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6日·海西晨报·
第A01版
·
封面
 |
记者团在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采访。 记者 邵育洋 摄 |
|
 |
昨日,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正式建成启用。 |
|
·A3·
央媒话厦门主题采访活动聚焦数字经济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厦门样本”
晨报记者 胡毓娇 林舒凡 颜司雅
鹭江潮涌,数智领航。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厦门市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突破口,率先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体系。2025年央媒话厦门主题采访活动昨日启动,来自中央、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和境外新闻媒体的记者团聚焦这座东南沿海的创新之城,探寻在人工智能重构经济活动的时代背景下,厦门如何以“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打造数字经济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厦门样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智能引擎”。
厦门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地之一,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集聚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企业459家,形成涵盖芯片、算力基础设施、算法、数据、模型、终端等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产业规模达33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厦门将人工智能发展融入城市整体战略坐标体系。根据《厦门市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厦门正以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布局规划为指引,以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的转型升级。当“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先手棋转化为首季经济“开门红”的发展实效,人工智能正成为破解“双循环”格局下城市发展难题的关键密钥。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实现“无感安检”,旅客通关时效提升约50%
·A2·
晨报讯(记者王温萍)昨日,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正式建成启用,并于昨日16时许迎来首批旅客——搭乘“爱达·地中海号”归来的2250名旅客。当晚,来自全国33个省市的新一批旅客搭乘“爱达·地中海号”以厦门为母港,启程前往日本。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总投资7.3亿元,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二层,年旅客吞吐能力可达到80万人次。
据介绍,新航站楼的“新”体现在更智慧、更高效:以旅客体验为导向,全面提升通关效率,一是实现海关、安检“一次过检”,通过数据聚合与视频分析重构技术,将海关行李查验和港站运营方的安全检查合二为一,旅客出境通关仅需进行一次行李检查,等待时间缩短50%;二是实现“无感安检”,新航站楼使用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实现非接触式的无感监测,提升旅客通关体验,旅客从离船到通关结束平均仅需约10分钟,通关时效提升约50%。
在边检出入境查验大厅,全新的验证台上配套了国内最先进的查验设备,34条人工通道和20条快捷通道全时段开启,将充分保障客流的通关效率。现场还增设了8台出入境记录凭证打印一体机,满足广大出入境旅客办理报销、公证及向使领馆核销签证等事务需要。
作为中国四大邮轮母港之一,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是全国唯一能同时看到跨海大桥、飞机、邮轮、货轮的大型邮轮母港综合体。作为国内少有的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邮轮交通枢纽,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可无缝接驳地铁、公交,既方便国际旅客“坐邮轮,来厦门”游览海上花园景观,也能让全国旅客“来厦门,坐邮轮”,“走出去”感受日韩海岛、“海丝”沿线国家多元目的地之美。
2024年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接待邮轮31艘次,旅客吞吐量9.47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320%。今年一季度,全球知名邮轮“银海晨曦号”“欧罗巴2号”等相继到访厦门。新航站楼的启用,让更多“美好航线”“美好体验”在此汇聚。靠泊计划显示,“爱达·地中海号”与“蓝梦之歌号”将于4月23日同日停靠厦门国际邮轮中心,“芮吉塔号”“招商伊敦号”“威斯特丹号”等国际邮轮也将陆续到访,助力提升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影响力。
需要提醒的是,4月15日起,随着新航站楼的投用,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旧航站楼正式完成其历史使命,停止运营,旅客乘坐邮轮时别走错了地方。
更智慧 更高效
 |
记者团在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采访。 记者 邵育洋 摄 |
|
 |
昨日,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正式建成启用。 |
|
·A3·
央媒话厦门主题采访活动聚焦数字经济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厦门样本”
晨报记者 胡毓娇 林舒凡 颜司雅
鹭江潮涌,数智领航。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厦门市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突破口,率先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体系。2025年央媒话厦门主题采访活动昨日启动,来自中央、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和境外新闻媒体的记者团聚焦这座东南沿海的创新之城,探寻在人工智能重构经济活动的时代背景下,厦门如何以“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打造数字经济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厦门样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智能引擎”。
厦门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地之一,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集聚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企业459家,形成涵盖芯片、算力基础设施、算法、数据、模型、终端等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产业规模达33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厦门将人工智能发展融入城市整体战略坐标体系。根据《厦门市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厦门正以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布局规划为指引,以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的转型升级。当“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先手棋转化为首季经济“开门红”的发展实效,人工智能正成为破解“双循环”格局下城市发展难题的关键密钥。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实现“无感安检”,旅客通关时效提升约50%
·A2·
晨报讯(记者王温萍)昨日,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正式建成启用,并于昨日16时许迎来首批旅客——搭乘“爱达·地中海号”归来的2250名旅客。当晚,来自全国33个省市的新一批旅客搭乘“爱达·地中海号”以厦门为母港,启程前往日本。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总投资7.3亿元,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二层,年旅客吞吐能力可达到80万人次。
据介绍,新航站楼的“新”体现在更智慧、更高效:以旅客体验为导向,全面提升通关效率,一是实现海关、安检“一次过检”,通过数据聚合与视频分析重构技术,将海关行李查验和港站运营方的安全检查合二为一,旅客出境通关仅需进行一次行李检查,等待时间缩短50%;二是实现“无感安检”,新航站楼使用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实现非接触式的无感监测,提升旅客通关体验,旅客从离船到通关结束平均仅需约10分钟,通关时效提升约50%。
在边检出入境查验大厅,全新的验证台上配套了国内最先进的查验设备,34条人工通道和20条快捷通道全时段开启,将充分保障客流的通关效率。现场还增设了8台出入境记录凭证打印一体机,满足广大出入境旅客办理报销、公证及向使领馆核销签证等事务需要。
作为中国四大邮轮母港之一,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是全国唯一能同时看到跨海大桥、飞机、邮轮、货轮的大型邮轮母港综合体。作为国内少有的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邮轮交通枢纽,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可无缝接驳地铁、公交,既方便国际旅客“坐邮轮,来厦门”游览海上花园景观,也能让全国旅客“来厦门,坐邮轮”,“走出去”感受日韩海岛、“海丝”沿线国家多元目的地之美。
2024年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接待邮轮31艘次,旅客吞吐量9.47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320%。今年一季度,全球知名邮轮“银海晨曦号”“欧罗巴2号”等相继到访厦门。新航站楼的启用,让更多“美好航线”“美好体验”在此汇聚。靠泊计划显示,“爱达·地中海号”与“蓝梦之歌号”将于4月23日同日停靠厦门国际邮轮中心,“芮吉塔号”“招商伊敦号”“威斯特丹号”等国际邮轮也将陆续到访,助力提升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影响力。
需要提醒的是,4月15日起,随着新航站楼的投用,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旧航站楼正式完成其历史使命,停止运营,旅客乘坐邮轮时别走错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