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惠民 幸福生活暖心 |
漳州台商投资区经过十年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建设 |
| ||
| ||
| ||
|
晨报记者 潘薇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十三五”以来,漳州台商投资区坚持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持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推进教育、医疗等领域一批重点民生建设工程。在漳州台商投资区的居民眼里,该区经过十年的高质量发展,它是什么样子的?这几日,记者来到漳州台商投资区中心城区、乡村走访,崭新的中小学教室传来琅琅读书声;专业医院、公办村卫生所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大大小小的生态公园、公共文体设施成了居民休闲、学习的好去处。
学有所教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自漳州台商投资区成立以来,就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育水平。把“真金白银”砸向基础设施,让教育硬件水平大幅度提升,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据统计,十年来,漳州台商投资区教育领域累计支出24.07亿元。着力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薄”实施以来,积极争取省级改薄专项资金1982万元、省级扩容工程等资金682万元,区级统筹配套各类资金1.8亿元,如期、超额完成全面改薄任务。
同时,漳州台商投资区还注重引进教师人才、对接优质资源、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漳州台商投资区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十二条措施》等政策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做到引进一批优秀教师,带出一批优秀教师,稳住一批优秀教师。十年来,漳州台商投资区共遴选和招考教师785名,引进4名省内外名校长、20余名名师,吸收外县市优秀教师约200名;还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教师素养大赛、市级教育教学开放活动等,打磨、遴选出一批优质课程。截至目前,漳州台商投资区中小学教师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得部级优课32人,省级优课74人。
漳州台商投资区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努力构建“互联网+教育”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16年以来,漳州台商投资区先后投入约3亿元,对学校图书、多媒体、教学仪器等教育教学装备加强配置及更新。特别是在2018年全区建成了教育城域网,网络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实现了宽带网络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并以教育城域网为载体,实现跨校区、跨区域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
同时,漳州台商投资区高标准配备46套录播教室、3套校园电视台、3套移动录播设备,统一部署区域视频资源管理平台,区内各中小学实现跨班级、跨校区、跨区域同步互动教学、教学录制与直播。积极探索教师多元化教研模式,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通过线下研讨、线上直播的方式,组织开展了“一师一优课”评选、市级教育教学开放活动、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闽西南云上教研暨探讨“三个课堂”应用交流等活动。同时依靠该平台,将打磨、遴选出一批优质课程进行开放共享,将优质资源扩大化,有效缓解农村学校专业师资薄弱、教师专业成长受限等难题。
护民健康 大力推进医疗领域建设
与优质教育同时崛起的,是台商投资区曾经基础薄弱的医疗事业。漳州台商投资区高度重视辖区人民健康需求,着力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坚持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医疗领域财政投入,投入资金3.13亿元用于漳州市第五医院(漳州台商投资区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如今,人们走进漳州市第五医院病房综合大楼,能体验到宽敞舒适的就医环境和贴心尽责的医疗服务。该院的医疗技术后勤综合楼也预计于2024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据悉,漳州市第五医院是漳州台商投资区唯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承担着漳州台商投资区近30万人口及周边地区医疗救护和政府指令性任务,是漳州台商投资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十年的努力,漳州市第五医院在该区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下,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而该院的学科发展和医教研建设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留在当地看诊,减少就诊成本。2021年,漳州市第五医院年门诊量达34万余人次、住院数近1万人次。
据介绍,为了营造更好的就医体验,提高辖区智慧诊疗科技含量,漳州台商投资区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目前信息化建设项目硬件基本到位,软件HIS、LIS、PACS、EMR等15个系统均安排上线,信息系统完善后将实现高效管理。线上预约、线上缴费、诊间结算、自动发药等一系列的便民服务措施,大大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医院提升医疗硬件设备投入,拥有美国GE 1.5T磁共振、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西门子DR、全自动模块式血液体液分析仪等一系列先进诊疗设备,让患者在辖区就能体验到先进的诊疗设备带来的精准医疗服务。
近年来,漳州市第五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妇产科、普外科、泌尿科均已开展腔镜手术治疗,在老年心肺疾病诊疗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医院与漳州市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等三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漳州市第五医院还积极打造重点专科。结合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的建设,力推区域急救中心的落地。
此外,为持续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漳州台商投资区还完成了32家公办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打通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幸福生活 文体项目 建设接地气
每到节假日,在漳州台商投资区的各式公园、公共文化体育场地里,总有不少人在休闲放松、锻炼身体。居住在龙池社区的杨女士表示,这几年住在这里,感觉可以休闲、学习的公共文体场所多了不少,自己的孩子还说,期待区图书馆日后建好了,可以去感受一番。
近年来,漳州台商投资区切实强化文体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产业改革、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去年推动一批中小场馆规划建设,如位于中心城区花海的历史文化展馆、鸿渐送王船非遗馆、侨史馆,锦宅村的文圃书院,集友公园的篮球场、羽毛球场改造等等。而今年区图书馆项目作为重点的文化民生补短板工程,自建设以来备受关注。近日,该项目主体封顶,标志着漳州台商投资区的文化事业有了进一步提升。据了解,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上下共五层,预计2024年竣工交付。建成后,将为当地群众提供文化休闲的新空间。
此外,漳州台商投资区规划建设比较大项目还包括位于双十中学(厦门双十漳州校区)旁边的区全民健身中心,总投资2.7亿元,2020年已经开工,预计2023年12月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漳州台商投资区还以补助奖励等方式鼓励村集体及各单位兴建各类文体场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