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头新韵 |
2025年03月26日·海西晨报·
第A07版
·
小记者报
——厦门市鑫美园农耕基地春游日记
四年(3)班 温凯晨
指导老师:苏思琪
晨光中,大巴载着我们一路前行,最终停在鑫美园农耕基地停车场。我蹲下去系紧鞋带时,闻到泥土的气味和瓜果的芳香。我将用这双运动鞋丈量几千年农耕文明。
“各位小农夫,我们从犁地开始吧!”老师领着我们来到一片空地,只见那里有两把木犁静静等待我们。“我们来犁地比赛吧!”一位同学提议。于是,我们分成5人一组,4人在前面拉,一人扶着犁把手,开始犁地。
“犁要端平,深浅有度。”老师在一旁指导,慢慢地我们掌握了犁地的诀窍。泥土在脚下翻涌,尘土飞扬钻进鼻腔,木犁低声歌唱,唱出“汗滴禾下土”,唱出“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黄色的土和木色的犁,在我心中刻印下了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图景。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高科技农业馆和航天蔬菜馆,这里空气潮湿,却没有看到植物的家——“土”的影子。正当我纳闷时,工作人员拿出一个小花盆,解答了我的疑惑。原来,这是无土种植。更魔幻的是太空蔬菜,穿过“蔬菜门”,神秘十足的蛇瓜、像锤子一样的棒槌瓜、各种各样的辣椒,让我们目不暇接,这些都是科技带给我们的惊喜。
看着眼前的这些科技成果,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曾经,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用老式的锄头翻地,靠双手收获粮食,而现在,科技就像一把魔法棒,给农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