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0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财经解读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成为本轮改革的重头戏。
党的二十大作出明确部署,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为解决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为加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统一规范金融产品和服务行为,把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此外,改革方案还提出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等内容。
此项改革,是落实将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的具体举措。建立协调统一的监管体系,有利于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接下来,还会加强顶层设计,加快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统一立法等举措。
事实上,近十年来,中国金融监管理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包括强化行为监管以及对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从强调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转变,从原有的分业监管、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和穿透监管转变,强化监管的统筹协调等。
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民银行划转政策性银行业务,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相继成立,形成“一行三会”格局;到2017年以来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银监会、保监会合并成银保监会,形成“一委一行两会”格局;再到今年将开启的新一轮改革,都是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要求而不断进行的自我变革。
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不断进行调整。随着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逐步落地实施,中国金融业也将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浪潮开启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成为本轮改革的重头戏。
党的二十大作出明确部署,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为解决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为加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统一规范金融产品和服务行为,把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此外,改革方案还提出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等内容。
此项改革,是落实将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的具体举措。建立协调统一的监管体系,有利于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接下来,还会加强顶层设计,加快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统一立法等举措。
事实上,近十年来,中国金融监管理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包括强化行为监管以及对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从强调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转变,从原有的分业监管、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和穿透监管转变,强化监管的统筹协调等。
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民银行划转政策性银行业务,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相继成立,形成“一行三会”格局;到2017年以来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银监会、保监会合并成银保监会,形成“一委一行两会”格局;再到今年将开启的新一轮改革,都是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要求而不断进行的自我变革。
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不断进行调整。随着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逐步落地实施,中国金融业也将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