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昨日召开 |
厦门拟立法禁止过斑马线刷手机 |
|
|
2023年04月20日·海西晨报·
第A02版
·
重点关注
 |
昨日,有市民通过斑马线时刷手机。记者 唐光峰 摄 |
|
晨报讯(记者 黄晶晶)昨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安全管理规定(草案)》(下称:草案)。
作为全国首部斑马线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共8条,围绕斑马线设置、通行、执法等方面对现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补充和细化。其中,针对斑马线“人非混行”过街乱象,规定设置非机动车专用过街车道,实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此外,草案修改建议稿中提道:行人应当在斑马线内直行尽快通过,不得坐卧、停留、嬉闹、浏览电子设备或者从事其他非交通活动。
斑马线是生命安全线,也是城市文明线。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斑马线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人车抢行、人非混流等现象。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专项地方性法规,衔接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对斑马线安全管理关键内容进行规范,为提升斑马线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市人大监察司法委认为,斑马线安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专项立法将礼让等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用法律保障道德建设,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草案对斑马线设置的源头治理、改进管理的联动机制以及合理分配路权、解决违法取证难等作了重点规范,着力破解斑马线安全管理难点痛点。
相关新闻
专题询问聚焦《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
着力提升国企自主创新能力
晨报讯(记者 黄晶晶)如何提升我市国企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方面有哪些措施?……昨日,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3月29日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转换。请问市政府下一步如何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邱明发首个提问。
对此,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快建设厦门科学城,以科学城为主阵地,引育高层次创新团队,打造厦门原始创新策源地、未来产业培育地、创新要素集聚地、绿色智慧新城。
而针对如何提升我市国企的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回答,将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投入视同利润、年度增量部分按150%加计考核等支持政策,确保国资国企实现研发投入年均增长不低于20%。持续扩大国资系基金群规模,围绕新兴产业加大布局力度。
专题询问前,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有企业反映科技型企业特别是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郑旭伟问:“请问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
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现行股权投资政策涵盖基金“募投管退”全周期,力度全国领先,对于投资我市企业的基金给予投资奖励和风险补助。在政府引导基金方面,去年设立30亿元的厦门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首批10支子基金规模超过23亿元。
据悉,截至目前,我市基金总规模约4200多亿元,其中市产业投资基金参股子基金规模约1300亿元,占比约30%,但通过发挥产业引导作用,贡献了70%以上的基金投厦规模。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昨日召开
厦门拟立法禁止过斑马线刷手机
 |
昨日,有市民通过斑马线时刷手机。记者 唐光峰 摄 |
|
晨报讯(记者 黄晶晶)昨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安全管理规定(草案)》(下称:草案)。
作为全国首部斑马线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共8条,围绕斑马线设置、通行、执法等方面对现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补充和细化。其中,针对斑马线“人非混行”过街乱象,规定设置非机动车专用过街车道,实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此外,草案修改建议稿中提道:行人应当在斑马线内直行尽快通过,不得坐卧、停留、嬉闹、浏览电子设备或者从事其他非交通活动。
斑马线是生命安全线,也是城市文明线。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斑马线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人车抢行、人非混流等现象。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专项地方性法规,衔接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对斑马线安全管理关键内容进行规范,为提升斑马线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市人大监察司法委认为,斑马线安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专项立法将礼让等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用法律保障道德建设,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草案对斑马线设置的源头治理、改进管理的联动机制以及合理分配路权、解决违法取证难等作了重点规范,着力破解斑马线安全管理难点痛点。
相关新闻
专题询问聚焦《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
着力提升国企自主创新能力
晨报讯(记者 黄晶晶)如何提升我市国企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方面有哪些措施?……昨日,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3月29日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转换。请问市政府下一步如何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邱明发首个提问。
对此,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快建设厦门科学城,以科学城为主阵地,引育高层次创新团队,打造厦门原始创新策源地、未来产业培育地、创新要素集聚地、绿色智慧新城。
而针对如何提升我市国企的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回答,将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投入视同利润、年度增量部分按150%加计考核等支持政策,确保国资国企实现研发投入年均增长不低于20%。持续扩大国资系基金群规模,围绕新兴产业加大布局力度。
专题询问前,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有企业反映科技型企业特别是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郑旭伟问:“请问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
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现行股权投资政策涵盖基金“募投管退”全周期,力度全国领先,对于投资我市企业的基金给予投资奖励和风险补助。在政府引导基金方面,去年设立30亿元的厦门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首批10支子基金规模超过23亿元。
据悉,截至目前,我市基金总规模约4200多亿元,其中市产业投资基金参股子基金规模约1300亿元,占比约30%,但通过发挥产业引导作用,贡献了70%以上的基金投厦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