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公益心向光前行 |
《海西晨报》创刊30周年庆系列活动开启,首场组织宁夏泾源小记者来厦研学 |
|
三十载春秋轮回,晨曦微露,破晓时分
海西之滨,潮起潮落
以《厦门商报》扬帆起航
执《海西晨报》乘风破浪
纸墨飘香,流淌岁月的静好与时光的深邃
字里行间,镌刻城市的记忆与梦想的轮廓
岁月如歌,风雨兼程,我们以笔为剑,以梦为马
融媒体时代,风起云涌,我们不敢懈怠
我们以更加快捷、直观、有趣的方式
记录历史的年轮,也把新闻梦刻入其中
纸对面的读者,变成了手机对面的受众
我们用大数据洞悉世界,用AI主播试水未来
但始终不变的,是让您成为故事的主角
回望30年风雨兼程,心中温情满满
亲手播种的公益之花绚烂绽放
成为世间动人的风景
“爱心格子”编织童话世界
“如厕如家”“暖心小棉”呵护卫生健康
“微心愿”点亮希望之光
“敬老公益博饼”致敬夕阳红
……
三十载芳华,站在新起点憧憬未来
晨报30周年庆系列活动
在“山海情、公益心,向光前行!”宁夏泾源小记者厦门研学活动中拉开序幕
作为媒体,我们不忘责任与担当
我们传递新闻,更是公益的践行者
山海情、公益心,向光前行
那抹晨曦之光永远指引我们的逐梦之路
关于温暖,关于未来
芳华三十,向善出发
(晨报记者 谢祯)
晨报记者 叶子申 见习记者 易奕
作为《海西晨报》创刊30周年庆首场活动,昨日,“山海情、公益心,向光前行!”宁夏泾源小记者厦门研学活动正式开启,首站走进厦门日报社。
在这里,泾源小记者们近距离了解印刷历史,感受媒体融合发展巨变。他们还与《海西晨报》多位资深记者交流,并化身“小主播”,尝试新闻播报。
本次活动由厦门日报社、厦门市东西部协作办指导,海西晨报社、泾源县融媒体中心主办,厦门市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主办,共青团泾源县委员会、泾源县闽宁办、泾源县教育体育局、厦门各区融媒体中心协办,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商会特别支持。
触摸媒体融合时代脉搏
“很新鲜,也很震撼。”在厦门日报社印刷博物馆,泾源县第三小学五年(3)班的学生董嘉埼看着三层楼高的现代报纸印刷机,直呼“长见识”。
这是全国首家与印务中心相连的博物馆,分为古代印刷术与近现代印刷术两大展区。玻璃窗前,小记者们一览印刷厂之庞大,一呼一吸间,满是油墨纸香。
一排排铜质、木质、仿泥活字,一张张记载印刷术发展史的图片,在光影错落间,贮存着岁月的韵脚。小记者们还兴致勃勃地体验雕版印刷、拓印等。有的小记者还用手机拍下博物馆内的展品:“我要把照片分享给同学。”
随后,小记者们一同走进厦门日报社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详细了解厦门日报社全媒体矩阵,触摸媒体融合的时代脉搏。
踏上主播台,他们体验新闻主播的工作环境;面对融媒体指挥运营智慧平台超大屏,他们感受新媒体“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平台传播”的智能运作。
与总编面对面交流互动
与总编面对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昨日,小记者们还参观了海西晨报社采访和编辑大厅,了解融媒体时代传统纸媒转型与创新举措。他们还与厦门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海西晨报社社长、总编辑陈炜明面对面,上了在厦研学的“第一课”。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陈炜明化身“小明叔叔”,向小记者们讲述了厦门从一座海防小城发展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故事。他还教导孩子们如何通过实践,写出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新闻记者一定要到第一现场,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陈炜明鼓励小记者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拓宽知识面,引导小记者们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新闻点,培养新闻敏感,多去发掘身边的逸闻趣事。他还建议小记者们多多参与研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去观察、去思考、去积累。
如何找到新闻点?如何发现新闻线索?海西晨报社对外传播部主任、《公益周刊》主编谢祯则为小记者们带来了“如何讲好新闻——小记者采写技巧三部曲”讲座。谢祯将什么是新闻、该如何采写新闻等娓娓道来,教小记者们寻找有新意的采访切入点。他希望小记者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练就强大的思想力、观察力与表达力。
当天中午,肯德基为小记者们送来爱心午餐。
走进演播室当起小主播
“大家好,我是泾源小记者,现在为大家播报新闻……”在海西晨报演播室内,泾源小记者们纷纷化身小主播,轮番走上主播台,自信地播报新闻。他们的表现赢得了阵阵掌声。
据了解,本次研学活动特别邀请晨报资深主播张鑫惠,为小记者们带来了一堂小主播培训课。张鑫惠从发声训练、新闻播报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循循善诱,小记者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不少小记者说,虽然第一次坐上主播台很紧张,但体验过程好玩又有趣。
据悉,活动将持续至1月17日。小记者们还将到鼓浪屿、集美学村、大嶝岛等地研学,并与厦门向日葵小记者开展“手拉手”活动,持续交流、共同成长。
人物声音
宁夏泾源县融媒体中心主任伍月:
闽宁协作种子
深植孩子心里
这次海西晨报社和泾源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泾源小记者厦门研学活动,是进一步落实闽宁协作第二十八次联席会议关于深化两地媒体协作、加强青少年交流交往部署要求的一项举措。研学过程中,有小记者专业技能的学习、有对厦门更进一步的了解,还有两地小记者的互动,行程安排非常用心,让我们感受到厦门朋友满满的热情!
泾源是一个有独特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的地方,但我们的孩子们也渴望走出大山,拓宽视野。非常感谢海西晨报社,给泾源的小记者们提供了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机会。
我们也希望通过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泾源,也让泾源的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在心里深植闽宁协作的种子,变得更加自信、勇敢、开朗。我相信,这次研学活动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
泾源县第二中学七年(2)班学生王艾之:
首日收获满满
期待更多互动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厦门。感谢海西晨报社,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从宁夏六盘山来到厦门。当飞机落地,我对厦门这座城市的印象清晰了起来。这里充满了独特而温润的南国气息,即便是冬天,也有温暖的阳光。海边随处可见的椰子树,让我感觉十分新奇。而我们的家乡泾源,则是一个冬天白雪皑皑的西北县城。
厦门研学第一天,我们走进厦门日报社,参观印刷博物馆、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还与《海西晨报》的记者老师们面对面,收获满满。我们还将与厦门向日葵小记者们互动,希望我们能相处融洽、学习交流,成为很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