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闽宁协作的动人故事 |
由“小白鹭”与厦门艺术学校联袂打造的原创舞剧《花儿与海》在厦首演 |
|
2022年12月09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城市读本
 |
《花儿与海》剧照 |
|
晨报讯(记者 陈佩珊)11月30日,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小白鹭”)与厦门艺术学校联袂打造的原创舞剧《花儿与海》在厦首演。
据悉,《花儿与海》入选2022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成为2022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也是厦门市民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花儿与海》在本月内还将演出多场,感兴趣的市民可关注“小白鹭”相关平台发布的演出信息。
记者了解到,舞剧《花儿与海》讲述了一个关于闽宁协作的动人故事: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杨一琼决心在宁夏贺兰村种植葡萄。在村委会主任鼓励下,贺兰村的年轻小伙苏俊青,跟随杨一琼来到福建沿海某实验基地学习种葡萄。杨一琼在罹患白血病的情况下,坚持把葡萄种了出来,然后永远离开了人世。苏俊青和杨一琼的学生曾小兰忍住心中的悲痛,带着杨一琼的研究成果回到宁夏。最后,全村人齐心协力,战胜自然灾害,大规模种植、收获葡萄,形成产业,脱贫致富。
这是一部五彩斑斓的舞剧——宁夏大地上丰收的黄、厦门海域的蓝、实验室的白、闽南中秋节的红、葡萄藤的绿,以及杨一琼得知自己身患白血病而科研尚未结束的黑白色调,穿插交织,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而为了在方寸之间,讲好闽宁协作这一宏大叙事主题,展现宁夏和福建之间山海相连的情谊,把人物间的思念、回忆等串联起来,主创团队在剧中多次巧妙运用不同空间叠加与转换的艺术表现形式。
《花儿与海》也展现了两地风土人情——在宁夏丰收场景里,村民“就地取材”舞起来;而在中秋节的中山路场景里,博饼骰子声声响,拍胸舞等闽南喜庆元素、《月娘月光光》等闽南童声也适时出场。
“作品好看且感人。”观众陈女士告诉记者,农村小伙外出打拼、杨一琼在光影交错里挣扎等场景,都让人不禁红了眼眶,更懂得了脱贫攻坚的不易。
幕后故事
主创团队深入宁夏采风
从1996年开始,福建与宁夏,3800多名援宁工作者,用智慧、心血和决心,向贫穷发起挑战,创造了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闽宁模式”;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发生了一件件感人事,涌现了一批批先进典型……厦门艺术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林乃桢介绍,大家一直考虑创作一部扶贫题材的作品,最终选定闽宁协作。
今年7月,主创团队深入宁夏采风,这次实地体验让主创团队感受颇深。“双脚站在那片土地上,看见挂果的葡萄在戈壁滩上生长……每处景致似乎都像胶片一样陈列眼前,其中的身影仿若重现。”导演郭勇滨、何颖介绍,“表现现实就应当对现实有一种穿透力。”他们围绕主人公对生命真善美的极致追求来展开故事,力图让故事随着人物情感“静静流淌出来”,呈现出纪实电影自然而朴素的质感。
饰演“苏俊青”的李鑫则告诉记者,在踏上宁夏西海固的那一刻,他就想:“把这些朴实的人物搬上舞台,让观众感受闽宁协作,这种文化交流非常有价值。”
相关新闻
开展合唱论坛
指导艺术创作
晨报讯(记者 黄晶晶)合唱名师集中指导,理论与实践结合……日前,2022厦门(翔安)首届合唱论坛在翔安区文化馆剧场举行。本次论坛由市委宣传部指导,翔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是2022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之一。
据悉,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分为“合唱名师教学”“合唱音乐会”“名家论坛点评”三大板块,内容丰富,干货满满。活动特别邀请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合唱教育家、指挥家任宝平,以及青年作曲家张士超、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青年指挥家高劼、武汉音乐学院教师李朕等人,结合参训学员特点,通过《指挥的双手分工与配合》《合唱作品编创技巧》《指挥视角下的童声作品排练及声音技术问题解决》《中国合唱的发展及展望》等课题,为学员们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给予宝贵的经验指导。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合唱音乐会,翔安区青少年宫小螺号童声合唱团、厦门市鼓浪屿合唱团、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同台演出。合唱音乐会以“唱论结合”的形式进行,专家现场进行“一对一”指导,效果立竿见影。
讲述闽宁协作的动人故事
由“小白鹭”与厦门艺术学校联袂打造的原创舞剧《花儿与海》在厦首演
 |
《花儿与海》剧照 |
|
晨报讯(记者 陈佩珊)11月30日,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小白鹭”)与厦门艺术学校联袂打造的原创舞剧《花儿与海》在厦首演。
据悉,《花儿与海》入选2022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成为2022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也是厦门市民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花儿与海》在本月内还将演出多场,感兴趣的市民可关注“小白鹭”相关平台发布的演出信息。
记者了解到,舞剧《花儿与海》讲述了一个关于闽宁协作的动人故事: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杨一琼决心在宁夏贺兰村种植葡萄。在村委会主任鼓励下,贺兰村的年轻小伙苏俊青,跟随杨一琼来到福建沿海某实验基地学习种葡萄。杨一琼在罹患白血病的情况下,坚持把葡萄种了出来,然后永远离开了人世。苏俊青和杨一琼的学生曾小兰忍住心中的悲痛,带着杨一琼的研究成果回到宁夏。最后,全村人齐心协力,战胜自然灾害,大规模种植、收获葡萄,形成产业,脱贫致富。
这是一部五彩斑斓的舞剧——宁夏大地上丰收的黄、厦门海域的蓝、实验室的白、闽南中秋节的红、葡萄藤的绿,以及杨一琼得知自己身患白血病而科研尚未结束的黑白色调,穿插交织,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而为了在方寸之间,讲好闽宁协作这一宏大叙事主题,展现宁夏和福建之间山海相连的情谊,把人物间的思念、回忆等串联起来,主创团队在剧中多次巧妙运用不同空间叠加与转换的艺术表现形式。
《花儿与海》也展现了两地风土人情——在宁夏丰收场景里,村民“就地取材”舞起来;而在中秋节的中山路场景里,博饼骰子声声响,拍胸舞等闽南喜庆元素、《月娘月光光》等闽南童声也适时出场。
“作品好看且感人。”观众陈女士告诉记者,农村小伙外出打拼、杨一琼在光影交错里挣扎等场景,都让人不禁红了眼眶,更懂得了脱贫攻坚的不易。
幕后故事
主创团队深入宁夏采风
从1996年开始,福建与宁夏,3800多名援宁工作者,用智慧、心血和决心,向贫穷发起挑战,创造了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闽宁模式”;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发生了一件件感人事,涌现了一批批先进典型……厦门艺术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林乃桢介绍,大家一直考虑创作一部扶贫题材的作品,最终选定闽宁协作。
今年7月,主创团队深入宁夏采风,这次实地体验让主创团队感受颇深。“双脚站在那片土地上,看见挂果的葡萄在戈壁滩上生长……每处景致似乎都像胶片一样陈列眼前,其中的身影仿若重现。”导演郭勇滨、何颖介绍,“表现现实就应当对现实有一种穿透力。”他们围绕主人公对生命真善美的极致追求来展开故事,力图让故事随着人物情感“静静流淌出来”,呈现出纪实电影自然而朴素的质感。
饰演“苏俊青”的李鑫则告诉记者,在踏上宁夏西海固的那一刻,他就想:“把这些朴实的人物搬上舞台,让观众感受闽宁协作,这种文化交流非常有价值。”
相关新闻
开展合唱论坛
指导艺术创作
晨报讯(记者 黄晶晶)合唱名师集中指导,理论与实践结合……日前,2022厦门(翔安)首届合唱论坛在翔安区文化馆剧场举行。本次论坛由市委宣传部指导,翔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是2022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之一。
据悉,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分为“合唱名师教学”“合唱音乐会”“名家论坛点评”三大板块,内容丰富,干货满满。活动特别邀请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合唱教育家、指挥家任宝平,以及青年作曲家张士超、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青年指挥家高劼、武汉音乐学院教师李朕等人,结合参训学员特点,通过《指挥的双手分工与配合》《合唱作品编创技巧》《指挥视角下的童声作品排练及声音技术问题解决》《中国合唱的发展及展望》等课题,为学员们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给予宝贵的经验指导。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合唱音乐会,翔安区青少年宫小螺号童声合唱团、厦门市鼓浪屿合唱团、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同台演出。合唱音乐会以“唱论结合”的形式进行,专家现场进行“一对一”指导,效果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