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心探战地 红色润初心 |
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美山分校开展跨学科研学活动 |
|
2025年04月02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海晨研学
 |
独轮车大作战。 |
|
 |
举枪射击。本版图片 记者 叶嘉健 摄 |
|
 |
唱响闽南童谣《天黑黑》。 |
|
学校名片
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美山分校立足学生“新厦门人”的生情特点,以“生活化德育”理论和“实践育人”理念为引领,构建“寻美厦门”跨学科研学课程。课程通过“情境浸润-问题探究-行动创造”的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在真实社会场域中开展参访、调研与项目式学习。课程系统贯彻新时代“五育融合”育人理念,形成以价值塑造为引领(德育)、知识建构为基础(智育)、体魄强健为支撑(体育)、审美涵养为升华(美育)、实践创新为延伸(劳育)的育人闭环,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育人模式转型。
学生通过行走厦门,解码城市文化基因,不仅深化了对学科知识的迁移应用,更在“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递进式体验中,生成对厦门的地域认同与情感归属。课程进一步聚焦社会真实问题(如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在“知-情-意-行”的完整德育链条中,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彰显“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实践品格。
文/易奕
3月31日,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美山分校三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春季研学活动,目的地是充满历史厚度的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本次研学活动由海晨研学组织开展,同学们在沉浸式探访中触摸历史脉搏,在实践中感受军事历史的独特魅力,收获成长与启发。
穿越历史 感知战地时光
一走进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孩子们的好奇心就被迅速点燃。第一站是航海科普馆,大家睁大眼睛,认真观察着古今中外的船只模型和海防建设图片,试图从图文中“解锁”祖国海防的科技密码。三年(8)班的易凯诚同学看着老式帆船模型,小声说:“原来以前船只进水了要用桶舀出去,太辛苦了!”
紧接着,在红色记忆典藏馆和民兵事迹馆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历经风霜的老物件,仿佛将孩子们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军民同心的年代。孩子们围在教官身边,时而屏息凝神,时而低声惊叹:原来平凡的人也能铸就不凡的传奇!
走出展馆,孩子们来到“八·二三炮战”阵地旧址。这里陈列着多种立下赫赫战功的轻重型退役武器装备,仿佛将孩子们带回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最令孩子们震撼的是那架巨大的歼-6战斗机,仿佛正蓄势待发,守护着脚下这片英雄热土。在曲折蜿蜒的战地迷宫中,他们开启了一场“穿越式”体验——模拟穿越战地,步步为营,在迷宫中领悟战士们的智慧与勇敢。
随后,孩子们来到“一国两制”大字前,整齐列队,齐声吟诵余光中的《乡愁》,那一字一句像是从孩子们心中流淌出的声音,虽稚嫩却真挚,透着对祖国统一、两岸亲情的朴素情感。接着,在那座赫赫有名的世界最大军事广播喇叭前,孩子们轻声唱起了闽南童谣《天黑黑》,童音悠扬,像是把思念融进海风里轻轻送去彼岸。
沉浸互动 比拼勇气智慧
走过历史,挑战也随之而来。在飞跃天堑项目中,孩子们鼓足勇气,穿越吊桥,欢呼声此起彼伏。三年(11)班的周稚同学表示:“开始很怕,但看到同学在下面帮我稳住吊桥,就觉得特别安心。”
射箭竞技和举枪射击现场也热闹非凡,有的孩子眉头紧锁、全神贯注地瞄准靶心,有的则开心得大叫“中了”——原来“瞄准”不仅是游戏目标,更是对专注力与信心的考验。
在接下来的团队项目中,大家的协作精神被彻底激发。在“独轮车大作战”里,他们小心翼翼地控制方向,虽然跌跌撞撞,却乐在其中;“趣味绳结”课程则考验着孩子们的动手与动脑能力;而“合力建塔”更是集体智慧的大比拼,大家分工明确、互相鼓劲,只为建起一座高高的“梦想之塔”。看似简单的任务,其实蕴含增强沟通协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的巧思。
三年级段长骆秋艺表示,福建教育学校附属集美实验学校美山分校为各年级量身定制“寻美厦门”研学路线,此次三年级围绕“海峡文化”主题,走进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感悟红色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
童心探战地 红色润初心
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美山分校开展跨学科研学活动
 |
独轮车大作战。 |
|
 |
举枪射击。本版图片 记者 叶嘉健 摄 |
|
 |
唱响闽南童谣《天黑黑》。 |
|
学校名片
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美山分校立足学生“新厦门人”的生情特点,以“生活化德育”理论和“实践育人”理念为引领,构建“寻美厦门”跨学科研学课程。课程通过“情境浸润-问题探究-行动创造”的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在真实社会场域中开展参访、调研与项目式学习。课程系统贯彻新时代“五育融合”育人理念,形成以价值塑造为引领(德育)、知识建构为基础(智育)、体魄强健为支撑(体育)、审美涵养为升华(美育)、实践创新为延伸(劳育)的育人闭环,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育人模式转型。
学生通过行走厦门,解码城市文化基因,不仅深化了对学科知识的迁移应用,更在“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递进式体验中,生成对厦门的地域认同与情感归属。课程进一步聚焦社会真实问题(如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在“知-情-意-行”的完整德育链条中,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彰显“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实践品格。
文/易奕
3月31日,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美山分校三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春季研学活动,目的地是充满历史厚度的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本次研学活动由海晨研学组织开展,同学们在沉浸式探访中触摸历史脉搏,在实践中感受军事历史的独特魅力,收获成长与启发。
穿越历史 感知战地时光
一走进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孩子们的好奇心就被迅速点燃。第一站是航海科普馆,大家睁大眼睛,认真观察着古今中外的船只模型和海防建设图片,试图从图文中“解锁”祖国海防的科技密码。三年(8)班的易凯诚同学看着老式帆船模型,小声说:“原来以前船只进水了要用桶舀出去,太辛苦了!”
紧接着,在红色记忆典藏馆和民兵事迹馆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历经风霜的老物件,仿佛将孩子们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军民同心的年代。孩子们围在教官身边,时而屏息凝神,时而低声惊叹:原来平凡的人也能铸就不凡的传奇!
走出展馆,孩子们来到“八·二三炮战”阵地旧址。这里陈列着多种立下赫赫战功的轻重型退役武器装备,仿佛将孩子们带回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最令孩子们震撼的是那架巨大的歼-6战斗机,仿佛正蓄势待发,守护着脚下这片英雄热土。在曲折蜿蜒的战地迷宫中,他们开启了一场“穿越式”体验——模拟穿越战地,步步为营,在迷宫中领悟战士们的智慧与勇敢。
随后,孩子们来到“一国两制”大字前,整齐列队,齐声吟诵余光中的《乡愁》,那一字一句像是从孩子们心中流淌出的声音,虽稚嫩却真挚,透着对祖国统一、两岸亲情的朴素情感。接着,在那座赫赫有名的世界最大军事广播喇叭前,孩子们轻声唱起了闽南童谣《天黑黑》,童音悠扬,像是把思念融进海风里轻轻送去彼岸。
沉浸互动 比拼勇气智慧
走过历史,挑战也随之而来。在飞跃天堑项目中,孩子们鼓足勇气,穿越吊桥,欢呼声此起彼伏。三年(11)班的周稚同学表示:“开始很怕,但看到同学在下面帮我稳住吊桥,就觉得特别安心。”
射箭竞技和举枪射击现场也热闹非凡,有的孩子眉头紧锁、全神贯注地瞄准靶心,有的则开心得大叫“中了”——原来“瞄准”不仅是游戏目标,更是对专注力与信心的考验。
在接下来的团队项目中,大家的协作精神被彻底激发。在“独轮车大作战”里,他们小心翼翼地控制方向,虽然跌跌撞撞,却乐在其中;“趣味绳结”课程则考验着孩子们的动手与动脑能力;而“合力建塔”更是集体智慧的大比拼,大家分工明确、互相鼓劲,只为建起一座高高的“梦想之塔”。看似简单的任务,其实蕴含增强沟通协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的巧思。
三年级段长骆秋艺表示,福建教育学校附属集美实验学校美山分校为各年级量身定制“寻美厦门”研学路线,此次三年级围绕“海峡文化”主题,走进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感悟红色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