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拥堵少了 |
百姓烦心事也少了 |
| ||
| ||
|
同安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疏堵保畅提升市民出行安全和效率
晨报记者 张玲玲
交通与百姓出行息息相关,停车与民生紧密相连。作为厦门市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同安区汽车保有量不断上涨,摩托车占有量是岛外其他三个行政区的总和,车多人多,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这也是百姓心头的痛点。为此,厦门市公安局同安分局交警大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创新推出系列服务民生的举措,不仅大大提升了百姓出行安全和效率,也收获了群众点赞。
全市首创 摩托车待行区
同安区山多路窄,摩托车方便灵活,且能载重物,成为同安百姓的重要交通工具。从几十年前家家都有的红色“幸福250”摩托车,到如今品类齐全的摩托车,同安区的摩托车保有量占岛外四个行政区的半壁江山。
摩托车多,隐患也多。以前,摩托车经常和其他机动车抢占路口,等红灯时被机动车夹在中间,驾驶人的腿就伸在汽车车轮旁。一旦车辆启动时没把控好,很容易发生刮擦事件。特别是同安有很多大货车通行,摩托车又常停在大货车司机盲区内,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为缓解这一矛盾,同安交警紧扣务实、效率理念,拓展学习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区特点因地制宜,于2017年在全市首创摩托车待行区,即在机动车道停止线前划定摩托车专属等待区域。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摩托车启动快的优势,也可以让机动车更清楚地看见前方,改善摩托车穿插于汽车车流中或在右转车道等候红灯的现状,进而达到预防事故、提高路口通行效率的目的,使道路更为畅通和安全。
待行区推行后,因摩托车等红灯而与机动车刮擦导致交通事故亡人的事件几乎绝迹。同时,摩托车都集中在待行区,民警对超员、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的执法管理也更加方便。由此,驾驶人的不文明行为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
随着同安摩托车的不断增加,摩托车待行区也在不断优化,从最初的只有一排扩增至两排,划线的颜色也统一成了黄色。与刚刚设立时相比,如今的待行区更宽、容量更大。
目前,同安区已在75个路口施划了摩托车待行区,而这一举措被岛外其他三个行政区推广。
多措并举 解决百姓停车难
随着机动车、非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同安老城区出现了停车位短缺现象。同安交警秉持“对症下药”的管理思路,推出了多种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问题。
为方便群众停车,同安交警联合相关单位深挖路面停车资源,在岳东二路、祥平东路、陆丰路等推出1306个限时停车位,市民在规定时间内可免费使用。同时,在凤山路、古庄二路、岗头北路等挖掘出4600多个路面停车位,积极提高车位周转率,有效优化了路面交通秩序。并利用人行道的空余空间增设了两轮车辆停车位4980个,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管理,大大缓解了辖区内停车难问题。
交通“微循环” 提升通行效率
住在后炉社区的洪先生在海沧区上班,每天跨区通行需耗费不少时间。更让他烦心的是,因后炉社区路窄车多,每天早高峰在小区门口就开始堵车,洪先生出行不仅身累,心更累。
像后炉社区这样的情况,同安区的城西社区、西安社区、祥桥社区、西溪社区和陆丰社区等6个社区都存在,这些社区都在老城区,周边的道路是主干道延伸的支路,车多路窄,一旦发生拥堵,不仅需要交警现场疏导,耗时耗力,也堵了百姓的心。
同安交警把旧西桥和钟楼商圈的单向通行法运用到这6个社区。自今年8月底开始,在这6个片区试运行交通微循环,以社区为中心将周边路面设置为单行区,所有车辆沿着同一方向行进,大大提升了通行速度和效率,也缓解学校上下学期间交通拥堵问题,促进社区周边居民出行畅通。
宣传大篷车 “开进”群众心里
同安地域广大、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宣传工作可谓交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同安交警利用交通安全宣传大篷车,全覆盖、无死角开展宣传教育。
同安交警充分利用交通安全宣传大篷车开得出、播得远、贴得近的特点,将交通安全知识编成“广告式”的宣传语,在大篷车LED屏幕上展示。
大篷车开进农村、企业、学校、辖区各主次干道、主要路口巡游宣传,通过播放视频、摆放宣传展板、现场“面对面”宣教等形式,与广大群众和老年人唠家常、谈交通、讲安全。大篷车也“开进”群众的心里,切实增强了群众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安全事故。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同安交警已利用交通安全宣传大篷车开展宣传1400余小时。
“交通宣传不能一蹴而就,要润物细无声,慢慢增强百姓的安全意识。”同安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综合科科长王东向说,以戴安全帽宣传为例,多年来他们锲而不舍地宣传强调戴安全帽的重要性,通过各类方式增强百姓的意识。群众渐渐形成佩戴安全帽的意识后,交警又重点宣传戴质量好的安全帽,这样循序渐进,百姓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