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探索百姓幸福之路 |
·A4-A5· |
|
晨报记者 许蔚菡 李慧婷
实习生 李雅莉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作为全国、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近年来,厦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批具有厦门特色的“近邻”党建经验和方法,有力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
9月23日,厦门市“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七大活动之一——“喜迎党的二十大 看跨岛发展新貌”学习体验活动再出发。文史专家、高校教授、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及厦门日报社等媒体记者40余人组成的学习体验团,深入深田社区、官任社区、澳头社区、金安社区,追寻厦门在基层治理上迈出的坚实步伐,近距离感受百姓的幸福之路。
[深田社区]
让基层治理更有人情味
活动第一站,体验团走进深田社区,了解深田社区百年变迁,聆听暖心邻里小故事……通过学习体验活动,体验团对厦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深田社区有温度的党建工作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近邻”党建的发源地,深田社区努力打造“近邻生活服务圈”,积极宣传和推动“远亲不如近邻”的社区治理工作理念,让社区治理变得更贴近实际、更有效率、更有人情味,也让居民感受到浓浓的幸福感。
活动过程中,《深田读册歌》创作者杜兵团带领大家一同诵读《深田读册歌》,一起说出“图强就是伊的家,要为家里做代志”,点燃了众人的激情,赢得阵阵掌声。
“通过学习体验,我更能体会到深田社区的邻里情、基层治理中的浓浓人情味!”厦大教授郑启五对深田社区的社区治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称赞:“很有特色,很自然,很接地气。”
故地重游的杜兵团说,2019年创作《深田读册歌》时,他曾到深田社区采风,短短几年过去了,这里变化很大。他表示,今后将继续投身闽南话的传承工作,以“接地气”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厦门。
[官任社区]
打造多元治理国际化样本
从改革开放前筼筜港北部狐尾山下的小村庄,到如今充满国际范的现代社区,官任社区堪称厦门城市化建设的“最佳样本”之一,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厦门国际范的生动注脚。
活动第二站,体验团来到了官任社区。作为厦门市外籍人士聚居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官任社区积极发挥辖内外籍人士集中的优势,创新探索出“5C”工作法。通过组织外籍人士开展各国文化交流、国际化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中外居民融合互助,打造多元治理国际化样本。
厦门美丽心灵志愿服务队队长黄春生说,看到官任社区打造的国际型多元化志愿服务团队新模式,他收获良多。在厦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过程中,他将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志愿活动,树立打造服务团队的品牌意识,为志愿服务团队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希望能为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带来新的面貌。
兴华社区工作人员蔡翔龙也表示,此次参观学习帮助他开阔了工作思路。他说:“今后开展社区工作的过程中,我要以党建为引领,挖掘社区能人,吸收社区人才,参与社区治理,更好地做好社区工作。”
[澳头社区]
“科技+艺术”推动融合发展
微风拂过,双清桥下的一池碧水荡起阵阵涟漪;一幢幢红砖古厝掩映在绿树丛中,村道整洁,鸟语花香。活动第三站,体验团来到了翔安区澳头社区。
“我们澳头,既有美食,又有美术,还有海洋高新产业园区……”行走在美丽的怀远湖畔,聆听讲解员介绍澳头社区的蜕变史,体验团成员对飘荡着油墨清香的澳头社区惊叹不已。
据介绍,近年来,澳头社区以“科技+艺术”为主题,深挖“三海一侨”文化内涵,着力“三美推进”,抓住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及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奏响融合发展三部曲。
今年86岁的姚景良是体验团中最年长者,他见证了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退休之后,他志愿加入义工团队,为社区贡献一份力量。他感慨,这些年来,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也希望我能够亲眼见证未来。”
【金安社区】
“互动共治”提升居民幸福感
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湖里。作为湖里区近邻党建实践基地,“奋斗幸福里”用“近邻更近、远亲更亲”的生动实践,阐释了湖里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卓越成效。
当天活动的最后一站,体验团走进厦门最大的纯社会保障性住房社区——金安社区。讲解员向体验团介绍了金安社区“奋斗幸福里”的工作精神。
据悉,金安社区采用“互动共治”,积极探索“近邻党建+养老服务”新模式,建设街道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打造爱心养老聚集地、统筹辖区优势资源、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等方式,搭建党群“连心桥”,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辖区老人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金安社区曾荣获全国社会工作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等58项荣誉,成为社区居民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观看社区介绍视频,可以看到金安社区居民们脸上写满了幸福。”厦门市郑成功研究会党支部书记郑来成说,金安社区关注居民需求,及时拿出解决措施,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这正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声音
厦门市公安局高级警官李旭鸣: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社区治理中的点滴变化,看到社区治理的累累硕果。这让我更加坚信,社区治理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打牢社区治理的基础,才能推动基层组织建设迈入新台阶。
厦大教授黄力生: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厦门人,我见证了厦门这些年的变化。通过此次学习体验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厦门,也更加热爱这座城市。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立足本职工作,为厦门发展尽一份力。
市民孙淑洁:以前听说澳头海鲜很好吃,真正来到这里,才发现这里美好的事物太多了,很值得细细游览。过去这里只是一个小渔村,如今整个澳头焕然一新,变身为引人注目的旅游胜地,居民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这就是我们老百姓最期待的幸福生活。
兴华社区工作人员杨清梅:在学习体验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基层党建发挥的巨大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党建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底,结合社区特色亮点,以更新的思路、更实的举措去推进社区治理,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市民许益基:深田社区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红色印迹,很值得我们来参观学习。我们要深入领会“远亲不如近邻”的内涵,一起努力,奔向幸福生活。
“喜迎党的二十大 看跨岛发展新貌”学习体验活动弘扬特区精神
聆听感人事迹 汲取奋进力量
晨报记者 陈佩珊
见习记者 黄晶晶
实习生 陈雅瑛
9月24日,由厦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喜迎党的二十大 看跨岛发展新貌”学习体验活动第八场——特区精神学习体验线路活动举行,吸引了来自高校、小学、幼儿园的老师,民营企业代表、“新时代好少年”代表,以及退役军人、志愿者、退休人员、新厦门人等群体的40余人参与。沿着特区精神学习体验线路,这些学习体验团成员先后走进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马塘精神主题馆、陈嘉庚纪念馆、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汲取奋进力量。
“喜迎党的二十大 看跨岛发展新貌”学习体验活动是厦门市“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七大类活动之一。学习体验活动共设6条线路,分别为特区精神学习体验线路、跨岛发展学习体验线路、创新发展学习体验线路、生态文明学习体验线路、基层治理学习体验线路和乡村振兴学习体验线路。目前,该活动已吸引社会各界群众400余人参与。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
重温炮战记忆
弘扬三岛精神
“大嶝岛、小嶝岛、角屿,这三个岛屿平均每平方米土地曾落下1.5颗炮弹,被炸成一片焦土,却寸土未丢……”当天活动第一站,学习体验团成员来到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听讲解员讲述过去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看着对台广播站、明雕暗堡、沟壕隧道等宣传设施和军事设施,大家仿佛回到了炮火纷飞的年代中,真切感受到三岛军民穿越炮火、以身报国,用铮铮铁骨筑起铜墙铁壁的伟大事迹。
“听到‘炮兵六姐妹’的故事,我回想起自己曾经的部队生活。”高炮团退伍老兵许荣湘时不时停下脚步,和园内各式各样的炮具合影留念。英雄小八路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何厝小学五年级学生陈彦冰则表示,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回去后她会发挥讲解员的特长,将英雄三岛精神分享给周围的同学。
马塘精神主题馆:
感受村庄蝶变
传承马塘精神
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马塘的巨变则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一幅生动写照。活动第二站,学习体验团成员来到马塘精神主题馆,了解马塘村脱贫致富的故事。
据了解,1985年6月,陈清水、陈清渊、陈树林等6名青年筹集资金3万元,利用村里种蘑菇的房子搭建起200平方米的简易厂房,创办了当时同安县首家村级企业——同安县新圩兴华罐头厂,之后逐步发展为知名企业——银鹭集团,带动马塘村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看着马塘人靠着“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精神,让曾经“路不通、灯不明、水不敷”的“瘦马塘”,蜕变为 “百姓富、生态美”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75岁的退休老人李阿美感慨道,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马塘精神,大家应该继续坚持、弘扬马塘精神,让更多年轻人将马塘精神传承下去。
陈嘉庚纪念馆:
聆听嘉庚故事
感悟嘉庚精神
活动第三站,学习体验团来到陈嘉庚纪念馆。进入展厅,大家看到大量文物藏品,形象地展示了华侨领袖陈嘉庚光辉的一生。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学习体验团成员聆听了陈嘉庚先生赤诚爱国、全力支持抗战的历史功绩,回忆了他艰苦创业、倾资兴学、服务社会的人生历程,深刻感受“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
“华侨旗帜,当之无愧。”企业代表陈孟羽赞叹道,陈嘉庚先生呕心沥血、倾资办学,对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大家敬佩。
湖滨中学初一学生陈遵西从小就对陈嘉庚先生有一定的了解,在此次活动中,她对陈嘉庚的创学经历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陈遵西表示,嘉庚精神深深地触动着她,“我会好好学习,希望将来可以像陈嘉庚先生一样,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
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
追溯发展印记
延续特区精神
逐渐亮起的车灯、电焊时闪烁的光……活动第四站,学习体验团成员来到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一幅特别的图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它通过特别的灯光设置,仿佛让特区建设者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在此重现。
记者了解到,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用一张张老照片、老物件,展示了特区建设40多年来厦门人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参观过后,厦门市第九中学初二学生潘禹辰心里充满了对家乡的自豪与骄傲,他说:“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更应延续特区精神,勇担时代责任。”“生活在厦门,很幸福。”新厦门人贾科斌也表示,他对厦门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声 音
● 法律从业人员李千煌:
看到马塘村在陈清水等人带领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我希望我的家乡可以像马塘一样,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富民强村之路。
● 小白杨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姚志盛:
瑞霭九州立夙愿,英雄三岛扬威名。经略湖里逐彩梦,振兴马塘聚民心。鳌园集美兰桂茂,鹭岛流芳嘉庚魂。特区鼎新千帆竞,凤凰花开又一春。
● 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初一学生吴成宇:
马塘精神让我看到“敢闯敢试、爱拼会赢”的初心,陈嘉庚先生倾尽所有支持教育的爱国情怀也让人敬佩……这次的学习体验活动让我收获颇丰。作为学生,我们要为中国的富强而读书!
● 何厝小学教师谢蓉蓉:
通过活动,我对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爱国情怀有了更深的认识。即使是在自己经济困难的时候,他也坚持捐资办学,很让人感动。作为教师,我会继续耕耘在岗位上,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 市民朱温典:
喜迎党的二十大,看跨岛发展新貌。借力扬帆天地阔,击鼓催征正当时。
●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师张欣:
参观完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先生一心为国、兴办教育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震撼了我。我想到了我的学生、我的孩子,他们从小应该就有这种家国情怀,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也应该把嘉庚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今后有机会,我会带学生到陈嘉庚纪念馆来学习嘉庚精神,这一定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