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逝去的春天 |
2025年03月26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小记者报
四年(3)班 蔡妍妮
指导老师:蔡艳婷
晨风轻抚着大地,大巴载着我们来到厦门市鑫美园农耕基地,开启一场“百草园的农耕体验”。一进园区,清新的泥土香气和果蔬的芬芳扑鼻而来,瞬间让人精神一振。“哞——”忽闻一声悠长的牛鸣,原来是调皮的李同学在学小牛叫。我们也真成了“小牛本牛”,每个人都攥着粗糙的麻绳,弓着腰学古人犁地。湿润的泥土像巧克力慕斯般绵软,犁划过的痕迹却倔强地歪歪扭扭。额角沁出的汗珠滚落时,我忽然读懂了陶渊明“晨兴理荒秽”的诗句,原来每粒稻谷里都藏着农人弯腰的弧度。
当薄荷的清凉漫过鼻尖时,我们已置身苏颂本草园,五指毛桃、益母草、黄芪等药用作物郁郁葱葱。最让我挪不开眼的是捣药工坊,石臼里晒干的艾草像封存的月光,但当我握着枣木杵往下砸时,碎屑却调皮地跳上我的刘海。“捣药要把握好力度,手眼并用,更要用心。”老师示范时,药杵仿佛在跳圆舞曲。当我终于让艾草变成细绒,掌心的木杵已焐得发烫,恍惚间,我觉得自己成了《本草纲目》里的小药童。
返程大巴启动的刹那,我抱着沉甸甸的帆布袋,忽然想到,那些亲手犁过的田、捣过的药,都会在记忆里共同构成“永不逝去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