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老年大学新学期增开短学制班,创新设置非遗、手机AI课程 |
学AI如同“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
|
|
2025年03月27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夕阳红周刊
 |
手机AI应用实操课程教老人使用AI。记者 晋君 摄 |
|
晨报记者 晋君
通讯员 翁小华
阳春三月,厦门老年大学2025年春季学期迎来1.34万名银发学子。AI教室内,学员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AI绘图指令;非遗课堂上,珠片轻碰声与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这座充满活力的银发学府以创新课程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本学期老年大学开设了324个教学班,其中23个短学制创新班级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了900多人报名。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厦门老年大学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在原有教学班基础上增开短学制班,为更多老年学员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与便捷学习平台。
本学期的短学制班涵盖厦门珠绣、答嘴鼓、传统螺钿工艺、吉祥绳结技艺等非遗特色课程,以及手机AI应用实操、手机AIGC初应用等智能应用课程,非遗、手机AI类课程占比超六成,旨在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弘扬厦门文化。这些手机AI短学制课程恰似“文化自助餐”,助力老年人掌握人工智能应用,跨越“数字鸿沟”。
“我们也能玩转高科技”
“来,大家对着手机说‘帮我生成一张鼓浪屿日落的图片’。”在手机AI应用实操课堂,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高级教师卢凌带领银发学员体验人工智能的魅力。当大屏幕实时显现AI生成的绘画作品,教室里传出一片惊叹声。
卢凌介绍,通过讲解DeepSeek、豆包、极梦等AI软件在生活场景的应用,零基础学员也能轻松上手,切实感受AI带来的便利。
学员陈阿伯和妻子一起学习这门课程。陈阿伯表示,以前使用AI工具比较碎片化,系统学习后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生活和工作都受益良多。学员叶阿姨展示AI作品时说:“以前觉得AI是年轻人的‘专利’,现在发现我们也能玩转高科技。如今每次看望80岁的母亲,她都要拜我为师,学会AI后,她可开心了!”
“做螺钿胸针特别治愈”
螺钿是中国传统工艺技法,切割、镶嵌等精细操作有助于锻炼老年学员手部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作为短学制班级的“明星课程”,螺钿胸针课程深受老年学员喜爱。
在非遗传承教室,王娟老师手把手指导学员制作螺钿胸针。“这些传统工艺承载着老一辈厦门人的乡愁。”她边转动手中流光溢彩的螺钿片边说,“我们将天然螺钿材料与精湛的镶嵌工艺结合,鼓励学员按自身喜好和创意,设计个性化的螺钿胸针,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兼具时代特色。”
学员那阿姨胸前别着一枚色彩鲜艳、造型灵动的蝴蝶螺钿胸针。据她介绍,这是上一节课她的作品。她第一次接触螺钿胸针课程就深深着迷了,学这门课程不仅能美化生活,还能传承非遗项目。“下课后我在家自己动手做,从渐变配色到让螺钿片更平整,越做越好,感觉特别治愈。我把做好的胸针送给朋友,她们说,下学期也想来上课!”那阿姨说。
厦门老年大学新学期增开短学制班,创新设置非遗、手机AI课程
学AI如同“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
手机AI应用实操课程教老人使用AI。记者 晋君 摄 |
|
晨报记者 晋君
通讯员 翁小华
阳春三月,厦门老年大学2025年春季学期迎来1.34万名银发学子。AI教室内,学员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AI绘图指令;非遗课堂上,珠片轻碰声与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这座充满活力的银发学府以创新课程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本学期老年大学开设了324个教学班,其中23个短学制创新班级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了900多人报名。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厦门老年大学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在原有教学班基础上增开短学制班,为更多老年学员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与便捷学习平台。
本学期的短学制班涵盖厦门珠绣、答嘴鼓、传统螺钿工艺、吉祥绳结技艺等非遗特色课程,以及手机AI应用实操、手机AIGC初应用等智能应用课程,非遗、手机AI类课程占比超六成,旨在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弘扬厦门文化。这些手机AI短学制课程恰似“文化自助餐”,助力老年人掌握人工智能应用,跨越“数字鸿沟”。
“我们也能玩转高科技”
“来,大家对着手机说‘帮我生成一张鼓浪屿日落的图片’。”在手机AI应用实操课堂,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高级教师卢凌带领银发学员体验人工智能的魅力。当大屏幕实时显现AI生成的绘画作品,教室里传出一片惊叹声。
卢凌介绍,通过讲解DeepSeek、豆包、极梦等AI软件在生活场景的应用,零基础学员也能轻松上手,切实感受AI带来的便利。
学员陈阿伯和妻子一起学习这门课程。陈阿伯表示,以前使用AI工具比较碎片化,系统学习后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生活和工作都受益良多。学员叶阿姨展示AI作品时说:“以前觉得AI是年轻人的‘专利’,现在发现我们也能玩转高科技。如今每次看望80岁的母亲,她都要拜我为师,学会AI后,她可开心了!”
“做螺钿胸针特别治愈”
螺钿是中国传统工艺技法,切割、镶嵌等精细操作有助于锻炼老年学员手部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作为短学制班级的“明星课程”,螺钿胸针课程深受老年学员喜爱。
在非遗传承教室,王娟老师手把手指导学员制作螺钿胸针。“这些传统工艺承载着老一辈厦门人的乡愁。”她边转动手中流光溢彩的螺钿片边说,“我们将天然螺钿材料与精湛的镶嵌工艺结合,鼓励学员按自身喜好和创意,设计个性化的螺钿胸针,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兼具时代特色。”
学员那阿姨胸前别着一枚色彩鲜艳、造型灵动的蝴蝶螺钿胸针。据她介绍,这是上一节课她的作品。她第一次接触螺钿胸针课程就深深着迷了,学这门课程不仅能美化生活,还能传承非遗项目。“下课后我在家自己动手做,从渐变配色到让螺钿片更平整,越做越好,感觉特别治愈。我把做好的胸针送给朋友,她们说,下学期也想来上课!”那阿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