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撸铁” 享运动乐趣 |
厦门成功打造覆盖全城、惠及全民的健身网络 |
|
2025年01月23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城市读本
 |
周智勇为大家展示规范动作。 |
|
 |
市民在近邻运动场锻炼。记者 邵育洋 摄 |
|
晨报记者 王悦
何以厦门?是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免费“撸铁”,是群众便利地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冬日早晨,当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厦门市体育中心近邻运动场时,晨练者用运动开启他们美好的一天:跑道上,年轻人步伐矫健、节奏明快,尽情享受着晨跑带来的愉悦;不远处的健身器材区,老人正熟练地使用着各种器械,惬意地舒展着身体;旁边的儿童游乐区,孩童在秋千上放飞童真,欢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因对运动的热爱而相聚。
近年来,厦门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成功打造了一个覆盖全城、惠及全民的健身网络。2022年以来,厦门已完成788处近邻运动场建设,总面积达24.77万平方米,覆盖岛内外六个区,打造群众举步可及的“15分钟健身圈”,让运动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场地种类多
满足不同市民朋友需求
家住梧村社区的刘思悦是金榜公园近邻运动场的忠实“打卡者”,每周都会通过“厦门i健身”平台免费预约,前来运动锻炼。“出门就是运动场,真的太方便了。”刘女士指着一台设备显示屏说,“以前我只是在简单的器械上锻炼,现在有了智能健身设备,科技感拉满,锻炼起来更有劲了。”
与刘女士一样到近邻运动场健身的群众不在少数。厦门的近邻运动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丰富,涵盖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种运动项目,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市民需求。
“手把手”教学
真正享受多元健身
“仰卧起坐时要注意,先用脚钩住器械,再通过腰部发力起来。”近日,在厦门市体育中心近邻运动场,社会体育指导员周智勇正在指导群众如何正确进行锻炼,“了解器械使用方法、动作到位,才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周智勇是江西人,来厦门已经15年,一直从事跆拳道体育教学。“我从锻炼中获得快乐,也想传递给更多人。”周智勇说,“2021年,厦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成立,我便加入成为首批公益课老师。到现在已经累计上了超过2000节课。”
记者了解到,厦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基本每天都有公益课,涵盖太极拳、跆拳道、轮滑、健身气功、无极球等六十几门课程。在这里,市民不用花钱,就可以得到很多专业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手把手”教学,真正享受多元健身,解锁运动生活。
蹲点手记
何以厦门?就在“遍地开花”的近邻运动场中。厦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社区为重点,深入挖掘可复合利用场地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健身场地,带给市民“举步可就”的幸福。
民生实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了厦门在群众体育方面的努力与成绩,体会到了全民健身对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近邻运动场,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也找到了“何以厦门”的其中一种答案。
厦门,这片充满运动活力的热土,正向着全国乃至全球体育发展的典范城市大步迈进。厦门积极营造浓郁全民健身运动氛围,不仅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也能为百姓日常生活增添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王悦)
免费“撸铁” 享运动乐趣
厦门成功打造覆盖全城、惠及全民的健身网络
 |
周智勇为大家展示规范动作。 |
|
 |
市民在近邻运动场锻炼。记者 邵育洋 摄 |
|
晨报记者 王悦
何以厦门?是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免费“撸铁”,是群众便利地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冬日早晨,当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厦门市体育中心近邻运动场时,晨练者用运动开启他们美好的一天:跑道上,年轻人步伐矫健、节奏明快,尽情享受着晨跑带来的愉悦;不远处的健身器材区,老人正熟练地使用着各种器械,惬意地舒展着身体;旁边的儿童游乐区,孩童在秋千上放飞童真,欢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因对运动的热爱而相聚。
近年来,厦门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成功打造了一个覆盖全城、惠及全民的健身网络。2022年以来,厦门已完成788处近邻运动场建设,总面积达24.77万平方米,覆盖岛内外六个区,打造群众举步可及的“15分钟健身圈”,让运动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场地种类多
满足不同市民朋友需求
家住梧村社区的刘思悦是金榜公园近邻运动场的忠实“打卡者”,每周都会通过“厦门i健身”平台免费预约,前来运动锻炼。“出门就是运动场,真的太方便了。”刘女士指着一台设备显示屏说,“以前我只是在简单的器械上锻炼,现在有了智能健身设备,科技感拉满,锻炼起来更有劲了。”
与刘女士一样到近邻运动场健身的群众不在少数。厦门的近邻运动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丰富,涵盖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种运动项目,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市民需求。
“手把手”教学
真正享受多元健身
“仰卧起坐时要注意,先用脚钩住器械,再通过腰部发力起来。”近日,在厦门市体育中心近邻运动场,社会体育指导员周智勇正在指导群众如何正确进行锻炼,“了解器械使用方法、动作到位,才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周智勇是江西人,来厦门已经15年,一直从事跆拳道体育教学。“我从锻炼中获得快乐,也想传递给更多人。”周智勇说,“2021年,厦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成立,我便加入成为首批公益课老师。到现在已经累计上了超过2000节课。”
记者了解到,厦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基本每天都有公益课,涵盖太极拳、跆拳道、轮滑、健身气功、无极球等六十几门课程。在这里,市民不用花钱,就可以得到很多专业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手把手”教学,真正享受多元健身,解锁运动生活。
蹲点手记
何以厦门?就在“遍地开花”的近邻运动场中。厦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社区为重点,深入挖掘可复合利用场地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健身场地,带给市民“举步可就”的幸福。
民生实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了厦门在群众体育方面的努力与成绩,体会到了全民健身对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近邻运动场,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也找到了“何以厦门”的其中一种答案。
厦门,这片充满运动活力的热土,正向着全国乃至全球体育发展的典范城市大步迈进。厦门积极营造浓郁全民健身运动氛围,不仅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也能为百姓日常生活增添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