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艺人以匠心致初心 |
翔安区农民画非遗传承人陈其园热心公益、甘于奉献,义务授艺数载 |
|
2023年02月20日·海西晨报·
第A05版
·
城市读本
 |
陈其园指导学生画农民画。 |
|
晨报记者 张雅雯 通讯员 童心悦
近日,记者走进陈其园家中,看到一块印着“热心公益事业,助力社区文化发展”的奖牌闪闪发光。
陈其园今年71岁,是翔安区农民画非遗传承人,还是翔安区老年大学的一名老师。正如那块奖牌上文字的描述,他从来都“闲不住”,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多年来,他不仅扎根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义务授艺数载,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公益、甘于奉献,受到众人的称赞。
义务指导学生数百人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把它当成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年少时的陈其园,就对画画“情有独钟”,也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分。自从事农民画创作以来,他“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步前行,不少作品参加过全国、省、市级的展览并发表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大部分作品被海内外书画爱好者收藏。
2004年,陈其园到翔安区老年大学兼任音乐老师。后来,他了解到,老年人对书法和国画课程也有需求。秉持传承翔安书画艺术的初心,陈其园积极推动翔安区老年大学开设书画专业班、书画学会,并参与国画课程的教学。据介绍,如今书画专业班及书画学会共计40余人。
除了是翔安区农民画非遗传承人、翔安区老年大学国画老师及教务处主任,陈其园还是福建省民间文学家协会会员、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和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拥有多重身份的他,时常忙得“团团转”。然而,只要有时间,他都会配合社区社工、学校,利用周末、寒暑假,组织举办农民画培训及农民画夏令营,义务指导居民学习农民画。这些年坚持下来,陈其园共指导培训学生300余人。
“现在亭洋村比较知名的农民画作者,都是我的学生。”陈其园表示,在他的推广及指导下,如今他的家乡亭洋社区亭洋村成为全市乡村农民画作者人数最多的特色村,也是翔安区农民画创作的主基地。这些作者中,有的也是翔安区民俗文化人才和农民画非遗传承人。
爱管“闲事”却深受好评
陈其园是土生土长的翔安人,除了保护和传承农民画,他还心系家乡建设,多次建言献策。
说起管“闲事”,陈其园可是认真的。曾经,亭洋村村北公路旁的大榕树下茅舍、猪圈成堆,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家乡面貌得以改观,陈其园发动居民捐款捐物,并入户挨个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推动整治榕树边脏乱差的环境。后来,此地“摇身一变”,成为居民散步纳凉的好去处。
助力社区整治改造有他,促进社区文化发展也有他……只要能推动社区建设,陈其园总是一马当先。几年前,亭洋社区开始征地拆迁,在社区拥有一定威望的陈其园,积极配合社区“两委”,协助征拆工作顺利进行。陈其园还以亭洋村的古民居为主题,撰写了《保护古民居与发展生态旅游》一文,被翔安区有关部门收录并发表。
“陈老师十分热心公益。”据介绍,去年厦门抗疫期间,陈其园主动请缨,前往亭洋社区当防疫志愿者。在此期间,他利用自己的特长,以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抗疫为题材创作多幅作品,备受关注。对此,陈其园表示:“身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将一线工作者的风采展现给大家,传播正能量。”
“守”艺人以匠心致初心
翔安区农民画非遗传承人陈其园热心公益、甘于奉献,义务授艺数载
 |
陈其园指导学生画农民画。 |
|
晨报记者 张雅雯 通讯员 童心悦
近日,记者走进陈其园家中,看到一块印着“热心公益事业,助力社区文化发展”的奖牌闪闪发光。
陈其园今年71岁,是翔安区农民画非遗传承人,还是翔安区老年大学的一名老师。正如那块奖牌上文字的描述,他从来都“闲不住”,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多年来,他不仅扎根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义务授艺数载,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公益、甘于奉献,受到众人的称赞。
义务指导学生数百人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把它当成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年少时的陈其园,就对画画“情有独钟”,也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分。自从事农民画创作以来,他“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步前行,不少作品参加过全国、省、市级的展览并发表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大部分作品被海内外书画爱好者收藏。
2004年,陈其园到翔安区老年大学兼任音乐老师。后来,他了解到,老年人对书法和国画课程也有需求。秉持传承翔安书画艺术的初心,陈其园积极推动翔安区老年大学开设书画专业班、书画学会,并参与国画课程的教学。据介绍,如今书画专业班及书画学会共计40余人。
除了是翔安区农民画非遗传承人、翔安区老年大学国画老师及教务处主任,陈其园还是福建省民间文学家协会会员、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和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拥有多重身份的他,时常忙得“团团转”。然而,只要有时间,他都会配合社区社工、学校,利用周末、寒暑假,组织举办农民画培训及农民画夏令营,义务指导居民学习农民画。这些年坚持下来,陈其园共指导培训学生300余人。
“现在亭洋村比较知名的农民画作者,都是我的学生。”陈其园表示,在他的推广及指导下,如今他的家乡亭洋社区亭洋村成为全市乡村农民画作者人数最多的特色村,也是翔安区农民画创作的主基地。这些作者中,有的也是翔安区民俗文化人才和农民画非遗传承人。
爱管“闲事”却深受好评
陈其园是土生土长的翔安人,除了保护和传承农民画,他还心系家乡建设,多次建言献策。
说起管“闲事”,陈其园可是认真的。曾经,亭洋村村北公路旁的大榕树下茅舍、猪圈成堆,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家乡面貌得以改观,陈其园发动居民捐款捐物,并入户挨个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推动整治榕树边脏乱差的环境。后来,此地“摇身一变”,成为居民散步纳凉的好去处。
助力社区整治改造有他,促进社区文化发展也有他……只要能推动社区建设,陈其园总是一马当先。几年前,亭洋社区开始征地拆迁,在社区拥有一定威望的陈其园,积极配合社区“两委”,协助征拆工作顺利进行。陈其园还以亭洋村的古民居为主题,撰写了《保护古民居与发展生态旅游》一文,被翔安区有关部门收录并发表。
“陈老师十分热心公益。”据介绍,去年厦门抗疫期间,陈其园主动请缨,前往亭洋社区当防疫志愿者。在此期间,他利用自己的特长,以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抗疫为题材创作多幅作品,备受关注。对此,陈其园表示:“身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将一线工作者的风采展现给大家,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