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城市读本
 |
扫码二维码 听谈股论金 |
|
作者:陈文强
晨报记者 陈文强
本周利好消息接二连三,继国务院常务会议引导银行让利小微企业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要求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昨天又有利好消息发布,证监会制定的《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下称《方案》)于近日印发。《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上市公司结构更加优化,市场生态显著改善,监管体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迈上新的台阶。这可以说是抓住了市场的“牛鼻子”,都说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基石不稳,地动山摇。
未来三年,上市公司的质量扎实了,牛市的基础就扎实了,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也就有了扎实的基础,这其实也是股民“急难愁盼”的问题。
11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按惯例,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降准后,往往8天至12天后降准落地,预计12月会降准。
同样在11月23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包括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这六个方面的16条措施。这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举措,旨在推进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全面落到项目,激励商业银行新发放保交楼贷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同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国有大行与多家房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如万科获得中行、交行合计2000亿元意向授信额度,美的置业获得交行200亿元意向授信额度。
事实上,去年以来政策一直向房地产倾斜,但房地产板块走势不尽人意,估计今冬明春该板块在政策的护航下,会渐入佳境。短期来看,“金融16条”等面向企业信用风险的政策有助于缓释房企债务风险、促进“保交楼”,同时也有望提振金融和实体市场信心,打破短期负循环,促进市场参与各方、预期企稳,带动从销售到投资再到宏观经济的逐步回升。
以此预计,产业景气度将从制造业和基建切换至消费和地产链。金融条件将从“剩余流动性”转变为信用扩张。随之而来的是财政和货币调控范式转变。2023年依然是财政扩张大年,但明年财政或将更多倾向于支持安全自主可控领域。
抓住上市公司这个“牛鼻子”
 |
扫码二维码 听谈股论金 |
|
作者:陈文强
晨报记者 陈文强
本周利好消息接二连三,继国务院常务会议引导银行让利小微企业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要求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昨天又有利好消息发布,证监会制定的《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下称《方案》)于近日印发。《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上市公司结构更加优化,市场生态显著改善,监管体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迈上新的台阶。这可以说是抓住了市场的“牛鼻子”,都说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基石不稳,地动山摇。
未来三年,上市公司的质量扎实了,牛市的基础就扎实了,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也就有了扎实的基础,这其实也是股民“急难愁盼”的问题。
11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按惯例,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降准后,往往8天至12天后降准落地,预计12月会降准。
同样在11月23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包括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这六个方面的16条措施。这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举措,旨在推进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全面落到项目,激励商业银行新发放保交楼贷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同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国有大行与多家房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如万科获得中行、交行合计2000亿元意向授信额度,美的置业获得交行200亿元意向授信额度。
事实上,去年以来政策一直向房地产倾斜,但房地产板块走势不尽人意,估计今冬明春该板块在政策的护航下,会渐入佳境。短期来看,“金融16条”等面向企业信用风险的政策有助于缓释房企债务风险、促进“保交楼”,同时也有望提振金融和实体市场信心,打破短期负循环,促进市场参与各方、预期企稳,带动从销售到投资再到宏观经济的逐步回升。
以此预计,产业景气度将从制造业和基建切换至消费和地产链。金融条件将从“剩余流动性”转变为信用扩张。随之而来的是财政和货币调控范式转变。2023年依然是财政扩张大年,但明年财政或将更多倾向于支持安全自主可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