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拥有国家级高企超3600家 |
去年同比净增800家以上,为历年最多 |
|
2023年03月02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财经解读
 |
厦门持续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图为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夏海滨 摄 |
|
晨报讯(记者 钟宝坤)2022年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国家级高企)数量再上新台阶,预计突破3600家,同比净增800家以上,为历年最多。昨日,厦门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二级巡视员谢松为市民介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情况,并解读国家级高企认定政策的相关内容。
据介绍,国家级高企是我市创新最活跃、研发投入最高、创新实力最突出的一个群体。2022年全市资格有效高企研发投入263.59亿元,同比增长3.52%,占营收的7.03%。我市资格有效国家级高企实现工业产值3420.22亿元,同比增长6.35%;实现营收3747.39亿元,同比增长0.77%,其中营收或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551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1131家。
目前,厦门市已经建立起“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高企—国家级高企—未来产业骨干企业—国家级高企上市企业”全周期梯次培育体系。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打造“规模大、质量优、后劲足”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经市政府研究同意,2021年9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的通知》。具体奖励包括:一是对我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并通过国家级高企认定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首次认定及重新认定通过的国家级高企给予10万元奖励;二是对于上年度营收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首次通过国家级高企认定,叠加后给予30万元奖励,通过重新认定,叠加后给予20万元奖励;三是对资格有效期内,整体迁入我市且迁入后一年内或迁入后的下一个会计年度营收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的国家级高企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市级搬迁奖励。同时,各区按照不低于1:1进行配套奖励。
除了财政奖励,国家级高企还能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包括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可抵个税,还可享受投资落户政策,人才子女入学、科技担保贷款扶持,科技保险补贴,科技项目申报、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多个政策的倾斜支持。
目前,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共包括8大领域: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企业如果要申报,可登录市科技局网站,下载当年度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相关通知,按通知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相关新闻
第五批“小巨人”企业培育启动
网上申报时间为3月15日至4月10日
晨报讯(记者 叶子申)“小巨人”迸发大能量,“专精特新”企业成稳增长生力军。日前,工信部印发通知,将组织开展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记者昨日从厦门市工信局获悉,目前厦门市已启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网上申报时间为3月15日至4月10日。
按照要求,我市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自愿申报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自愿提出复核申请。企业申请后,由市工信局进行初核并推荐至工信部参与终审。相关申请均不收取任何费用,不需要也不建议通过任何中介机构辅助申请。
按照规定,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关认定标准,需同时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譬如,在“专”方面,企业需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截至上年末,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以上,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70%,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精”方面,需重视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公司治理规范、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性能国内领先,注重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更多申报条件可登录厦门市工信局官网查看)。
据了解,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厦门市自2014年起持续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促进上下联动,已累计培育14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列国内同类城市第6。这些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锐力量。
我市拥有国家级高企超3600家
去年同比净增800家以上,为历年最多
 |
厦门持续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图为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夏海滨 摄 |
|
晨报讯(记者 钟宝坤)2022年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国家级高企)数量再上新台阶,预计突破3600家,同比净增800家以上,为历年最多。昨日,厦门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二级巡视员谢松为市民介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情况,并解读国家级高企认定政策的相关内容。
据介绍,国家级高企是我市创新最活跃、研发投入最高、创新实力最突出的一个群体。2022年全市资格有效高企研发投入263.59亿元,同比增长3.52%,占营收的7.03%。我市资格有效国家级高企实现工业产值3420.22亿元,同比增长6.35%;实现营收3747.39亿元,同比增长0.77%,其中营收或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551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1131家。
目前,厦门市已经建立起“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高企—国家级高企—未来产业骨干企业—国家级高企上市企业”全周期梯次培育体系。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打造“规模大、质量优、后劲足”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经市政府研究同意,2021年9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的通知》。具体奖励包括:一是对我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并通过国家级高企认定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首次认定及重新认定通过的国家级高企给予10万元奖励;二是对于上年度营收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首次通过国家级高企认定,叠加后给予30万元奖励,通过重新认定,叠加后给予20万元奖励;三是对资格有效期内,整体迁入我市且迁入后一年内或迁入后的下一个会计年度营收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的国家级高企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市级搬迁奖励。同时,各区按照不低于1:1进行配套奖励。
除了财政奖励,国家级高企还能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包括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可抵个税,还可享受投资落户政策,人才子女入学、科技担保贷款扶持,科技保险补贴,科技项目申报、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多个政策的倾斜支持。
目前,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共包括8大领域: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企业如果要申报,可登录市科技局网站,下载当年度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相关通知,按通知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相关新闻
第五批“小巨人”企业培育启动
网上申报时间为3月15日至4月10日
晨报讯(记者 叶子申)“小巨人”迸发大能量,“专精特新”企业成稳增长生力军。日前,工信部印发通知,将组织开展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记者昨日从厦门市工信局获悉,目前厦门市已启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网上申报时间为3月15日至4月10日。
按照要求,我市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自愿申报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自愿提出复核申请。企业申请后,由市工信局进行初核并推荐至工信部参与终审。相关申请均不收取任何费用,不需要也不建议通过任何中介机构辅助申请。
按照规定,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关认定标准,需同时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譬如,在“专”方面,企业需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截至上年末,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以上,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70%,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精”方面,需重视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公司治理规范、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性能国内领先,注重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更多申报条件可登录厦门市工信局官网查看)。
据了解,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厦门市自2014年起持续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促进上下联动,已累计培育14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列国内同类城市第6。这些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