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镜头云参观体验满满安全感 |
市公安局举办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暨2023年110警营开放日活动,首次向社会公开招募领养退役警犬并为幼犬征名 |
| ||
| ||
| ||
| ||
| ||
| ||
|
最美“警色”,还看厦门公安!1月8日上午,厦门市公安局举办了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暨2023年110警营开放日直播活动。
据了解,今年活动主题是“矢志不渝110,新征程上保安宁”。活动分为4个直播会场,分别是厦门市禁毒教育基地、守护生命海上救援、集美新城警务站及厦门市公安局警犬基地,通过镜头带群众“云参观”,近距离感受厦门公安科技强警、科学用警以及保平安促稳定的工作举措和常态,在7个直播平台上在线观看人数达61.7万人次,网友纷纷称赞厦门公安带给百姓满满的安全感。
此次活动中,厦门公安推出的退役警犬领养和新警犬征名活动,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和参与,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榜首。
晨报记者 张玲玲
【警犬基地篇】
“萌宝”警犬轻松完成挑战
“搜!”随着训导员一声令下,一只史宾格犬把鼻子快速“贴地”搜索;仅过了十几秒,它就找到了训导员埋在泥土的“毒品”,坐下以叫声示警。随后,训导员从土中挖出“毒品”,拍了拍它的脖子以示鼓励,史宾格犬高兴地摇着尾巴,围着训导员转圈圈,这可爱的模样让直播间的网友们直呼“简直萌化了。”
1月8日,直播活动走进厦门市公安局警犬基地,不仅让网友们看到了可爱的警犬们顺利地完成了5项挑战,还看到了警犬整洁、明亮、气派的居住和训练环境。
年均出勤4000余起
保持零差错纪录
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技术大队成立于1983年,是厦门公安机关唯一警犬训练使用单位,目前共有民警13人、辅警16人、警犬70只,主要承担全市刑侦用犬、警卫安保、大型活动安检、治安巡逻等任务,年平均任务出勤量4000余起,一直保持零差错。
据介绍,位于海沧区的警犬基地是2016年年底厦门市政府特批,划拨了60余亩地,按照“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的高标准高规格建设的,从开建到投用仅用了六个月,真正展现了“厦门速度”。
警犬基地的警营文化室内,金灿灿的奖牌挂满墙。近年来,该基地充分发挥警犬技术服务侦查破案、缉捕逃犯、搜爆安检的独特优势,加强警犬技术在“断卡”等新领域的拓展应用,关键时刻出奇兵、见奇效。同时,警犬技术大队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其中最亮眼的就是他们首创的血迹搜索犬项目获得公安部科技二等奖,获评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2021年获得全省公安优秀基层单位等。
警犬在基地里
吃得营养、住得舒服
在警犬基地的半山腰,一排排蓝顶“房子”错落有致。这是警犬们的“豪华住宅区”,每只警犬都有“一室一厅”。民警介绍,每间犬舍都是精心设计的,分为休息区和活动区两部分,联通式的结构让整个犬舍有着更好的通风效果并更有利于警犬活动。
这里的警犬分为治安巡逻用犬和刑侦用犬两种。其中,治安巡逻用犬主要使用德国牧羊犬和马里努阿犬,数量占整个单位犬总量一半以上。据了解,德牧引进中国以后,经过多代繁育,已经可以适应厦门潮热的天气。德牧在犬类中算是智商高的,易于训练且特别忠诚,对陌生人有一种天生的警戒,但通常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非常适合作为治安巡逻用犬。
刑侦用犬的品种都是史宾格犬,这种犬分为棕白花和黑白花两种,性情非常活泼,适合长时间搜索工作。
活动中,直播主持人走进基地的食堂,看到大锅里正烹煮着大骨。民警介绍,警犬们“伙食很好”,基地每天都有用鸡胸肉或者大骨给警犬煮辅料,配合犬粮对警犬进行饲喂,这样能保障警犬在高强度训练下的营养需求。
每天坚持训练
只为高效完成任务
基地训练场内,警犬们正进行多项挑战,即服从科目之警犬随行,30米外指挥警犬坐、卧、立、前来,还有爆炸物搜索、血迹搜索、障碍训练设施以及模拟情景+双犬扑咬训练等。
在服从科目,警犬始终贴靠在训导员左侧腿部,并抬头望着训导员,对每一项口令都能精准完成。各类搜索科目和过障碍对警犬而言,更是“小菜一碟”,十几秒就完成挑战。完成任务后,警犬们跑到训导员面前“求抚摸”,可爱的模样让人喜爱。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扑咬训练。由训导员扮演的“歹徒”穿着厚厚的扑咬服,挥舞着斧头;两只警犬得到命令后,如离弦之箭般冲出去,死死地咬住“歹徒”的手臂,将“歹徒”制服。这样的场景,让直播间的网友直呼“惊心动魄,像在看警匪片。”
民警介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快速高效精准完成各类警务,训导员每天都要带着警犬训练,其间要克服各种恶劣天气,就是为了让警犬可以不受场景、天气和时间的影响,圆满完成任务。
首次对外开放
退役警犬领养
直播活动的“重头戏”是退役警犬领养,这也是厦门市公安局警犬基地首次通过媒体发布领养信息。
近日,警犬基地有8只警犬正式退役,包括1只马犬和7只史宾格犬,其中5只犬是曾获得过战功的功勋犬。它们将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公安事业,所以警犬基地向社会公开开放领养申请,希望有爱心的市民能给这些为平安厦门作出贡献的警犬,提供良好的“退休生活”。这一消息引起网友的强烈反响,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不少网友表示想领养。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些退役警犬均被领养完毕。
同时,警犬基地发起为“新招录”的警犬幼犬征名活动,只见这三只史宾格幼犬仅几个月大,刚到警犬基地不久,正在和训导员做适应训练。它们大大的耳朵像辫子一样,跑起来非常可爱,网友们直呼“萌化了。”
【守护生命篇】
现场演练登礁救援被困群众
今年的直播活动还首次来到海上,在救援艇上直播,不仅带网友们在海上欣赏厦门美景,也介绍了厦门市公安局“守护生命”救援队的情况。活动邀请厦门市救生协会会长庄鹭杰和海上救援队队长苗旺两名志愿者担任嘉宾,向网友讲解在厦大白城海域至鼓浪屿大德记浴场游泳的注意事项,还讲解了如何挑选购买合格的救生装备等知识。
据介绍,鼓浪屿海域附近礁石很多,不少游客不熟悉潮汐,被困在礁石上,只能报警求助。为了让网友清晰地观看海上救援的全过程,直播活动还进行了鼓浪屿印斗石登礁救援演练。两名志愿者扮成游客被“困”在印斗石上,海上救援队员驾驶冲锋舟登礁成功救援,整个过程通过无人机实时传输画面,让网友们从高空视角看到演练全貌。
据介绍,厦门市公安局“守护生命”救援队包括12支民间志愿服务队伍,协同为全市各区热点海域和山地提供安全宣传与救助志愿服务。2012年以来,救援队共组织989批1.1万余人次投入志愿服务,累计宣传劝导46万余人避险,开展公共安全宣讲和技能培训600余场次,救助遇险人员830余人,找回走散人员140余人。
【集美新城警务站篇】
装备帅气实用 还有暖心故事
直播活动走进了位于集美软件园三期的集美新城警务站,这里是集美公安分局巡特警反恐大队的一个驻点。该大队的大队长朱宏宇介绍,这个地点位于三个派出所辖区的交界处,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一个支点,整合路面上的巡特警、派出所民警、交警于一体,既可以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也可以拉进警民距离,因此被称为“智慧街面警务站”。该警务站还应用了无人机、5G信息传输等高科技智能设备,为智慧巡逻提供助力。
骑警是集美公安巡特警反恐大队的品牌,他们的各类装备让直播间网友们眼前一亮。骑警队员从头到脚的装备,不仅帅气而且实用;他们还为每辆警用摩托车配备了一个小型灭火器,自去年以来处置了10余起火灾事故。摩托车的储物箱也是“百宝箱”,里面有登记本、防疫物资、防割手套、平安锁等,还有一个备用头盔。朱宏宇介绍,这个备用头盔背后有一个故事——有一年高考,骑警们紧急送一名学生去考场,但学生没有戴头盔,被热心的网友指出来了。从此以后,他们就多备一个头盔,以备紧急救援时用。
记者了解到,集美公安分局巡特警反恐大队还有不少“武林高手”,包括全国优秀警务教官、巴西柔术教练、散打冠军、武术套路冠军等,他们定期开展教学训练,提升队员素质能力,以更好地守护平安集美。
【禁毒基地篇】
声光电一体
宣传也能高科技
禁毒宣传和高科技能擦出怎样的火花?直播活动走进位于思明区的厦门市禁毒教育基地,禁毒民警陈宏达通过镜头带广大网友“云参观”,让网友们感受到了一场声光电一体的酷炫视觉盛宴。
3D虎门销烟迷你剧场、丢沙包销毁毒品游戏、毒驾眩晕体验……基地里寓教于乐的各种表现形式,让人大开眼界。据介绍,为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厦门市打造了集毒品预防教育和社会普及宣传两大职能的禁毒教育基地,于去年6月26日,也就是“6·.26国际禁毒日”正式揭牌启动,以“鹭力同心,无毒有我”为主题。基地还打造了3个卡通形象,分别叫鹭小利、嗅嗅、梅梅,同时还邀请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陈伟鸿担任厦门市禁毒形象大使。
走进厦门市禁毒教育基地,一块高达5米的大屏幕映入眼帘,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动画片段,视觉效果非常震撼。基地大厅的陈列柜里展示了鸦片、大麻、吗啡、海洛因、摇头丸、冰毒等各类传统和新型毒品的仿制品。当然,基地里也满满都是高科技,有可以听吸毒人员真实忏悔声音的听筒,有脚踩毒品的投影小游戏,有动画触屏问答,还有手感应翻动的电子书,更有AI设备模拟毒驾等,互动性很强。直播间网友表示,这么好看好玩又能学知识的地方,想马上预约带家人去参观体验。
据了解,从揭牌至今的短短半年时间,禁毒教育基地已接待8600人次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