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寻古迹 感受闽台传统文化 |
2023年厦门市“三下乡”融媒体小分队走进集美区后溪镇城内村 |
|
2023年06月06日·海西晨报·
第A05版
·
城市读本
 |
小记者们探访古城门,感受当地历史文化底蕴。 |
|
 |
小记者细心记录酒具细节。 |
|
 |
小记者们认真听取关于霞城城隍庙的介绍。 |
|
晨报记者 林妙红
老式电影怎么播放?台北城隍庙的“祖庙”长什么样?早期通往台湾的要道上有哪些商铺……近日,2023年厦门市“三下乡”融媒体小分队走进集美区后溪城内村,通过探寻古迹等方式,感受古朴的闽台传统文化。
探访台北城隍庙“祖庙”
后溪城内村,又称“霞城”,是集美区唯一的省级传统村落,这里有清代古迹和闽南古厝,还有香火鼎盛的霞城城隍庙,涉台文物众多,民俗文化丰富。2022年,后溪霞城城隍庙庙会习俗被列入第七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活动当天,小分队一行人,包括一群小记者和随行家长,先来到当地最著名的霞城城隍庙参观。据介绍,霞城城隍庙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台北霞海城隍庙的“祖庙”,已成为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有力见证。庙内的“临海门”石碑尤为显眼,引得小分队成员向在场社工询问其来历。“这个石碑原是被村民当作洗衣板使用,翻面后才发现了‘临海门’三个字。”后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谢继彬介绍,碑上刻着“钦命总督福建部院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李奉旨”“清朝康熙元年捌月立”等字样,也正是因为这块牌匾,才确定霞城城隍庙为台北霞海城隍庙的“祖庙”。
“我们去过台北霞海城隍庙,今天又来到‘祖庙’,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两岸文化的相融相通,希望两岸交流未来能越来越深入。”随行家长付女士说。
了解闽台交流贸易历史
“这里以前都卖什么东西?”大家又来到霞城古街,在街道两侧依然能见到古厝、药铺、酒坊的招牌,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的繁华景象。
大家带着好奇心,走进霞城老式电影院。据了解,霞城老式电影院由台湾收藏家洪明章一手打造,馆内展出的老电影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还有留声机、电影片、电影胶带等老式电影设备,充满年代感。通过探访老式电影院,小分队成员们体验了一把“老一辈人的娱乐方式”。
“这个酒缸好特别!”在“酒文化馆”内,大家看到了许多来自闽台两地的酒缸、酒坊、酒壶、酒瓶、酒杯等酒具。这些酒具形态各异、造型奇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闽台两地近现代民间酒文化交流的历史。
【 小记者习作 】
霞城城隍庙游记
前埔南区小学四年(5)班 郑天威
指导老师:林顺梅
这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集美后溪霞城城隍庙,展开了一场探寻闽台民俗文化的“三下乡”之旅。
走进城隍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庙中央的一块大大的长方形石碑,正中间刻着“临海门”三个金色大字,下面还趴着一条石刻的青龙。这条龙栩栩如生,睁着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长着长长的胡须,正用一条大舌头舔着一颗大龙珠。我回头一看,只见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大大的算盘。现场一位老师介绍说,这个算盘是用来记录人们行善或作恶的,告诫我们平时要多行善积德。
随后,我们沿着霞城古街,一路感受当年闽台贸易的繁华;来到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城门“拱辰门”,看到一株大榕树盘根错节、蜿蜒而上,树下围坐着老人小孩纳凉聊天,好不惬意!我们又到霞城电影院参观了各种老电影机和电影胶带,还参观了酒文化馆,了解到了形态各异的酒具。
我们是一家人
民立小学四年(3)班 潘品辰
指导老师:陈丽君
我爸爸来自祖国的宝岛台湾,我妈妈来自山清水秀的江西,而我则是一个在厦门生活长大的孩子。这次,我们要一起走访后溪霞城城隍庙。
小时候,我就去过坐落于台北迪化街的霞海城隍庙,听说这次我们要去的是它的“祖庙”。这让我既激动又好奇,想要探一探这座“祖庙”到底长什么样子,与台北霞海城隍庙有什么异同?
终于,后溪霞城城隍庙映入了我的眼帘——庙宇不大,但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两根龙柱更是栩栩如生,流露着浓重的闽南气息。与台北霞海城隍庙不同的是,从建筑材料看,后溪霞城城隍庙显得“更年轻”。“祖庙”怎么会“更年轻”?正当我疑惑之时,城隍庙的一位伯伯告诉我们,原来的“祖庙”历经岁月的磨难后被毁,我们眼前看到的是由台胞集资重建的“祖庙”。这些台胞用行动证明,我们两岸民俗文化一脉相承,我们是一家人!
霞城古韵
民立小学五年(2)班 杨铄熹
指导老师:李卫芳
霞城始建于清朝康熙元年,城内有现在十分罕见的五落大厝、古城门、城隍庙等,里面的文物数不胜数,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霞城还是我们集美区唯一一个省级传统村落呢!最近,我终于有机会实地走访了一番!
我们先到城隍庙,看到它坐北朝南,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这里景色也不错,庙前两株古榕树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盘根错节,枝骨峥嵘,用苍翠绿意掩映着宫庙的巍峨古韵。
我们又到了霞城的北门,也就是“拱辰门”,这座大门走过了三百多年的岁月,成为当地唯一保留至今的一座城门。我看到,城门石缝内生长出一棵已有160多年树龄的榕树,苍劲挺拔,宛如一条巨龙,守护着祥和的霞城。
踏寻古迹 感受闽台传统文化
2023年厦门市“三下乡”融媒体小分队走进集美区后溪镇城内村
 |
小记者们探访古城门,感受当地历史文化底蕴。 |
|
 |
小记者细心记录酒具细节。 |
|
 |
小记者们认真听取关于霞城城隍庙的介绍。 |
|
晨报记者 林妙红
老式电影怎么播放?台北城隍庙的“祖庙”长什么样?早期通往台湾的要道上有哪些商铺……近日,2023年厦门市“三下乡”融媒体小分队走进集美区后溪城内村,通过探寻古迹等方式,感受古朴的闽台传统文化。
探访台北城隍庙“祖庙”
后溪城内村,又称“霞城”,是集美区唯一的省级传统村落,这里有清代古迹和闽南古厝,还有香火鼎盛的霞城城隍庙,涉台文物众多,民俗文化丰富。2022年,后溪霞城城隍庙庙会习俗被列入第七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活动当天,小分队一行人,包括一群小记者和随行家长,先来到当地最著名的霞城城隍庙参观。据介绍,霞城城隍庙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台北霞海城隍庙的“祖庙”,已成为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有力见证。庙内的“临海门”石碑尤为显眼,引得小分队成员向在场社工询问其来历。“这个石碑原是被村民当作洗衣板使用,翻面后才发现了‘临海门’三个字。”后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谢继彬介绍,碑上刻着“钦命总督福建部院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李奉旨”“清朝康熙元年捌月立”等字样,也正是因为这块牌匾,才确定霞城城隍庙为台北霞海城隍庙的“祖庙”。
“我们去过台北霞海城隍庙,今天又来到‘祖庙’,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两岸文化的相融相通,希望两岸交流未来能越来越深入。”随行家长付女士说。
了解闽台交流贸易历史
“这里以前都卖什么东西?”大家又来到霞城古街,在街道两侧依然能见到古厝、药铺、酒坊的招牌,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的繁华景象。
大家带着好奇心,走进霞城老式电影院。据了解,霞城老式电影院由台湾收藏家洪明章一手打造,馆内展出的老电影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还有留声机、电影片、电影胶带等老式电影设备,充满年代感。通过探访老式电影院,小分队成员们体验了一把“老一辈人的娱乐方式”。
“这个酒缸好特别!”在“酒文化馆”内,大家看到了许多来自闽台两地的酒缸、酒坊、酒壶、酒瓶、酒杯等酒具。这些酒具形态各异、造型奇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闽台两地近现代民间酒文化交流的历史。
【 小记者习作 】
霞城城隍庙游记
前埔南区小学四年(5)班 郑天威
指导老师:林顺梅
这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集美后溪霞城城隍庙,展开了一场探寻闽台民俗文化的“三下乡”之旅。
走进城隍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庙中央的一块大大的长方形石碑,正中间刻着“临海门”三个金色大字,下面还趴着一条石刻的青龙。这条龙栩栩如生,睁着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长着长长的胡须,正用一条大舌头舔着一颗大龙珠。我回头一看,只见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大大的算盘。现场一位老师介绍说,这个算盘是用来记录人们行善或作恶的,告诫我们平时要多行善积德。
随后,我们沿着霞城古街,一路感受当年闽台贸易的繁华;来到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城门“拱辰门”,看到一株大榕树盘根错节、蜿蜒而上,树下围坐着老人小孩纳凉聊天,好不惬意!我们又到霞城电影院参观了各种老电影机和电影胶带,还参观了酒文化馆,了解到了形态各异的酒具。
我们是一家人
民立小学四年(3)班 潘品辰
指导老师:陈丽君
我爸爸来自祖国的宝岛台湾,我妈妈来自山清水秀的江西,而我则是一个在厦门生活长大的孩子。这次,我们要一起走访后溪霞城城隍庙。
小时候,我就去过坐落于台北迪化街的霞海城隍庙,听说这次我们要去的是它的“祖庙”。这让我既激动又好奇,想要探一探这座“祖庙”到底长什么样子,与台北霞海城隍庙有什么异同?
终于,后溪霞城城隍庙映入了我的眼帘——庙宇不大,但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两根龙柱更是栩栩如生,流露着浓重的闽南气息。与台北霞海城隍庙不同的是,从建筑材料看,后溪霞城城隍庙显得“更年轻”。“祖庙”怎么会“更年轻”?正当我疑惑之时,城隍庙的一位伯伯告诉我们,原来的“祖庙”历经岁月的磨难后被毁,我们眼前看到的是由台胞集资重建的“祖庙”。这些台胞用行动证明,我们两岸民俗文化一脉相承,我们是一家人!
霞城古韵
民立小学五年(2)班 杨铄熹
指导老师:李卫芳
霞城始建于清朝康熙元年,城内有现在十分罕见的五落大厝、古城门、城隍庙等,里面的文物数不胜数,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霞城还是我们集美区唯一一个省级传统村落呢!最近,我终于有机会实地走访了一番!
我们先到城隍庙,看到它坐北朝南,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这里景色也不错,庙前两株古榕树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盘根错节,枝骨峥嵘,用苍翠绿意掩映着宫庙的巍峨古韵。
我们又到了霞城的北门,也就是“拱辰门”,这座大门走过了三百多年的岁月,成为当地唯一保留至今的一座城门。我看到,城门石缝内生长出一棵已有160多年树龄的榕树,苍劲挺拔,宛如一条巨龙,守护着祥和的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