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0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城市读本
 |
“溪西小院·厝内造咖”营造田园生活氛围。 |
|
晨报记者 张晓霏 林燕萍
实习生 杨柏元
在城市里,有许多原本失去活力的老房子,经由有心之人的改造,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街角的温馨小店。
本期“转角遇到温馨小店”,记者邂逅了位于集美和同安的两家由老房子改造而来的小店,两名店主都期待分享他们心中“家的感觉”。
农家旧院成为私房菜馆
四月的集美区后溪镇溪西村雨纷纷,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芳香。一处雅致的乡村庭院里,主人杨淋正沏着清茶。这里便是“溪西小院·厝内造咖”。
杨淋是土生土长的溪西村人,儿时古色古香的红砖古厝、农闲时玩闹的后院,是他的美好记忆。杨淋透露,打造“溪西小院·厝内造咖”,源于他想构建心中理想的‘田园生活’”。
2021年,杨淋将自家老房子闲置的院子再利用,铺石路、修藩篱、种花草,零乱的杂物仓库、鸡棚鸭圈“摇身一变”,成了餐茶一体的私房菜馆,也成了村中温馨的一角。
而对于店名,杨淋介绍,“厝内造咖”为闽南话“家里厨房”的意思,“希望食客看到小院景观,会有温馨舒适的感觉,也希望食客在这里吃到家的味道。”
溪西村毗邻软件园三期,一头是依山傍水的小村,一头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每当夜幕降临,灯火摇曳,周边企业的职工常在此聚餐联谊。“我希望打造一个悠然的环境,朋友相聚、吃饭谈心、煮茶酌酒,让日子慢下来。”杨淋告诉记者。
街角老房变身饮品店
在同安区大同街道溪边社区居委会旁,“90后”姑娘叶美娜将一处老房子改造为饮品店,虽然才开业5个月,却收获了许多回头客。
记者在这家名为“岸上见·ashore”的饮品店内看到,窗台玻璃上贴着窗花和各种便签,窗台上摆放着闹钟、小橘子树、创意字画等,整体布置俏皮又温馨。
叶美娜告诉记者,许多顾客在窗台点完单,自行取餐后,便像回到家里一般闲坐下来,一待就是小半天。“像家一样自在舒适”正是叶美娜想传递给客人的理念。
记者了解到,过去叶美娜一直从事旅游方面工作,她后来尝试摆地摊、做饮品,收获不少“粉丝”,便打算开店。一次散步经过,叶美娜被这座老房子安静古朴的气息打动,萌生了租下来改造成饮品店的想法。
叶美娜介绍,她保留了老房子上白墙、下石墩的墙面造型以及红瓦屋顶、大理石地板,力图呈现原汁原味的闽南民居。
如今,在这家饮品店,除了有不少慕名前来拍照打卡的年轻人,还有许多溪边社区居民的身影。叶美娜说,希望顾客能从快节奏的生活中觅得片刻惬意。
“嵌”在老房子里的温馨小店
 |
“溪西小院·厝内造咖”营造田园生活氛围。 |
|
晨报记者 张晓霏 林燕萍
实习生 杨柏元
在城市里,有许多原本失去活力的老房子,经由有心之人的改造,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街角的温馨小店。
本期“转角遇到温馨小店”,记者邂逅了位于集美和同安的两家由老房子改造而来的小店,两名店主都期待分享他们心中“家的感觉”。
农家旧院成为私房菜馆
四月的集美区后溪镇溪西村雨纷纷,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芳香。一处雅致的乡村庭院里,主人杨淋正沏着清茶。这里便是“溪西小院·厝内造咖”。
杨淋是土生土长的溪西村人,儿时古色古香的红砖古厝、农闲时玩闹的后院,是他的美好记忆。杨淋透露,打造“溪西小院·厝内造咖”,源于他想构建心中理想的‘田园生活’”。
2021年,杨淋将自家老房子闲置的院子再利用,铺石路、修藩篱、种花草,零乱的杂物仓库、鸡棚鸭圈“摇身一变”,成了餐茶一体的私房菜馆,也成了村中温馨的一角。
而对于店名,杨淋介绍,“厝内造咖”为闽南话“家里厨房”的意思,“希望食客看到小院景观,会有温馨舒适的感觉,也希望食客在这里吃到家的味道。”
溪西村毗邻软件园三期,一头是依山傍水的小村,一头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每当夜幕降临,灯火摇曳,周边企业的职工常在此聚餐联谊。“我希望打造一个悠然的环境,朋友相聚、吃饭谈心、煮茶酌酒,让日子慢下来。”杨淋告诉记者。
街角老房变身饮品店
在同安区大同街道溪边社区居委会旁,“90后”姑娘叶美娜将一处老房子改造为饮品店,虽然才开业5个月,却收获了许多回头客。
记者在这家名为“岸上见·ashore”的饮品店内看到,窗台玻璃上贴着窗花和各种便签,窗台上摆放着闹钟、小橘子树、创意字画等,整体布置俏皮又温馨。
叶美娜告诉记者,许多顾客在窗台点完单,自行取餐后,便像回到家里一般闲坐下来,一待就是小半天。“像家一样自在舒适”正是叶美娜想传递给客人的理念。
记者了解到,过去叶美娜一直从事旅游方面工作,她后来尝试摆地摊、做饮品,收获不少“粉丝”,便打算开店。一次散步经过,叶美娜被这座老房子安静古朴的气息打动,萌生了租下来改造成饮品店的想法。
叶美娜介绍,她保留了老房子上白墙、下石墩的墙面造型以及红瓦屋顶、大理石地板,力图呈现原汁原味的闽南民居。
如今,在这家饮品店,除了有不少慕名前来拍照打卡的年轻人,还有许多溪边社区居民的身影。叶美娜说,希望顾客能从快节奏的生活中觅得片刻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