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6日·海西晨报·
第A14版
·
书虫公社
陈雪慧
《你的懒惰让我愁肠百结》收录了菲茨杰拉德写给独生女斯科蒂的书信。这些信写于菲茨杰拉德最后那几年,他遥遥陪伴青春期横冲直撞、旁逸斜出的女儿,同时也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挣扎要去面对。凭着天然的父爱,菲茨杰拉德心甘情愿地在好莱坞消耗自己的天才,在拮据中妥帖地为女儿安排一切。除了竭力提供足够的生活费,在各种细微之处关心着她,作业、选课、阅读、人际关系、择偶标准……谁不羡慕被他这般细腻、温柔、毫无保留地爱过的女儿。
菲茨杰拉德的女儿多年后回忆:“这些绝妙的信件,这些智慧与文体的珍珠,会寄到瓦萨,而我只是匆匆看一眼,拣出附上的支票和信上的新闻,然后把它们丢进右手边的抽屉。”一次争执与冷战之后,菲茨杰拉德写道:“我记得很久之前,我有个经常给我写信的女儿,可如今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所以我坐在这里,听着普契尼:‘有天她会写信来。’”
那时距他猝然离世,不足两个月。
2002年,钱理群从北大教授岗位上退了下来,开始游走民间,走向更广阔的讲台。他回母校南京师大附中,再从东莞走到福州,再到上海,到中学里去给“90后”学生讲鲁迅,也给老师讲。有人形容他讲课的声音:黄钟大吕,激情四射。即使对方是青年学生,他也喜欢别人称他老钱。《我的精神自传》是老钱的新书。除去对历史的大课题的严肃探讨之外,老钱的自传通篇流转着一股情感的暖流。他的精神世界既呈现严酷峻急,亦有温情清朗。老钱向来不惮于自剖,一如鲁迅先生。此番审视学术生命流程,着意敞开自我,直面时代,体味人生。
平生安稳,始可学琴。如此,愿有一日故人携琴而来,得聆清音。《近世古琴逸话》用两条线索串起了近百则琴人琴事。本书近半内容写于苏州城。前辈们的山河岁月在键盘上跌宕,作者一时忘了窗外冬日的雨雪风霜,一心重温凝结于故纸、失落于现世的山高水长。
文中几乎不做点评,最多辅以一句“佳话如此”,让这些琴人琴事自动地呈现出意义与趣味。说的是琴,其实还是人,人有热爱、有坚持,甚至有贪恋,才会有随之而来的传艺、守望与恩情。
《日日杂记》记录日常,好像人人写得,其实不然。这些日记是生活的枝与叶,撷取到手,仍在呼吸。写此类文章的功力是天生的敏感和后天的获取一并累积出来的。天生是质地,后天是染色,要两厢共有,才显出岁月在一个人身上呈现的颜色。流水日常,清风扑面。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平行宇宙,看到的一切悲欢,都隔着学识、见识和经历的滤镜。世界此时呈现的诗意,是作者给淘出的金子,尽管她并未刻意,一片天然。
生活细细碎碎,从夏天开始酿梅子酒,菜市场熙熙攘攘,地铁通道里人来人往,烦心的事会劈头降临,经常困倦也经常心血来潮,躲在口罩下观察人类,碰到路边小猫就边跟着边掏出手机留下猫片……
日子的快与慢浓缩进每格分镜,当你慢慢翻阅绘本《暂时先这样》,会看到那些暴露在空气中、被日照,却没变质的生活瞬间。作者用缓慢的步调踏进半梦半醒的台北市,故事中的人物在自己的时间轴上推进着自己的生活,个人的“暂停”和钟表的“无限”,微妙发酵,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时间切片,哪怕暂时先这样。
流水日常 清风扑面
陈雪慧
《你的懒惰让我愁肠百结》收录了菲茨杰拉德写给独生女斯科蒂的书信。这些信写于菲茨杰拉德最后那几年,他遥遥陪伴青春期横冲直撞、旁逸斜出的女儿,同时也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挣扎要去面对。凭着天然的父爱,菲茨杰拉德心甘情愿地在好莱坞消耗自己的天才,在拮据中妥帖地为女儿安排一切。除了竭力提供足够的生活费,在各种细微之处关心着她,作业、选课、阅读、人际关系、择偶标准……谁不羡慕被他这般细腻、温柔、毫无保留地爱过的女儿。
菲茨杰拉德的女儿多年后回忆:“这些绝妙的信件,这些智慧与文体的珍珠,会寄到瓦萨,而我只是匆匆看一眼,拣出附上的支票和信上的新闻,然后把它们丢进右手边的抽屉。”一次争执与冷战之后,菲茨杰拉德写道:“我记得很久之前,我有个经常给我写信的女儿,可如今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所以我坐在这里,听着普契尼:‘有天她会写信来。’”
那时距他猝然离世,不足两个月。
2002年,钱理群从北大教授岗位上退了下来,开始游走民间,走向更广阔的讲台。他回母校南京师大附中,再从东莞走到福州,再到上海,到中学里去给“90后”学生讲鲁迅,也给老师讲。有人形容他讲课的声音:黄钟大吕,激情四射。即使对方是青年学生,他也喜欢别人称他老钱。《我的精神自传》是老钱的新书。除去对历史的大课题的严肃探讨之外,老钱的自传通篇流转着一股情感的暖流。他的精神世界既呈现严酷峻急,亦有温情清朗。老钱向来不惮于自剖,一如鲁迅先生。此番审视学术生命流程,着意敞开自我,直面时代,体味人生。
平生安稳,始可学琴。如此,愿有一日故人携琴而来,得聆清音。《近世古琴逸话》用两条线索串起了近百则琴人琴事。本书近半内容写于苏州城。前辈们的山河岁月在键盘上跌宕,作者一时忘了窗外冬日的雨雪风霜,一心重温凝结于故纸、失落于现世的山高水长。
文中几乎不做点评,最多辅以一句“佳话如此”,让这些琴人琴事自动地呈现出意义与趣味。说的是琴,其实还是人,人有热爱、有坚持,甚至有贪恋,才会有随之而来的传艺、守望与恩情。
《日日杂记》记录日常,好像人人写得,其实不然。这些日记是生活的枝与叶,撷取到手,仍在呼吸。写此类文章的功力是天生的敏感和后天的获取一并累积出来的。天生是质地,后天是染色,要两厢共有,才显出岁月在一个人身上呈现的颜色。流水日常,清风扑面。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平行宇宙,看到的一切悲欢,都隔着学识、见识和经历的滤镜。世界此时呈现的诗意,是作者给淘出的金子,尽管她并未刻意,一片天然。
生活细细碎碎,从夏天开始酿梅子酒,菜市场熙熙攘攘,地铁通道里人来人往,烦心的事会劈头降临,经常困倦也经常心血来潮,躲在口罩下观察人类,碰到路边小猫就边跟着边掏出手机留下猫片……
日子的快与慢浓缩进每格分镜,当你慢慢翻阅绘本《暂时先这样》,会看到那些暴露在空气中、被日照,却没变质的生活瞬间。作者用缓慢的步调踏进半梦半醒的台北市,故事中的人物在自己的时间轴上推进着自己的生活,个人的“暂停”和钟表的“无限”,微妙发酵,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时间切片,哪怕暂时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