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名小学生抱着胡萝卜回家 |
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留出空地,让学生体验劳动教育 |
|
2023年03月05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名师周刊
 |
孩子们手拿刚拔出来的胡萝卜,喜悦溢满校园。通讯员供图 |
|
晨报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沈晓丽
“胡萝卜总动员,同学们准备好了吗?”3月3日,伴随下午4点的铃声响起,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探索花园”内人头攒动——全校一二年级330多个小学生和老师齐刷刷向胡萝卜地进发,开展了采收胡萝卜的活动。
“哇,我的胡萝卜是‘双胞胎’耶!”二年(1)班学生王博文高举刚拔出来的胡萝卜,兴奋地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新发现。“用力!再用力点!拔!”和孩子们一样高兴的,还有和孩子们一起相处了4个多月的“农民伯伯”,来自翔安钟宅社区的老人洪水溪,他是孩子们种植胡萝卜的“顾问”。
原来,为了让孩子近距离感受自然、体验劳动,去年10月,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特意留出了一块空地,建设起了“探索花园”。校方邀请本地资深胡萝卜种植户洪水溪协助指导园地建设,从平整土地、运输沙土,到播种、除草、施肥、浇水,洪水溪一有空就进校“授课”。从此,这处园地成了学生们几乎每周必打卡的“绿色地标”。学校还开展了胡萝卜知识竞答、胡萝卜绘本专题课等,还有丰富多彩的“胡萝卜总动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翔安区是我国冬春季保鲜胡萝卜主产区,也是冬春季胡萝卜主要出口地,因而对胡萝卜“异常亲切”。
谈及在校内种植胡萝卜的初衷,厦门实验小学副校长陈倩荣告诉记者:“我们想利用地缘优势,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胡萝卜‘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她看来,“自然为教材、天地为教室”,最好的劳动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去劳动”。
三月带来春的气息,生机萌动,万物生长。那么,孩子们参与除草、播种、施肥、浇水的胡萝卜长势如何呢?是否丰收?从当天的采收情况看,园地里的十块胡萝卜地,共采收了1000多根胡萝卜,“小农人”们每人抱着一袋胡萝卜回家了。洪水溪说,十块地土壤不尽相同,种出来的胡萝卜品质不一样,“这算是不错的收成了”。
校方表示,学校计划下学期继续种胡萝卜,下一步会将劳动基地提升改造,给更多班级提供劳动实践基地,让孩子们在校内就能与“蔬”香为伴,尽情体验劳动、收获的喜悦。
330名小学生抱着胡萝卜回家
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留出空地,让学生体验劳动教育
 |
孩子们手拿刚拔出来的胡萝卜,喜悦溢满校园。通讯员供图 |
|
晨报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沈晓丽
“胡萝卜总动员,同学们准备好了吗?”3月3日,伴随下午4点的铃声响起,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探索花园”内人头攒动——全校一二年级330多个小学生和老师齐刷刷向胡萝卜地进发,开展了采收胡萝卜的活动。
“哇,我的胡萝卜是‘双胞胎’耶!”二年(1)班学生王博文高举刚拔出来的胡萝卜,兴奋地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新发现。“用力!再用力点!拔!”和孩子们一样高兴的,还有和孩子们一起相处了4个多月的“农民伯伯”,来自翔安钟宅社区的老人洪水溪,他是孩子们种植胡萝卜的“顾问”。
原来,为了让孩子近距离感受自然、体验劳动,去年10月,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特意留出了一块空地,建设起了“探索花园”。校方邀请本地资深胡萝卜种植户洪水溪协助指导园地建设,从平整土地、运输沙土,到播种、除草、施肥、浇水,洪水溪一有空就进校“授课”。从此,这处园地成了学生们几乎每周必打卡的“绿色地标”。学校还开展了胡萝卜知识竞答、胡萝卜绘本专题课等,还有丰富多彩的“胡萝卜总动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翔安区是我国冬春季保鲜胡萝卜主产区,也是冬春季胡萝卜主要出口地,因而对胡萝卜“异常亲切”。
谈及在校内种植胡萝卜的初衷,厦门实验小学副校长陈倩荣告诉记者:“我们想利用地缘优势,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胡萝卜‘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她看来,“自然为教材、天地为教室”,最好的劳动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去劳动”。
三月带来春的气息,生机萌动,万物生长。那么,孩子们参与除草、播种、施肥、浇水的胡萝卜长势如何呢?是否丰收?从当天的采收情况看,园地里的十块胡萝卜地,共采收了1000多根胡萝卜,“小农人”们每人抱着一袋胡萝卜回家了。洪水溪说,十块地土壤不尽相同,种出来的胡萝卜品质不一样,“这算是不错的收成了”。
校方表示,学校计划下学期继续种胡萝卜,下一步会将劳动基地提升改造,给更多班级提供劳动实践基地,让孩子们在校内就能与“蔬”香为伴,尽情体验劳动、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