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推科技转化 结出产业硕果 |
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积极推动厦门海洋产业发展 |
|
2023年06月16日·海西晨报·
第A07版
·
城市读本
 |
与会者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
|
晨报记者 陈起鸿 通讯员 李心
把脉海洋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广邀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助推厦门海洋产业蓬勃发展,贡献蓝色力量。
昨日下午,联盟第五届第二次执委会会议在厦门市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举行,会上就2023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进行征集。
来自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厦门海洋新兴产业联盟执委会单位的数十位代表参加会议。
凝聚合力 促进联盟发展
走出国门,一展厦门海洋产业风采;迭代更新,海洋“智造”含金量十足……历经多年发展,联盟不断壮大,吸纳了越来越多的本地涉海企业,成为厦门展示海洋发展成果的亮眼名片。
据了解,联盟成立于2018年11月,由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卫星定位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目前已吸纳成员单位140家,旨在进一步挖掘厦门海洋优势创新资源,促进厦门海洋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每届执委会主席单位均采用“企业单位+科研机构”双主席模式,以“聚合力、办实事”为目标,通过科研机构和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促进联盟发展。第五届执委会主席单位为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侨大学,轮值期间参与举办2022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协助成员单位举办“2023年海洋工程建设与运维学术论坛”等活动,吸引海内外各界海洋领域精英参与,实现了高校院所与企业间信息资源的互通有无,取得了“1+1>2”的效果。
积极作为 推动成果转化
当天,围绕“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话题,与会者积极发言,建言献策。“高校院所和企业多交朋友、广开眼界,进而谈合作、谋发展。”华侨大学科技处处长李钟慎表示,校企间往往存在着信息差,即高校不了解企业技术需求,企业也不了解高校科技成果情况。联盟为双方搭建了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起到了“破局”效果,有效填补了原先的信息差,畅通了整体沟通渠道。
同时,联盟成员自身也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之路。厦门医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罗联忠表示,如今校企合作模式愈加丰富,涌现出更多的深入合作方式。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开发,高校化身企业“智库”,将庞大的科研资源精准对接市场,针对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进行对口攻关。“这是互惠共赢的好办法,不仅能帮助企业解决人力成本,高校科研人才也能‘人尽其用’。”罗联忠说。
罗联忠还介绍道,从2016年开始,厦门医学院科研团队累计完成了16项成果转化,特别是在2021年赋权成果(全称为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后,科研环境得到优化,学校完成了7项成果转化。
此外,会上针对“如何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展开讨论,成员们结合自身需求和产业经验提出了不少建议,如定期整理汇编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方便企业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定期组织专家学者走入企业实地考察生产线,了解企业技改需求,从而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让科技顺利转化,结出更多甜美果实。
助推科技转化 结出产业硕果
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积极推动厦门海洋产业发展
 |
与会者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
|
晨报记者 陈起鸿 通讯员 李心
把脉海洋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广邀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助推厦门海洋产业蓬勃发展,贡献蓝色力量。
昨日下午,联盟第五届第二次执委会会议在厦门市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举行,会上就2023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进行征集。
来自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厦门海洋新兴产业联盟执委会单位的数十位代表参加会议。
凝聚合力 促进联盟发展
走出国门,一展厦门海洋产业风采;迭代更新,海洋“智造”含金量十足……历经多年发展,联盟不断壮大,吸纳了越来越多的本地涉海企业,成为厦门展示海洋发展成果的亮眼名片。
据了解,联盟成立于2018年11月,由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卫星定位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目前已吸纳成员单位140家,旨在进一步挖掘厦门海洋优势创新资源,促进厦门海洋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每届执委会主席单位均采用“企业单位+科研机构”双主席模式,以“聚合力、办实事”为目标,通过科研机构和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促进联盟发展。第五届执委会主席单位为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侨大学,轮值期间参与举办2022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协助成员单位举办“2023年海洋工程建设与运维学术论坛”等活动,吸引海内外各界海洋领域精英参与,实现了高校院所与企业间信息资源的互通有无,取得了“1+1>2”的效果。
积极作为 推动成果转化
当天,围绕“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话题,与会者积极发言,建言献策。“高校院所和企业多交朋友、广开眼界,进而谈合作、谋发展。”华侨大学科技处处长李钟慎表示,校企间往往存在着信息差,即高校不了解企业技术需求,企业也不了解高校科技成果情况。联盟为双方搭建了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起到了“破局”效果,有效填补了原先的信息差,畅通了整体沟通渠道。
同时,联盟成员自身也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之路。厦门医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罗联忠表示,如今校企合作模式愈加丰富,涌现出更多的深入合作方式。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开发,高校化身企业“智库”,将庞大的科研资源精准对接市场,针对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进行对口攻关。“这是互惠共赢的好办法,不仅能帮助企业解决人力成本,高校科研人才也能‘人尽其用’。”罗联忠说。
罗联忠还介绍道,从2016年开始,厦门医学院科研团队累计完成了16项成果转化,特别是在2021年赋权成果(全称为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后,科研环境得到优化,学校完成了7项成果转化。
此外,会上针对“如何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展开讨论,成员们结合自身需求和产业经验提出了不少建议,如定期整理汇编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方便企业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定期组织专家学者走入企业实地考察生产线,了解企业技改需求,从而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让科技顺利转化,结出更多甜美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