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高层次留学人员及引进人才、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打击乐演奏家郑心仪: |
想把打击乐变成“全民艺术” |
|
|
2022年11月29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城市读本
人物名片
郑心仪,1992年生,厦门人,新加坡国立大学音乐学院学士、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硕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现为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打击乐演奏家、厦门高层次留学人员及引进人才。曾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全额奖学金、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奖学金、辛辛那提Graduate Incentive Award奖学金,演出足迹遍布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晨报记者 张玲玲
郑心仪在6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中学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西洋打击乐,顿时被它深深吸引。于是,她毅然决定到海外求学,专修西洋打击乐。
经过艰辛的努力,她终于考取了国际顶尖音乐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并以优异成绩获得百万奖学金,从此开启她的“英雄之旅”。那一年,郑心仪才18岁。
郑心仪带着音乐梦想在新加坡读完了4年本科学业。然而,在毕业之际,纠结于马上就业还是继续深造,让她对未来产生了迷茫。不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坚定信念,选择向打击乐更高的方向钻研。于是,她相继考取了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硕士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博士。
在导师的带动下,郑心仪爱上了“制造乐器”。她把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变”成乐器,如木头、线绳、碗筷等;她还把中国乐器结合到西洋打击乐中。在美国留学时,她举办过一场带有中国元素的音乐会,用西洋乐器演绎中国韵律。
2019年,带着对家乡的眷恋,郑心仪选择回厦门发展。郑心仪说,她要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厦门广泛传播,以回馈家乡的培养。如今,她的学生从幼儿到大学生,年龄跨度很大,这让她有信心把打击乐变成“全民艺术”。
郑心仪的成功演出,往往离不开助演嘉宾的配合。她的助演嘉宾阵容可谓“强大”:有厦门音乐学校小提琴老师蹇爱,有旅欧钢琴演奏硕士林灵、旅美打击乐硕士许馨怡,还有厦门一中的黄禹尘、厦门国际学校的吴君扬等两名高三的学生。其中,黄禹尘多次获得省级、全国及国际比赛大奖。本次音乐会现场,郑心仪和嘉宾们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桶演奏出欢快的节奏,让场上场下变成了沸腾的海洋。
当然,每次成功的演出,也离不开郑心仪自己的努力。为了筹备这次音乐会,她和导演组对曲目反复推敲,最终敲定12首既在国际上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又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先锋派代表曲目。郑心仪还为每个节目建一个微信群,和嘉宾们商讨“打磨”,对音色追求极致,直到演出前一晚还在修改节目细节。郑心仪说,这种临时修改,对乐手们的技艺考验很大,也考验彼此之间的默契度。不过,在演出时,他们往往用一个眼神交流,就能“秒懂”对方了。
郑心仪说,她想让市民看到不一样的西洋打击乐、更多好玩有趣的打击乐器,而不是只有架子鼓等,这些乐器都可以“如魔法般变出许多声音”。此次音乐会也与以往不同,首次搭配了超大环幕式舞美和灯光效果,配合多种打击乐器现场演奏的音响;大屏幕色彩斑斓、画面丰富,而灯光也幻彩聚焦,让观众体验到了一场强大的视听盛宴,充分领略了西洋打击乐的不凡魅力。
厦门高层次留学人员及引进人才、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打击乐演奏家郑心仪:
想把打击乐变成“全民艺术”
人物名片
郑心仪,1992年生,厦门人,新加坡国立大学音乐学院学士、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硕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现为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打击乐演奏家、厦门高层次留学人员及引进人才。曾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全额奖学金、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奖学金、辛辛那提Graduate Incentive Award奖学金,演出足迹遍布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晨报记者 张玲玲
郑心仪在6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中学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西洋打击乐,顿时被它深深吸引。于是,她毅然决定到海外求学,专修西洋打击乐。
经过艰辛的努力,她终于考取了国际顶尖音乐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并以优异成绩获得百万奖学金,从此开启她的“英雄之旅”。那一年,郑心仪才18岁。
郑心仪带着音乐梦想在新加坡读完了4年本科学业。然而,在毕业之际,纠结于马上就业还是继续深造,让她对未来产生了迷茫。不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坚定信念,选择向打击乐更高的方向钻研。于是,她相继考取了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硕士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博士。
在导师的带动下,郑心仪爱上了“制造乐器”。她把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变”成乐器,如木头、线绳、碗筷等;她还把中国乐器结合到西洋打击乐中。在美国留学时,她举办过一场带有中国元素的音乐会,用西洋乐器演绎中国韵律。
2019年,带着对家乡的眷恋,郑心仪选择回厦门发展。郑心仪说,她要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厦门广泛传播,以回馈家乡的培养。如今,她的学生从幼儿到大学生,年龄跨度很大,这让她有信心把打击乐变成“全民艺术”。
郑心仪的成功演出,往往离不开助演嘉宾的配合。她的助演嘉宾阵容可谓“强大”:有厦门音乐学校小提琴老师蹇爱,有旅欧钢琴演奏硕士林灵、旅美打击乐硕士许馨怡,还有厦门一中的黄禹尘、厦门国际学校的吴君扬等两名高三的学生。其中,黄禹尘多次获得省级、全国及国际比赛大奖。本次音乐会现场,郑心仪和嘉宾们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桶演奏出欢快的节奏,让场上场下变成了沸腾的海洋。
当然,每次成功的演出,也离不开郑心仪自己的努力。为了筹备这次音乐会,她和导演组对曲目反复推敲,最终敲定12首既在国际上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又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先锋派代表曲目。郑心仪还为每个节目建一个微信群,和嘉宾们商讨“打磨”,对音色追求极致,直到演出前一晚还在修改节目细节。郑心仪说,这种临时修改,对乐手们的技艺考验很大,也考验彼此之间的默契度。不过,在演出时,他们往往用一个眼神交流,就能“秒懂”对方了。
郑心仪说,她想让市民看到不一样的西洋打击乐、更多好玩有趣的打击乐器,而不是只有架子鼓等,这些乐器都可以“如魔法般变出许多声音”。此次音乐会也与以往不同,首次搭配了超大环幕式舞美和灯光效果,配合多种打击乐器现场演奏的音响;大屏幕色彩斑斓、画面丰富,而灯光也幻彩聚焦,让观众体验到了一场强大的视听盛宴,充分领略了西洋打击乐的不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