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9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台商周刊
 |
刘德文 |
|
 |
王筠婷 |
|
 |
郭屹凡 |
|
 |
张右昇(记者 潘薇 摄) |
|
 |
黄守堃 |
|
今年的海峡论坛热闹非凡,吸引了5000多名台湾嘉宾前来参与,有不少人是首次参与,他们向晨报记者讲述了诸多交流故事。这其中,有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的点点滴滴,也有台湾里长帮助去世的台湾老兵“魂归故里”,还有手艺人坚守技艺与传承。
台湾老兵在等他的“灵魂摆渡”
被称作“灵魂摆渡人”的台湾里长(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刘德文今年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在参加活动的前几天,他刚刚背一名台湾老兵回福州。20年来,他已经帮助200多位去世的台湾老兵“魂归故里”,将他们的骨灰带回家乡。
这段感人的“摆渡”故事,要从2003年说起,刘德文所生活的高雄祥和里老兵众多,而且大多是独居。热心的刘德文经常当志愿者帮助老人,逐渐赢得大家的信任。2003年,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兵与刘德文聊天时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如果我死了,可不可以把我带回去,葬在我父母身边,让我尽孝道。”这一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打动了刘德文,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送老兵“回家”的征途。2004年,那位老兵去世后,刘德文决定圆老人心愿,将他的骨灰带回大陆,送他“回家”。
这20年来,刘德文已经为200多位老兵实现了“回家”的遗愿。他的善举也让他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原来一直以为我的祖籍是漳州,后来才发现是江苏。”刘德文告诉记者,在一次送老兵回江苏的时候,发现一本族谱,上面记载着他的家族,他这才确定了自己的祖籍。
越来越多老兵搭着刘德文的双肩回到故土,也有越来越多人找到他,希望帮忙寻亲。在帮助老兵寻亲的过程中,他不知走过了台湾多少公墓和乱葬岗,他将那些无依无靠的老兵建档,设置了一个资料库,不知不觉,这个资料库里已经有了6000多位老兵,他们都在等刘德文的“灵魂摆渡”。2018年,刘德文加入了“抖音寻人”,利用新媒体的力量传播老兵们的寻亲信息,让在大陆的亲人可以看到。
(记者 陈翠仙)
大陆不只有“北上广深”
来自台南的青年王筠婷来到大陆已经13年,从事自媒体行业的她,在海峡论坛上分享了她的打拼经验。她自媒体创作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台湾同胞在大陆的生活经验,诸如办理银行卡、买房等经验。这些内容在台湾深受欢迎,不少有意愿前来大陆发展的台青通过这些内容更了解大陆,鼓励着他们迈出探索的脚步。
王筠婷认为年轻人如果想要搭上时代的快车,就要紧跟潮流发展,选择有上升空间的舞台。大陆不只有“北上广深”,还有很多有潜力的城市发展迅速,适合年轻人打拼,她鼓励台湾年轻人来这里走走看看,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记者 陈翠仙)
“拎”杯茶咖啡 连接两岸情
在海峡青年论坛,不少嘉宾手上捧着一杯刚刚出炉的咖啡,“这是茉莉花口味的”“这是红茶口味的”……特殊的口味,让大家十分惊喜。咖啡的主人——台青郭屹凡穿着围裙,笑容满面地展示带来的“盲盒咖啡”。
来到大陆七年的郭屹凡,走进了福州的咖啡圈子,创办了“拎咖啡”品牌。这个有意思的名字,藏着郭屹凡的小小心愿。“拎”字的发音同闽南话的“喝”,他希望更多人尝一尝他的咖啡;更重要的是“拎”也谐音“link”,他想让自己的咖啡成为连接两岸文化的载体。
如今,郭屹凡已经是两家咖啡店、一家工厂的老板了。现场嘉宾所品尝的正是他的自创产品,将富有福建特色的茉莉花茶、大红袍等茶品与咖啡融合,研发出风味独特的咖啡。“希望把咖啡做成福州的名片。”郭屹凡说,这也是他此行的初衷。
(记者 陈翠仙)
把更多台青带到大陆发展
海峡论坛期间,在杭州创业的“台二代”张右昇不仅与两岸青年分享自身的创业故事,也与新认识的青年朋友互留联系方式,交流心得。他说:“我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活动,也是首次来到厦门,感觉这座城市真的很美,大家都很亲切。我很希望能多认识一些新朋友,我觉得大陆的年轻人有很多不错的想法,大家聊聊还能碰撞出不同的灵感。”
张右昇自小随父母来杭州,他在这里完成学业。如今,这位“90后”选择在杭州富春江边扎根当老板,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台湾传统糕点。当下,正值“互联网+”的发展大潮,在他看来,电子商务无论在便捷性还是在传播形式上,都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模式。“目前,我正在大力发展电商平台,进行产品推广与营销”。
张右昇感慨道:“大陆是创业的热土,市场很广阔。”他希望能成为两岸青年交流的桥梁,把更多台湾青年带到大陆,来这里发展。“很多在台湾的朋友有空闲时间的时候,我都叫他们来大陆走一走,目前已经有60多个朋友过来体验了,大家都觉得大陆的环境和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超出自身的想象。”张右昇说道。
(记者 潘薇)
邀大陆漆艺大师赴台
“我今天太激动了,遇到了一直想拜访的大陆同行的前辈。”来自台中的漆艺艺人黄守堃激动地说,1999年,他开始接触大漆,并在台湾唯一的漆艺博物馆学习以木、金属、陶瓷等为胎的漆艺,同时承担讲解工作,因此他接待了不少从大陆前来参观交流的漆艺大师。
2017年,黄守堃为了更广泛和深入地学习漆艺,来到了福州,并在那里成立了漆艺工作室,全身心投入漆艺的研究与创作。2021年,黄守堃还入选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项目市级传承人。黄守堃说:“我在大陆学习的这几年收获颇丰,尤其是跟大陆的师傅交流时,总能获得新灵感。”黄守堃除了坚持传统文化传承外,还在进行文化创意研究,将传统文化融入漆艺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这项传统技艺。他表示,这次借助海峡论坛的平台,也结识了不少大师,希望未来有机会将大陆的前辈们邀请到台湾进行两岸文化交流。
(记者 宗琴)
他们跨越海峡讲述两岸新故事
 |
刘德文 |
|
 |
王筠婷 |
|
 |
郭屹凡 |
|
 |
张右昇(记者 潘薇 摄) |
|
 |
黄守堃 |
|
今年的海峡论坛热闹非凡,吸引了5000多名台湾嘉宾前来参与,有不少人是首次参与,他们向晨报记者讲述了诸多交流故事。这其中,有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的点点滴滴,也有台湾里长帮助去世的台湾老兵“魂归故里”,还有手艺人坚守技艺与传承。
台湾老兵在等他的“灵魂摆渡”
被称作“灵魂摆渡人”的台湾里长(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刘德文今年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在参加活动的前几天,他刚刚背一名台湾老兵回福州。20年来,他已经帮助200多位去世的台湾老兵“魂归故里”,将他们的骨灰带回家乡。
这段感人的“摆渡”故事,要从2003年说起,刘德文所生活的高雄祥和里老兵众多,而且大多是独居。热心的刘德文经常当志愿者帮助老人,逐渐赢得大家的信任。2003年,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兵与刘德文聊天时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如果我死了,可不可以把我带回去,葬在我父母身边,让我尽孝道。”这一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打动了刘德文,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送老兵“回家”的征途。2004年,那位老兵去世后,刘德文决定圆老人心愿,将他的骨灰带回大陆,送他“回家”。
这20年来,刘德文已经为200多位老兵实现了“回家”的遗愿。他的善举也让他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原来一直以为我的祖籍是漳州,后来才发现是江苏。”刘德文告诉记者,在一次送老兵回江苏的时候,发现一本族谱,上面记载着他的家族,他这才确定了自己的祖籍。
越来越多老兵搭着刘德文的双肩回到故土,也有越来越多人找到他,希望帮忙寻亲。在帮助老兵寻亲的过程中,他不知走过了台湾多少公墓和乱葬岗,他将那些无依无靠的老兵建档,设置了一个资料库,不知不觉,这个资料库里已经有了6000多位老兵,他们都在等刘德文的“灵魂摆渡”。2018年,刘德文加入了“抖音寻人”,利用新媒体的力量传播老兵们的寻亲信息,让在大陆的亲人可以看到。
(记者 陈翠仙)
大陆不只有“北上广深”
来自台南的青年王筠婷来到大陆已经13年,从事自媒体行业的她,在海峡论坛上分享了她的打拼经验。她自媒体创作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台湾同胞在大陆的生活经验,诸如办理银行卡、买房等经验。这些内容在台湾深受欢迎,不少有意愿前来大陆发展的台青通过这些内容更了解大陆,鼓励着他们迈出探索的脚步。
王筠婷认为年轻人如果想要搭上时代的快车,就要紧跟潮流发展,选择有上升空间的舞台。大陆不只有“北上广深”,还有很多有潜力的城市发展迅速,适合年轻人打拼,她鼓励台湾年轻人来这里走走看看,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记者 陈翠仙)
“拎”杯茶咖啡 连接两岸情
在海峡青年论坛,不少嘉宾手上捧着一杯刚刚出炉的咖啡,“这是茉莉花口味的”“这是红茶口味的”……特殊的口味,让大家十分惊喜。咖啡的主人——台青郭屹凡穿着围裙,笑容满面地展示带来的“盲盒咖啡”。
来到大陆七年的郭屹凡,走进了福州的咖啡圈子,创办了“拎咖啡”品牌。这个有意思的名字,藏着郭屹凡的小小心愿。“拎”字的发音同闽南话的“喝”,他希望更多人尝一尝他的咖啡;更重要的是“拎”也谐音“link”,他想让自己的咖啡成为连接两岸文化的载体。
如今,郭屹凡已经是两家咖啡店、一家工厂的老板了。现场嘉宾所品尝的正是他的自创产品,将富有福建特色的茉莉花茶、大红袍等茶品与咖啡融合,研发出风味独特的咖啡。“希望把咖啡做成福州的名片。”郭屹凡说,这也是他此行的初衷。
(记者 陈翠仙)
把更多台青带到大陆发展
海峡论坛期间,在杭州创业的“台二代”张右昇不仅与两岸青年分享自身的创业故事,也与新认识的青年朋友互留联系方式,交流心得。他说:“我第一次参加海峡论坛活动,也是首次来到厦门,感觉这座城市真的很美,大家都很亲切。我很希望能多认识一些新朋友,我觉得大陆的年轻人有很多不错的想法,大家聊聊还能碰撞出不同的灵感。”
张右昇自小随父母来杭州,他在这里完成学业。如今,这位“90后”选择在杭州富春江边扎根当老板,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台湾传统糕点。当下,正值“互联网+”的发展大潮,在他看来,电子商务无论在便捷性还是在传播形式上,都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模式。“目前,我正在大力发展电商平台,进行产品推广与营销”。
张右昇感慨道:“大陆是创业的热土,市场很广阔。”他希望能成为两岸青年交流的桥梁,把更多台湾青年带到大陆,来这里发展。“很多在台湾的朋友有空闲时间的时候,我都叫他们来大陆走一走,目前已经有60多个朋友过来体验了,大家都觉得大陆的环境和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超出自身的想象。”张右昇说道。
(记者 潘薇)
邀大陆漆艺大师赴台
“我今天太激动了,遇到了一直想拜访的大陆同行的前辈。”来自台中的漆艺艺人黄守堃激动地说,1999年,他开始接触大漆,并在台湾唯一的漆艺博物馆学习以木、金属、陶瓷等为胎的漆艺,同时承担讲解工作,因此他接待了不少从大陆前来参观交流的漆艺大师。
2017年,黄守堃为了更广泛和深入地学习漆艺,来到了福州,并在那里成立了漆艺工作室,全身心投入漆艺的研究与创作。2021年,黄守堃还入选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项目市级传承人。黄守堃说:“我在大陆学习的这几年收获颇丰,尤其是跟大陆的师傅交流时,总能获得新灵感。”黄守堃除了坚持传统文化传承外,还在进行文化创意研究,将传统文化融入漆艺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这项传统技艺。他表示,这次借助海峡论坛的平台,也结识了不少大师,希望未来有机会将大陆的前辈们邀请到台湾进行两岸文化交流。
(记者 宗琴)