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65载 烈士家属终圆梦 |
近年来厦门市共为77名烈士和11名病故军人找到亲属 |
|
2023年04月14日·海西晨报·
第A03版
·
城市读本
 |
亲属祭扫烈士李奇之墓。记者 陈理杰 摄 |
|
晨报记者 陈起鸿 通讯员 吴航宇
照片中,他风华正茂,大好青春却定格在22岁;他满头华发,只能带着相思之情辞别人世。透过照片,跨越生死,兄弟两人终于“重逢”。
“父亲,我终于找到伯父了,您泉下有知也能安息……”昨日,在薛岭山烈士陵园的李奇烈士墓前,两代人接力65多年的寻亲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盼家乡味带伯父“回家”
昨日上午,薛岭山烈士陵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李锦全一行三人从广东舟车劳顿5小时后抵达厦门,祭扫烈士李奇之墓。
一抔黄土、一包茶叶、几袋水果,这些从广东带来的特产,被逐一摆放在李奇烈士墓前。“希望家乡的味道能带给伯父‘回家’的感觉。”李锦全深深鞠躬,一字一句倾诉着思念之情,几度哽咽,不住拭去眼角清泪。
春风拂过,李锦全将李奇烈士的照片贴到墓碑上。照片中,22岁的李奇年轻俊朗。随后,李锦全又取出一张照片,上面是其父58岁时的照片。李锦全说,其父始终等候着与胞兄相见,但直到离世也未能如愿。透过两张泛黄照片,兄弟二人终于“重逢”。
抵达厦门后两夜难以安睡
据了解,李奇出生于1936年12月,是广东陆丰县大安区西坑乡白村人,1956年3月应征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一三一团二营五连战士,于1958年9月在金门炮战中光荣牺牲,而后安葬于湖里区薛岭山烈士陵园。
李锦全告诉记者,其父在世时,就常常念叨着要找到哥哥的安葬地前往祭扫,如今能完成父亲夙愿,他十分欣慰。
“我到厦门后心情十分激动,整整两天都没睡好觉。”李锦全表示,他还独自来到薛岭山烈士陵园先进行了祭拜。
实际上,在2021年,李锦全就得知伯父李奇的安葬地位于薛岭山烈士陵园,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这次前来寻亲,70多岁的老母亲本来也要陪同,但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前来,只能在家中等候。
多措并举提高寻亲效率
看到此情此景,湖里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丙昌感到由衷的开心。这次殊为不易的寻亲之旅背后,他前后奔走,付出了不少心血。从最初的寻亲消息发布,到发函联系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张丙昌与同事通过中华英烈网信息对比、查验烈士证明书、知情人调查等多种方式,最终确认了烈士亲属的身份。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湖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共为薛岭山烈士陵园中的53名英烈找到了亲属,共整理了160多个多年无人祭扫的烈士墓信息,电话联系了156个县(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函166份,涵盖全国14个省份,形成了英烈户籍地与安葬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联动机制。
湖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三级调研员王建平介绍说,为提高寻亲效率,该局组建寻亲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提增信息核对效率,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畅通信息传播途径,确保实现寻亲工作快、准、全。
近年来,厦门市共为77名烈士和11名病故军人找到亲属。下一步,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常态化开展为烈士寻亲工作,重点在寻亲线索的搜集和整理、寻亲手段的多样和效度、寻亲队伍的发展和壮大等方面下功夫,争取让更多的英烈早日“回家”。
跨越65载 烈士家属终圆梦
近年来厦门市共为77名烈士和11名病故军人找到亲属
 |
亲属祭扫烈士李奇之墓。记者 陈理杰 摄 |
|
晨报记者 陈起鸿 通讯员 吴航宇
照片中,他风华正茂,大好青春却定格在22岁;他满头华发,只能带着相思之情辞别人世。透过照片,跨越生死,兄弟两人终于“重逢”。
“父亲,我终于找到伯父了,您泉下有知也能安息……”昨日,在薛岭山烈士陵园的李奇烈士墓前,两代人接力65多年的寻亲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盼家乡味带伯父“回家”
昨日上午,薛岭山烈士陵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李锦全一行三人从广东舟车劳顿5小时后抵达厦门,祭扫烈士李奇之墓。
一抔黄土、一包茶叶、几袋水果,这些从广东带来的特产,被逐一摆放在李奇烈士墓前。“希望家乡的味道能带给伯父‘回家’的感觉。”李锦全深深鞠躬,一字一句倾诉着思念之情,几度哽咽,不住拭去眼角清泪。
春风拂过,李锦全将李奇烈士的照片贴到墓碑上。照片中,22岁的李奇年轻俊朗。随后,李锦全又取出一张照片,上面是其父58岁时的照片。李锦全说,其父始终等候着与胞兄相见,但直到离世也未能如愿。透过两张泛黄照片,兄弟二人终于“重逢”。
抵达厦门后两夜难以安睡
据了解,李奇出生于1936年12月,是广东陆丰县大安区西坑乡白村人,1956年3月应征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一三一团二营五连战士,于1958年9月在金门炮战中光荣牺牲,而后安葬于湖里区薛岭山烈士陵园。
李锦全告诉记者,其父在世时,就常常念叨着要找到哥哥的安葬地前往祭扫,如今能完成父亲夙愿,他十分欣慰。
“我到厦门后心情十分激动,整整两天都没睡好觉。”李锦全表示,他还独自来到薛岭山烈士陵园先进行了祭拜。
实际上,在2021年,李锦全就得知伯父李奇的安葬地位于薛岭山烈士陵园,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这次前来寻亲,70多岁的老母亲本来也要陪同,但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前来,只能在家中等候。
多措并举提高寻亲效率
看到此情此景,湖里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丙昌感到由衷的开心。这次殊为不易的寻亲之旅背后,他前后奔走,付出了不少心血。从最初的寻亲消息发布,到发函联系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张丙昌与同事通过中华英烈网信息对比、查验烈士证明书、知情人调查等多种方式,最终确认了烈士亲属的身份。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湖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共为薛岭山烈士陵园中的53名英烈找到了亲属,共整理了160多个多年无人祭扫的烈士墓信息,电话联系了156个县(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函166份,涵盖全国14个省份,形成了英烈户籍地与安葬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联动机制。
湖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三级调研员王建平介绍说,为提高寻亲效率,该局组建寻亲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提增信息核对效率,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畅通信息传播途径,确保实现寻亲工作快、准、全。
近年来,厦门市共为77名烈士和11名病故军人找到亲属。下一步,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常态化开展为烈士寻亲工作,重点在寻亲线索的搜集和整理、寻亲手段的多样和效度、寻亲队伍的发展和壮大等方面下功夫,争取让更多的英烈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