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海西晨报·
第A03版
·
城市读本
 |
近年来,不少红砖古厝被改造成书店、咖啡馆等创意空间。 吴俞晨 摄 |
|
晨报记者 张晓霏
日前,厦门日报社“工商银行杯”第21届读者节暨2022年“嘉庚文化周”与读者相约。活动通过一系列精彩而有意义的活动,进一步挖掘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嘉庚故里集美,有这样一块“文艺范”生活的乐土——大社。这里充满历史底蕴、侨乡风情,保留着传统的村居模式,又因为背靠集美学村,始终向年轻人敞开着,新旧碰撞,融合再生。本地人在此怡然自足,外来客也以此为乐土,创造理想生活。
走进大社,一股鲜活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戏台旁的海蛎炸和沙茶面等传统风味小吃店升腾着闽南市井烟火气。祠堂和庙宇依旧香火鼎沸,屋前庙后多的是晒太阳的本地老人。而近几年,各式红砖古厝、南洋侨房经由年轻人一盘活,变成了书店、咖啡馆、小酒吧、民宿等创意空间,涌现的“网红店”双手都数不过来。
宫庙后巷子里的兑里厝工作室就是由老宅改造的,主理人张明珍是东南乡建的创始人,他来过几次大社后就被吸引了,索性将自己的工作室从写字楼里搬了过来。他说,来到大社后,无论工作和生活的状态,都变得比以前放松了。“大社虽然处在城市里,这一块却保留得非常完整,人情味、烟火气很足,这也是大社吸引我的地方。”张明珍说。搬到大社之后,他喜欢在工作间隙到街巷里闲逛,与当地人闲聊,有时候设计的灵感就在这些细节中产生了。
近年来,随着大社打造“文创旅游街区”形象,街巷愈发干净有序,公共基础设施愈发完善。街道与社区等部门也大力打造嘉庚故里“近邻文化”,通过为民办实事,提升社区民众的生活幸福感。这些举措春风化雨般滋润人心,老居民以更平易近人的心态接纳新居民、新事物,一起享受新旧融合的大社新生活。
大社的房租对有想法的年轻人来说较容易接受。集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薛兆镰说,几乎每天都有朋友请他帮忙在大社找房子,带院子的房子更受青睐。薛兆镰表示,大社文化底蕴深、烟火气息浓,这两年爆红的“十里长堤”也将热度带到了大社。去“十里长堤”露营、野餐,再到大社体验文艺市井生活,成为很多人游集美的必选项。
商业味不浓,生活范很足,是大社的独特之处。无论是传统小店,还是新的业态,对很多业者来说,商业收益并非扎根大社的首要目的。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惬意和松弛的生活。而大社,正好让他们的理想照进了生活。
文艺乐土 让理想照进生活
 |
近年来,不少红砖古厝被改造成书店、咖啡馆等创意空间。 吴俞晨 摄 |
|
晨报记者 张晓霏
日前,厦门日报社“工商银行杯”第21届读者节暨2022年“嘉庚文化周”与读者相约。活动通过一系列精彩而有意义的活动,进一步挖掘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嘉庚故里集美,有这样一块“文艺范”生活的乐土——大社。这里充满历史底蕴、侨乡风情,保留着传统的村居模式,又因为背靠集美学村,始终向年轻人敞开着,新旧碰撞,融合再生。本地人在此怡然自足,外来客也以此为乐土,创造理想生活。
走进大社,一股鲜活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戏台旁的海蛎炸和沙茶面等传统风味小吃店升腾着闽南市井烟火气。祠堂和庙宇依旧香火鼎沸,屋前庙后多的是晒太阳的本地老人。而近几年,各式红砖古厝、南洋侨房经由年轻人一盘活,变成了书店、咖啡馆、小酒吧、民宿等创意空间,涌现的“网红店”双手都数不过来。
宫庙后巷子里的兑里厝工作室就是由老宅改造的,主理人张明珍是东南乡建的创始人,他来过几次大社后就被吸引了,索性将自己的工作室从写字楼里搬了过来。他说,来到大社后,无论工作和生活的状态,都变得比以前放松了。“大社虽然处在城市里,这一块却保留得非常完整,人情味、烟火气很足,这也是大社吸引我的地方。”张明珍说。搬到大社之后,他喜欢在工作间隙到街巷里闲逛,与当地人闲聊,有时候设计的灵感就在这些细节中产生了。
近年来,随着大社打造“文创旅游街区”形象,街巷愈发干净有序,公共基础设施愈发完善。街道与社区等部门也大力打造嘉庚故里“近邻文化”,通过为民办实事,提升社区民众的生活幸福感。这些举措春风化雨般滋润人心,老居民以更平易近人的心态接纳新居民、新事物,一起享受新旧融合的大社新生活。
大社的房租对有想法的年轻人来说较容易接受。集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薛兆镰说,几乎每天都有朋友请他帮忙在大社找房子,带院子的房子更受青睐。薛兆镰表示,大社文化底蕴深、烟火气息浓,这两年爆红的“十里长堤”也将热度带到了大社。去“十里长堤”露营、野餐,再到大社体验文艺市井生活,成为很多人游集美的必选项。
商业味不浓,生活范很足,是大社的独特之处。无论是传统小店,还是新的业态,对很多业者来说,商业收益并非扎根大社的首要目的。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惬意和松弛的生活。而大社,正好让他们的理想照进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