门16年了,来的时候从月薪500元的帮厨做起。因为喜欢,所以我留在了厦门。”本次围炉的东道主、阿志苗家酸汤鱼私房菜创始人吴小志不仅在厦门开了多家融合贵州菜元素的社区私房菜餐厅,更是将贵州美食文化带到这座城市,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贵州的美味。本次活动的指定用酒“号外”酱酒也由吴小志提供。
家乡美味抚慰“乡愁”
在围炉现场,吴小志亲自下厨,为大家做了一道地道的贵州酸汤鱼。这道菜以新鲜贵州小西红柿低温发酵而成的酸汤,搭配鲜嫩的贵州江团鱼制作而成,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吴小志介绍:“这道酸汤鱼不同于酸菜鱼,汤是西红柿熬制的,可以喝,味道酸香开胃,是我们贵州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
除了酸汤鱼之外,各种贵州特色美食也承载着浓浓的家乡味道。王洪涛品尝着糟辣椒炒饭时,感慨地说自己仿佛回到了儿时:“糟辣椒炒饭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每次吃到,都让我想起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新华保险厦门分公司养老规划师罗梅则对贵州辣子鸡情有独钟,她说:“这道辣子鸡是我们贵州人的最爱,不论是平日的宴席,还是年夜饭,都有这道菜。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我们贵州人对家乡的情感寄托。”
“过年的时候,贵州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那个糍粑实在是好吃得不得了!”厦门鑫亿邦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冰冰回忆起糍粑带来的年味。
余宪林最爱的则是折耳根,他说,它除了能解馋,还能治感冒。
回乡过年是莫大的幸福
过了腊八就是年!说起家乡的年俗,福建瀛坤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杨润黎说,在贵州,每逢大年三十都要祭财神,家家户户都要备一个猪头。“当天下午开始,家家户户边喝酒边祭财神,每户人家都要围坐在一起,从头吃到尾,等到祭祀结束后,大家也都喝得差不多,再分散回家吃年夜饭。”
“已经有5年多没有回贵州过年了,看到今天这一桌家乡的美食,更加思念家乡,更加怀念在贵州和家人、好友团聚的时刻。”罗梅说,有空她一定要回去看看。
余宪林则感慨地说:“我年轻的时候刚来厦门,想接父母来厦门过年,而老人总是怕打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不愿意来。就这样年复一年,等到他们离开人世,都没有到过厦门。这是我内心深深的痛!”
“我每年都一定要回去过年的。年中我也要回去好几次。回去那段时间,我今天在父母家吃饭,明天在哥哥家吃饭,后天在姐姐家吃饭,一周时间把各家都吃遍了,就该返程回厦门了。”王洪涛说,这对他而言是莫大的幸福。
征集令
徽菜、粤菜、川菜、藏餐、客家菜……我们不妨以家乡味来划分区域,围炉共话。品的是家乡味道,也是儿时记忆,更是舌尖上的“乡愁”。
酱酒、高粱酒、米酒、青稞酒……我们不妨用家乡酒敬过去这一年。让我们把故事酿成酒,承载思乡之情。
如果您想参与组织“围炉话乡情”,请致电晨报新闻热线8080000,或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海西晨报”官方视频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