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课堂探索自然 快乐研学收获成长 |
·A6-A7、A8· |
|
2025年04月22日·海西晨报·
第A01版
·
封面
晨报记者 傅曦颖
四月的厦门,绿意盎然,万物生长。趁着大好时光,厦门华昌教育集团天安校区的孩子们背上小书包,带着满满的好奇与期待,踏上了前往鑫美园的研学之旅。草药园识百草,大棚内探蔬菜,田埂上踩泥巴,还有种多肉、做草药包、挑战趣味运动会……这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不只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舒展与成长的冒险。
学习草药知识 探寻草本智慧
研学第一站,是苏颂百草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化身“小小草药师”,在园中踏青识草,认识艾叶、金银花、鱼腥草、紫苏等常见药用植物。这些看似平凡的绿叶,在讲解员的生动解说下,都化作蕴含中医智慧的“天然宝藏”,让孩子们惊叹不已。“今天收获满满,我认识了北宋著名植物学家苏颂,也接触了不少常见药用植物。”四年(3)班的陈静怡说道。六年(1)班的邱彧丹告诉记者,他深深体悟到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为其博大精深的智慧所折服,由此更坚定了传承国粹、守正创新的历史使命感。
除了识草,孩子们还动手采摘新鲜艾叶,体验古法制作艾条。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动手,加深了对中草药用途和功效的理解。五年(1)班的陈奕朵向记者展示做好的艾条:“艾条用处真大!制作过程真有趣!”
最令孩子们兴奋的是草药足浴包制作环节。取材天然草本,搭配芳香草药,装袋成包,孩子们不仅学习了搭配原理,还汲取了中医“外治法”的养生智慧。三年(3)班的李与桐说道:“这真是一次新奇体验,我要把亲手制作的草药包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
触摸现代农业 感受科技魅力
离开百草园,师生们来到了鑫美园的现代农业展区,这里是孩子们了解农业科技、探寻植物奥秘的第二课堂。无土栽培区是一大亮点,孩子们看见一排排生机盎然的绿植悬空而生,不禁发出阵阵惊叹。
走进“太空蔬菜”种植区,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航天育种技术的原理,以及航天蔬菜在营养、抗病性等方面的优越性,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三年(3)班的李晨告诉记者,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土栽培,“真是太神奇了!”
在育苗体验环节,孩子们动手为蔬菜种子填土、喷水、打标识,体验育苗过程中的温湿度管理、光照调控等关键环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协作、全神贯注,仿佛一群未来的农业科学家正在播下希望的种子。
形态憨萌、色彩斑斓的多肉植物种植项目受到孩子们的追捧。阳光下,那些饱满的叶片泛着晶莹的光泽。孩子们兴致盎然地挑选心仪的品种,小心翼翼地培土移栽,并充满创意地为自己的“绿宠物”取名字,在实践中感受植物生命的奇妙。
走进田间地头 体验农耕文化
农耕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学特别设置农耕体验环节,带领孩子们感受土地的温度与劳动的辛苦。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孩子们轮流体验了“戽水”这一古老的提水方式。他们拉绳、控节奏、稳重心,反复尝试,只为将一桶水稳稳提至田边。动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默契配合与身体协调,不少孩子表示:“第一次知道古人灌溉有多不容易。”
紧接着,大家来到田间地头,分组进行山药采挖与犁田体验。三年(2)班的施棋萱说:“本来以为很简单,真正上手才知道不容易。”
之后,孩子们迎来了一场轻松欢乐的趣味运动会。拔河、飞盘等游戏轮番上演,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又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情谊。
研学当天,现场还悄悄上演了一场“惊喜派对”。当天正好是三名小寿星的生日,学校早早为他们准备了生日蛋糕。随着大家齐唱生日歌,三个小小的身影站在草地中央,脸上满是幸福。老师们贴心地为他们戴上生日帽,孩子们纷纷送上诚挚的祝福。在自然的怀抱中庆生,这一幕成为孩子们心中温暖的回忆。
“此次研学活动是一场融合劳动创造与文化传承的特色实践活动,是学校学习生活的延伸和深化。”厦门华昌教育集团天安校区本草园社团指导老师林晓燕告诉记者,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是“本草园”,学校也常态化开展本草实践活动。这次研学让孩子们真正走进田间,触摸本草的生命脉络,学习丰富的植物与农业知识,感受自然的神奇与劳动的伟大。未来,厦门华昌教育集团天安校区将继续坚持实践育人理念,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教育更有温度、学习更加鲜活。
走出课堂探索自然 快乐研学收获成长
·A6-A7、A8·
晨报记者 傅曦颖
四月的厦门,绿意盎然,万物生长。趁着大好时光,厦门华昌教育集团天安校区的孩子们背上小书包,带着满满的好奇与期待,踏上了前往鑫美园的研学之旅。草药园识百草,大棚内探蔬菜,田埂上踩泥巴,还有种多肉、做草药包、挑战趣味运动会……这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不只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舒展与成长的冒险。
学习草药知识 探寻草本智慧
研学第一站,是苏颂百草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化身“小小草药师”,在园中踏青识草,认识艾叶、金银花、鱼腥草、紫苏等常见药用植物。这些看似平凡的绿叶,在讲解员的生动解说下,都化作蕴含中医智慧的“天然宝藏”,让孩子们惊叹不已。“今天收获满满,我认识了北宋著名植物学家苏颂,也接触了不少常见药用植物。”四年(3)班的陈静怡说道。六年(1)班的邱彧丹告诉记者,他深深体悟到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为其博大精深的智慧所折服,由此更坚定了传承国粹、守正创新的历史使命感。
除了识草,孩子们还动手采摘新鲜艾叶,体验古法制作艾条。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动手,加深了对中草药用途和功效的理解。五年(1)班的陈奕朵向记者展示做好的艾条:“艾条用处真大!制作过程真有趣!”
最令孩子们兴奋的是草药足浴包制作环节。取材天然草本,搭配芳香草药,装袋成包,孩子们不仅学习了搭配原理,还汲取了中医“外治法”的养生智慧。三年(3)班的李与桐说道:“这真是一次新奇体验,我要把亲手制作的草药包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
触摸现代农业 感受科技魅力
离开百草园,师生们来到了鑫美园的现代农业展区,这里是孩子们了解农业科技、探寻植物奥秘的第二课堂。无土栽培区是一大亮点,孩子们看见一排排生机盎然的绿植悬空而生,不禁发出阵阵惊叹。
走进“太空蔬菜”种植区,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航天育种技术的原理,以及航天蔬菜在营养、抗病性等方面的优越性,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三年(3)班的李晨告诉记者,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土栽培,“真是太神奇了!”
在育苗体验环节,孩子们动手为蔬菜种子填土、喷水、打标识,体验育苗过程中的温湿度管理、光照调控等关键环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协作、全神贯注,仿佛一群未来的农业科学家正在播下希望的种子。
形态憨萌、色彩斑斓的多肉植物种植项目受到孩子们的追捧。阳光下,那些饱满的叶片泛着晶莹的光泽。孩子们兴致盎然地挑选心仪的品种,小心翼翼地培土移栽,并充满创意地为自己的“绿宠物”取名字,在实践中感受植物生命的奇妙。
走进田间地头 体验农耕文化
农耕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学特别设置农耕体验环节,带领孩子们感受土地的温度与劳动的辛苦。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孩子们轮流体验了“戽水”这一古老的提水方式。他们拉绳、控节奏、稳重心,反复尝试,只为将一桶水稳稳提至田边。动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默契配合与身体协调,不少孩子表示:“第一次知道古人灌溉有多不容易。”
紧接着,大家来到田间地头,分组进行山药采挖与犁田体验。三年(2)班的施棋萱说:“本来以为很简单,真正上手才知道不容易。”
之后,孩子们迎来了一场轻松欢乐的趣味运动会。拔河、飞盘等游戏轮番上演,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又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情谊。
研学当天,现场还悄悄上演了一场“惊喜派对”。当天正好是三名小寿星的生日,学校早早为他们准备了生日蛋糕。随着大家齐唱生日歌,三个小小的身影站在草地中央,脸上满是幸福。老师们贴心地为他们戴上生日帽,孩子们纷纷送上诚挚的祝福。在自然的怀抱中庆生,这一幕成为孩子们心中温暖的回忆。
“此次研学活动是一场融合劳动创造与文化传承的特色实践活动,是学校学习生活的延伸和深化。”厦门华昌教育集团天安校区本草园社团指导老师林晓燕告诉记者,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是“本草园”,学校也常态化开展本草实践活动。这次研学让孩子们真正走进田间,触摸本草的生命脉络,学习丰富的植物与农业知识,感受自然的神奇与劳动的伟大。未来,厦门华昌教育集团天安校区将继续坚持实践育人理念,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教育更有温度、学习更加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