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厦门打造两岸音乐产学基地 |
台湾音乐人郭之仪、郑乔安传承推广华语流行音乐 |
|
2023年03月10日·海西晨报·
第A10版
·
台商周刊
 |
郭之仪(右二)、郑乔安(左二)与两岸产业搭桥中心负责人交流沟通。记者 陈成沛 摄 |
|
晨报记者 陈成沛
近段时间,两岸音乐交流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晨报记者了解到,在两岸产业搭桥中心牵线下,台湾音乐人郭之仪和郑乔安规划在厦门集美打造两岸音乐产学基地,以闽南话和普通话流行音乐教学、创作及演唱为抓手,搭建两岸青年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缘起:
因创作城市歌曲爱上厦门
与音乐打了45年交道的郭之仪,制作过上百张专辑,写过上千首流行歌曲,合作过300多位知名艺人,教过上万名学生。而他与鹭岛的结缘,则是一曲《来去厦门》。
这首郭之仪担纲词曲创作的厦门城市歌曲,以来厦观光者的视野,串起了“城在海上、海在城中,高素质、高颜值”的厦门美景。2019年,歌曲经台湾艺人白冰冰演唱后火爆海峡两岸,这也让郭之仪在闽南地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郭之仪表示,虽然看起来带着“城市行销”性质,但《来去厦门》的创作过程其实非常轻松。缘起于他第一次来厦门,坐车绕着环岛路海岸线,惊艳于这座城市的美丽,灵感所至,一首妙趣横生又接地气的歌曲洋洋洒洒挥就而成。
正因为喜欢厦门时尚而国际化的“城市调性”,郭之仪一直规划在这座“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发展,遗憾因为疫情等种种因素,未能有长足进展。
交流:
碰撞情感共鸣的火花
这一次,落户于厦门自贸片区的两岸产业搭桥中心,牵线台企亿路发集团旗下厦门脑力功厂策划咨询有限公司,与郭之仪及唱作人郑乔安艺术音乐博士通过平台深入交流,他们对大陆的人文及营商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决定携手合作深耕厦门。
与郭之仪一样,郑乔安也是台湾唱片工业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创作的歌曲,经常在台湾电视剧“从头‘片’到尾”——从片头曲到片尾曲,乃至中间插曲,都有他们参与创作。
留学澳大利亚读音乐的郑乔安,致力于让闽南语音乐更加国际化。她在台湾做音乐培训机构教学时,常常有耳目一新的跨界创作,以闽南语的传统韵味为底,用西洋音乐元素铺陈,融入年轻人喜欢的爵士音乐、沙发音乐,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也是郑乔安想带到厦门的。
她想将闽南语流行音乐与南音等闽南传统音乐结合起来,以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和时代的潮流。而且,除了音乐创作的火花,她更期待看见两岸年轻人在音乐里自然交流、相互了解、结交朋友,碰撞出情感共鸣的火花。
融合:
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
如今落地厦门发展,郭之仪和郑乔安除了为大陆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提供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更加多元化的音乐知识外,更期盼在厦门打造音乐产学基地,带动台湾学生和演艺人士互相交流学习,通过多元互动与融合发展,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
厦门脑力功厂策划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丽介绍,目前该音乐产学基地正在选址,规划落地集美,依托在地高校及产业资源,除流行音乐教学,还将设置形体表达、电商、网红直播等多元化发展方向,打造成两岸影音基地。
对于在厦门发展,郭之仪和郑乔安踌躇满志,他们希望“立足厦门、面向大陆、辐射台湾及东南亚”,举办“民俗美声流行音乐走向”音乐讲座,并积极筹划开展“两岸音乐飨宴”系列活动。
在厦门打造两岸音乐产学基地
台湾音乐人郭之仪、郑乔安传承推广华语流行音乐
 |
郭之仪(右二)、郑乔安(左二)与两岸产业搭桥中心负责人交流沟通。记者 陈成沛 摄 |
|
晨报记者 陈成沛
近段时间,两岸音乐交流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晨报记者了解到,在两岸产业搭桥中心牵线下,台湾音乐人郭之仪和郑乔安规划在厦门集美打造两岸音乐产学基地,以闽南话和普通话流行音乐教学、创作及演唱为抓手,搭建两岸青年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缘起:
因创作城市歌曲爱上厦门
与音乐打了45年交道的郭之仪,制作过上百张专辑,写过上千首流行歌曲,合作过300多位知名艺人,教过上万名学生。而他与鹭岛的结缘,则是一曲《来去厦门》。
这首郭之仪担纲词曲创作的厦门城市歌曲,以来厦观光者的视野,串起了“城在海上、海在城中,高素质、高颜值”的厦门美景。2019年,歌曲经台湾艺人白冰冰演唱后火爆海峡两岸,这也让郭之仪在闽南地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郭之仪表示,虽然看起来带着“城市行销”性质,但《来去厦门》的创作过程其实非常轻松。缘起于他第一次来厦门,坐车绕着环岛路海岸线,惊艳于这座城市的美丽,灵感所至,一首妙趣横生又接地气的歌曲洋洋洒洒挥就而成。
正因为喜欢厦门时尚而国际化的“城市调性”,郭之仪一直规划在这座“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发展,遗憾因为疫情等种种因素,未能有长足进展。
交流:
碰撞情感共鸣的火花
这一次,落户于厦门自贸片区的两岸产业搭桥中心,牵线台企亿路发集团旗下厦门脑力功厂策划咨询有限公司,与郭之仪及唱作人郑乔安艺术音乐博士通过平台深入交流,他们对大陆的人文及营商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决定携手合作深耕厦门。
与郭之仪一样,郑乔安也是台湾唱片工业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创作的歌曲,经常在台湾电视剧“从头‘片’到尾”——从片头曲到片尾曲,乃至中间插曲,都有他们参与创作。
留学澳大利亚读音乐的郑乔安,致力于让闽南语音乐更加国际化。她在台湾做音乐培训机构教学时,常常有耳目一新的跨界创作,以闽南语的传统韵味为底,用西洋音乐元素铺陈,融入年轻人喜欢的爵士音乐、沙发音乐,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也是郑乔安想带到厦门的。
她想将闽南语流行音乐与南音等闽南传统音乐结合起来,以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和时代的潮流。而且,除了音乐创作的火花,她更期待看见两岸年轻人在音乐里自然交流、相互了解、结交朋友,碰撞出情感共鸣的火花。
融合:
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
如今落地厦门发展,郭之仪和郑乔安除了为大陆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提供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更加多元化的音乐知识外,更期盼在厦门打造音乐产学基地,带动台湾学生和演艺人士互相交流学习,通过多元互动与融合发展,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
厦门脑力功厂策划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丽介绍,目前该音乐产学基地正在选址,规划落地集美,依托在地高校及产业资源,除流行音乐教学,还将设置形体表达、电商、网红直播等多元化发展方向,打造成两岸影音基地。
对于在厦门发展,郭之仪和郑乔安踌躇满志,他们希望“立足厦门、面向大陆、辐射台湾及东南亚”,举办“民俗美声流行音乐走向”音乐讲座,并积极筹划开展“两岸音乐飨宴”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