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
做好促发展“加减法” 推动审批提质增效 |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审批处主动作为,推动审批高效便民,帮助企业减负纾困,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
| ||
| ||
| ||
| ||
|
晨报记者 彭怡郡 通讯员 林艺侬
下放审批事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审批办理更加高效;全力做好用水用气服务,推动落实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纾困……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近期,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审批处以提高审批便利化为抓手,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
打造更好营商环境,要做好促进发展的“加减法”。今年以来,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审批处通过推动审批事项下放、“水电气网”业务联办,进一步为市场主体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事时限、降低办事费用,有效提升审批服务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现有审批事项41个,全流程网上审批事项占比100%;审批事项平均申报材料仅3份;行政许可即办件事项占比75%,时限压缩比例97.378%。
行政审批服务
巧做“加法” 推动审批高效便民
亮点1
“放管服”改革 跑出“加速度”
优质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推动审批改革创新是其中的关键举措。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持续在审批改革中发力,今年以来已推动审批服务事项下放、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流程简化、新改扩建城市道路挖掘占用审批流程简化等诸多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其中,审批服务事项下放让企业获益良多。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审批处工作人员表示,在审批过程中,审批人员有时需要面对面和企业沟通;而审批下放后,企业就可以就近和属地市政园林主管部门交流,办理审批更加方便。同时,属地市政园林主管部门对辖区市政道路等情况也更加了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导企业完成审批申办。
星宸科技园附属绿地项目就享受到审批事项下放带来的便利。“以前我们需要到市行政服务中心提交材料,现在就近在同安区办理审批即可,节省了不少时间。”项目负责人表示,同安区市政园林局还实时跟进项目进展,提前对绿地范围进行预审核,提出整改意见,避免因返工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人力、资金成本负担。
为确保审批事项下放工作条块无缝衔接,缩短办理“磨合期”,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审批处进行了多方协调与辅导。一方面,与省住建厅和省林业局相关业务指导部门沟通,调整办事指南标准化目录,确保市、区办事指南一致,并定期检查;另一方面,建立与各区部门之间的联系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的综合培训,及时解决业务中发现的问题,有效提高业务人员综合能力。
今年,厦门市市政园林局还印发了《厦门市排水许可改备案登记实施方案》。原先,排水户需通过申报审批申领排水许可证后,才可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这一流程至少需要4个工作日。如今,符合条件的排水户只需花费几分钟,备案登记相关信息,便可开展经营活动。实行备案管理也有利于规范排水户的日常管理,管理部门可根据备案信息,实时掌握排水户的全面情况,更好地开展排水户排查和管理工作。
亮点2
“保姆式”服务提升贴心度
用心、用情、用力,换得企业省心、省时、省力。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审批处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推动“保姆式”服务提质升级。
近期,在得知海辰锂电、厦门新能安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要申请审批流程后,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审批处前往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宣传相关审批政策,做好“传、帮、带”工作,面对面、点对点与项目人员沟通交流,真正做到政策上门、服务到位、企业受益。
厦门市水务行业也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供水接入服务。厦门市政水务集团推行“营商供水服务经理”工作机制,构建专业化、精准化、个性化的供水接入服务。一方面,通过“多规合一”平台推送的信息,获取用户的前期建设信息,主动建立“准用户”服务信息库,及时跟踪“准用户”的用水需求;另一方面,实行分类分级的服务模式,形成重点项目有人跟、进度节点有人知、困难问题先协调、“未诉先应”等工作机制。用户的供水接入过程,实现全程“只找一个人”、“不见面”通水、一趟不用跑。这样“全天候、全过程”的适时贴心服务,显著提升了供水服务的效率。
亮点3
“成绩单”晾晒提高服务质效
“晒”工作、“晾”成绩,以“晒”促“干”。2022年4月以来,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每月对各区市政园林局、各区农业农村局、海沧区建设与交通局、海沧区城市管理局相应事项的审批服务质量进行“晾晒”,通过梳理各单位每月的审批事项总办件量、实际办理用时、办件退补率、事项承诺办理时限等,归纳总结当月审批质量的优势、薄弱环节,以及下阶段的工作重点,营造“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良好成效——部分事项办理用时进一步提升,承诺时限明显压缩,基本实现“零退补率”。
在“晾晒”成绩单的过程中,各区主管部门也提炼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海沧区建设与交通局推行排水许可第三方代办模式,通过流程再造,进一步压缩排水许可证审批时限,为企业节省了近一周的办理时间,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在优化审批事项的同时,通过随机抽查、专项督查和绩效评价等方式,保障审批与监管无缝衔接。比如针对城市道路挖掘这类重要民生项目,重点做好线上线下双向监督管理,线上采用厦门市城市道路挖掘(占用)管理信息平台动态跟踪监督项目施工数据化信息,线下定期安排道路巡查,强化监管实效。
用水用气服务
善用“减法” 帮助企业减负纾困
亮点1
一口价报装 成本再降低
优化用水用气服务,释放营商“磁力”。在全面实现“用水用气红线外零投资”等一系列惠企举措后,厦门进一步降低用户用水用气接入成本。
今年,厦门积极推动“瓶改管”工作,选择人流量较大、餐饮场所较为集中的湖里万达、前埔不夜城、明发商业广场等区域,作为“瓶改管”试点示范区,促进试点区域餐饮场所使用更为安全、便捷、经济的管道天然气。
在申报用气服务方面,示范区的餐饮企业还可享受更为优惠的政策。餐饮店铺外的公用部分管道,由厦门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经营者无需承担这部分的公摊费用;餐饮店内需负担的分支管线以及自身店面范围内的管线费用,还有九折优惠;符合条件的小微用户,还可享受“一口价”报价……这些超值福利,让众多餐饮店经营者欢呼雀跃。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22日,全市8处“瓶改管”试点示范区已累计完成改造384户,整体改造率达到80%左右,餐饮经营者切实体会到了管道天然气安全、便捷和经济的优势。
明发商业广场的绿素林餐厅申请“瓶改管”,原先改造工程预算是3.6万元,实际费用一下子就减免了1万元。两个月不到,该餐厅就用上了管道天然气。
万达商圈内一家小炒店店主黄女士感慨道:“以前为了防止断气,我要在店内囤上好几个煤气罐备用,如果送气不及时,断供后可马上更换。这样既影响出餐速度,更容易留下安全隐患。‘瓶改管’后,我们就方便了很多。”黄女士还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一个月店内要用10多瓶煤气罐,花费1600多元;现在一个月煤气费还不到1000元,长久经营下来,能省下不少钱。
亮点2
欠费不停供 负担再减轻
用水服务上,企业也可享受更大的优惠力度。厦门市政水务集团不折不扣地执行减负助企纾困政策,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工商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设立6个月的水费缓交期,在此期间免收水费违约金。厦门市政水务集团还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受惠企业“免申即享”,一趟不用跑即可享受用水报装、水费缓交等助企纾困政策。
厦门市政水务集团表示,2022年第三季度,新装获得用水供水接入受惠企业达142户,为企业用户“接水让惠”共计2384万元;为2.3万户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工商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交水费1192.83万元,免收欠费违约金63.45万元。
在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指导下,厦门市政水务集团推出获得用水“服务体验官”活动等优化服务、助力发展的创新举措。7名营商环境“服务体验官”通过线上线下的体验,发现办水、用水全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建立“体验摸底-发现问题-组织核查-建账定责-督促整改(优化提升)-成效反馈”的工作闭环,督促各部门形成合力,持续提升供水服务品质。
亮点3
水电气网联办让人少跑腿
近期公布的2022年度全市“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中,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市发改委、市审批管理局、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厦门分公司等部门单位联合推出的水电气网“一表申请、一窗综办、一网通办”举措榜上有名。
今年,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牵头水、电、气、网四家企业,梳理业务流程、整合数据资源,联合推出水电气网“一表申请、一窗综办、一网通办”业务联办服务。该服务是针对全市新建项目推出的,用水、用电、燃气、网络联合报装的服务模式。该模式下,通过“一张申请表”“一套材料”,办事企业可在一个窗口,同时办理用水、用电、燃气、网络等一到多个项目的报装业务。
记者了解到,业务联办服务将原模式下的报装及其涉及的外线工程行政审批,从“分头办”“多次办”变为“一窗受理、业务联办”,整合了服务资源、减少了申请材料、缩短了接入时间、避免了重复施工、提升了服务效率。
目前,全市32个水电气网营业网点和7个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均已实现“一表申请、一窗综办”,累计完成联办业务207单。来自殿前街道的黄先生办理完自己房屋的新装水表申请后,在窗口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顺利完成了其他业务的办理。黄先生表示,现在他只跑一个厅,就可以同时联办多项事情,真是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